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河北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红色河北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9)

发布日期:2025-09-17 信息来源:河北老促会 信息访问量:




挂云山六壮士


挂云山位于石家庄西北部平 (平山)、井(井陉 )、鹿(鹿泉)三县(区)交汇处,它巍峨挺拔,东起华北平原、西接太行山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座古老的山峦上,抗日英雄儿女们曾为保卫自己的祖国,用他们的满腔热血、铮争铁骨筑起了一道不朽的长城。


1940年9月初,正值百团大战期间,我八路军主力部队成功完成破袭正太铁路的任务后,奉命向晋察冀腹地转移,驻石日军集中兵力展开围追堵截,企图将八路军主力消灭在滹沱河畔。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晋察冀第四军分区平井获支队二大队三中队在李鸿山的带领下,到挂云山设伏牵制日军。一同前往的还有建屏县一区武委会妇女部长吕秀兰带领的区小队,以及三峪、上庄两村的民兵、青抗先、少先队。

经过勘察地形,李鸿山和吕秀兰决定 :由吕秀兰带领三中队一个机枪班、区小队及民兵守卫卧狼垴,李鸿山带两个排和三峪、上庄两村民兵把守主峰,扼住通往挂云山的通道。

6日黎明, 日军追至三峪、上庄,三中队故意鸣枪、吹号引诱敌人。日军误以为这是八路军主力,遂兵分5路围攻挂云山。

上午10点钟左右,战斗打响,敌人从锅帽山、黄岩岭、骑鞍寨、岭口梁对挂云山形成合围之势。霎时炮声机枪声连成一片。此时挂云山周围的黄岩、栈道、庄子头、三峪、上庄、岭口、天井沟等村都驻满了日军,总兵力约有三四千人。

坚守在山上的三中队,区小队不足200人,武器装备简陋,弹药不足。但敌人连续的两次冲锋都被打了下去,战士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拖住敌人,消灭敌人。

战至中午时分,敌人进攻毫无进展。敌指挥官为弄清虚实,从石家庄调来一架飞机进行空中侦察。趁此机会,李鸿山和吕秀兰分头检查阵地,鼓励大家一定要坚持到天黑。就在此时,敌人的山炮再次开始轰击,李鸿山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指挥战斗的重任全落在了吕秀兰的肩上。吕秀兰让基干队员李芳芳代替自己在卧狼恼指挥,而自己到主峰担任指挥全山的战斗任务。

此时敌人改变战术,集中火力强攻卧狼恼。卧狼恼上光秃秃的,敌人的火力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战友们相继牺牲,最后只剩下李芳芳一个人。子弹打光后,他扔掉机枪,拿起最后两颗手榴弹,一颗投向了敌群,另一颗则插在腰中,当敌人快走到他身边时,他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18岁。

正在西侧指挥战斗的吕秀兰听到卧狼恼上的枪声停了,知道情况不妙,忙组织火力增援。但此时卧狼恼已被日军控制,密集的子弹打得支援的队员们无法前进。敌人发动强攻,企图夹击留在主峰的游击队员。

时间已至下午4点,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已经完成。吕秀兰决定让大部分同志突围,自己带领刘贵子等5名战士留在主峰,继续牵制敌人。但是,敌人的火力太强,突围的五六十名战士有的当场牺牲,有的被俘,只有少数熟悉地形的青抗先、区小队的同志幸免于难。

留在主峰的吕秀兰等6人打完子弹,把枪摔坏,拿着仅有的几颗手榴弹从主峰的元春庙冲出来分头突围。敌人见山上只剩下6个人,于是停止射击,一起围上来想抓活的。此时, 吕秀兰已无路可退,她不等敌人靠近,就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下了悬崖。在吕秀兰身后的青抗先队员康三堂、李书祥紧跟着跳了下去。接着,  三中队炊事员刘贵子、负伤的三中队战士康英英、区公所助理员康二旦也跳下悬崖。由于坡陡崖高,6位英雄儿女全部壮烈牺牲。


敌人占领了挂云山,在山上四处搜索,除了炸起的岩石,砸碎的枪支和几十具勇士的遗体外,什么都没有。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将近一天,顽强抵抗他们三四千兵力进攻的,竟是百十来个“土八路”,连八路军主力的影子都没见到。已知上当的敌人,只好强打精神,拖着50多个伤兵和100多具尸体离开了挂云山。

挂云山之战,我军40多名同志牺牲、六位勇士跳崖壮烈殉国,成功地阻击、牵制了敌人,完成了掩护我八路军主力转移的光荣任务,震慑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体现了我中华儿女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

(选自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石家庄党史故事10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