——故城县建立“六个全域”机制,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故城县系革命老区,位于河北省衡水市东南部,载入我军战史的重大事件----四·二九反扫荡胜利突围战就发生在故城。近年来,故城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两个更好”的重要论述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按照“高质量、低成本,微改造、精提升,可持续、见长效”思路,探索建立“六个全域”机制,趟出了一条基层党建引领、集体经济支撑、群众广泛参与、塑形铸魂并重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入围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2024年河北省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会在故城召开。
一、建立“全域无垃圾”机制,推进垃圾处理全覆盖。坚持市场化运营和公益性服务相结合,构建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垃圾收集率、日清转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实现三个“百分百”,实现了“进入故城县,垃圾看不见”。一是国企运营。由县城投集团整体运营城乡环卫,节省运营费24%、1800万元。二是村级收集。采取“村推荐、企聘用、双任职”的方式,每100户配备一名保洁员,负责村庄日常保洁和乱堆乱倒等不文明行为治理。三是乡级转运。县政府整合资金2480万元,建成13个乡镇垃圾中转站,交付城投集团租赁经营。垃圾从村转运到乡,运输距离大幅缩短,转运能力达到每村每天4车次,实现垃圾日产日清。中转站对垃圾进行压缩,体积缩小4/5,转运效率明显提高。四是县级处理。引进市场投资4.1亿元,建成光大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处理生活垃圾21万吨,发电量4280万千瓦时。
二、建立“全域无黑臭水体”机制,推进水生态修复全覆盖。按照“草能长、鱼能游、无异味”的标准,全面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把“龙须沟”变成了“清水河”。一方面,构建全域水系、打造水美乡村。以建设全国重点中型灌区—运河灌区为载体,着力构建“一网通联、多源相济、灌排顺畅、旱涝无患”的全域水系,累计清淤河渠508公里,治理坑塘1145个,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清排置换。推进河湖长制向农村“微水系”延伸,“建、管、用”统筹,“水、产、景”融合,大力发展菜藕种植、鲟鱼养殖、渔光互补等产业,塑造了“千塘之县、水润故城”的靓丽风貌。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分质处理模式。农户安装家用简易污水处理设施,洗涤洗浴灰水流入集水器,经隔油沉淀装置处理后,用微型污水泵引出,用于冲厕、浇灌或抑尘。厕污黑水流入蓄污池,定期用吸污车就近转运至乡镇污水处理厂,以水肥一体化技术资源化处理。这一模式较铺设排污管网节约资金79%,每年户均节约生活用水20吨左右,入选生态环境部“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
三、建立“全域无小广告”机制,推进立面整治全覆盖。强化法治思维、市场思维,疏堵结合解决了小广告“牛皮癣”问题。一是常态清理。开展“清理小广告、文明伴我行”活动,累计清理乱贴乱画8万平方米。对难以恢复原貌的,改造为文化墙、“微景观”,不简单“一涂了之”,造成“视觉污染”。二是溯源治理。建立“红橙蓝”(志愿红、环卫橙、执法蓝)巡查响应机制、“乡镇+公安+市场监管”联动执法机制,通过图片智能甄别,电话信息比对,追溯源头、追查到人,一并查处印制、喷涂小广告的行为人,切实形成了有力震慑。三是疏导管理。对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养老照护、婴幼托育、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等服务业态,规范设置便民服务广告栏、微信群,给便民小广告“一席之地”,使其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实现了商家、群众和村容的共赢。
四、建立“全域无私搭乱建”机制,推进农房“附件”治理全覆盖。坚持私搭乱建依法拆,危旧房屋保值拆,残垣断壁奖补拆,清拆率分别达到100%、93%、91%,完成改造提升3250处、23万平方米。对私搭乱建:开展兜底排查,建立“一户一档”,加强法规宣传,由村党支部组织专业队伍统一清拆,确保既立竿见影又平稳安全。对危旧房屋:村委会与农户签订保值协议,明确在征地拆迁时,按同等规格房屋的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对残垣断壁:给予农户一次性补助2000元;群众有意愿自主经营管理的,村集体帮助修缮设计,免费提供苗木、种子。危旧房屋和残垣断壁拆除后,坚持宅基地使用权不变,明确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获得的增值收益,全部归农户所有。比如,韩庄村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带动群众获得年租金收入1900元/亩。武官寨镇发展香草药种植和芳香康养产业,带动群众获得年股金收入2000元/亩。
五、建立“全域巷道硬化”机制,推进便民胡同全覆盖。坚持“花小钱办大事”,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7258万元,完成巷道硬化235万平方米,巷道硬率达到100%,节省资金8815万元。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钱从哪来”。县财政安排奖补资金1076万元,撬动村集体出资6182万元,极大缓解了财政压力。二是“活谁来干”。难度较大的,村集体组织施工。易于铺设的,举办“最美胡同评选”、“巷道设计大赛”,把巷道硬化变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群众动脑动手,共建美好家园。三是“成本怎么节约”。群众出工,以工代赈,节约人工费45%左右。村级主导,分散建设,不安排统一招标,节约成本20%左右。量力而行、实用为主,不搞统一标准,提倡使用残垣断壁拆出的旧砖、碎石等物料,节约成本10%左右。
六、建立“全域建设‘小三园’”机制,推进绿化美化全覆盖。以拆促建、见缝插绿,利用闲置地、废弃地、边角地,插花式打造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3124个,塑造了“菜花香杂豆花香”的秀丽田园风光。对房前屋后、较为零散的小地块,鼓励群众“认种一块地”。中大型地块,由村集体统一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打造生态秀美、富有文化气息的美丽空间;鼓励村集体依据自身财力,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比如,董学村建成董子文化园,以繁露学宫、下帷学坛、乐乎草屋等生动再现董子治学场景,成功举办国际儒联“国学与大学德育”研讨会、全国儒学史研讨会等文化盛会,入选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霍庄村建成“四·二九”红色教育基地,入选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五户村建成创客中心、树屋咖啡馆、故事酒馆,打造创新型产业和创新型消费集中区,成为了城里人心向往之的“网红打卡地”。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故城县老促会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四个重要职能作用”,积极融入其中,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为全县和美乡村建设做岀了贡献,受到县委政府充分肯定。
(故城县老促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