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河北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红色河北
革命母亲风采录

发布日期:2025-06-26 信息来源:河北老促会 信息访问量:

序     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要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的指示,省老促会网站从2025年1月开始连续登载革命母亲事迹,宣传革命母亲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讲好革命母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传统。近年来,河北省老促会组织各市开展了《革命母亲录》编辑工作,制定了“《革命母亲录》编辑参考大纲”,各市老促会认真组织本市革命母亲录的编辑,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陆续完成了编辑出书任务。这次在网站专题刊登燕赵巾帼英雄事迹,旨在铭记革命母亲的历史功绩,弘扬巾帼英雄精神,扩大社会感召力,为革命老区全面振兴凝聚磅礴力量。

(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英雄母亲》    王君)



冀中平原的拥军模范

——记武强县林东村革命母亲李二姐


李二姐,原名李秋慎,武强县林东村人。幼时家贫,母亲体弱多病,父亲不得已只能靠在附近盆窑卖水维持家计。二姐16岁时,因灾荒无法度日,不得已早早出嫁。

1938年,李二姐参加了妇女救国会。不久,便被选为副村长兼妇救会主任。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该村妇救会在她的领导下,各项工作都很出色,做军鞋、军袜,既快又好,学文化、站岗、放哨、送信联络不逊于男子,掩护八路军和共产党干部不惧担风险,照料伤病员不怕苦、不嫌累,周到细致。

在环境极其艰苦的岁月里,经李二姐亲自掩护、照料的八路军干部战士每年达上百人。群众称赞她家是“八路店”。1942年秋季的一天,在一次战斗中,八路军战士于海波中弹身负重伤。二姐把他背回家里,用盐水擦洗伤口,换药包扎,喂水喂饭,端屎端尿。为避开日军搜查,她组织8名妇女利用晚上挖了一个能容20多人的地洞。敌人来了,她就把于海波隐藏在地洞里。敌人走了,她又把于海波背出来,前后70多天,直到于海波伤愈重返战场。

还有一次,县抗联的老宋得了伤寒。二姐知道:伤寒传染性很强,护理会有被感染的危险,于是她主动把老宋接到自己家,藏在地洞里。每天煎药煮饭,悉心服侍,一直忙了两个多月,才使老宋病体痊愈,重新返回工作岗位。

李二姐救护共产党干部、伤员的事被汉奸知道了。一天,小范岗楼的汉奸领着日本宪兵队到她家搜捕。他们逼问:“八路军、共产党藏在哪里?”李二姐坚定地回答:“不知道!”敌人气急败坏,疯狂地对她施以暴行,用木棍打、枪托砸、皮带抽、刺刀扎,把她折磨的浑身是伤,血肉模糊,但李二姐始终咬紧牙关,没向敌人吐露一个字。

敌人的淫威不但没有吓倒二姐,反而使她意志更加坚强。白天她为干部、战士站岗、放哨,夜晚为他们烧水做饭、擦洗伤口、缝补衣服。环境恶劣,敌情紧张,抗日人员来往更加频繁,她常常为开门上门、站岗放哨、掩盖地道口等,一夜要起来四、五次,很少睡一宿囫囵觉。

有一次,敌人搜查进了村,抗日干部战士恰在她家开会。李二姐把他们藏入地道,把洞口掩盖好,躺在炕上装病。日军多次打她,她忍着剧痛,巧妙与敌人周旋,鬼子汉奸们也没发现什么线索,折腾了一阵也就撤了。

1942年6月,上级给林东村下达了向冀中军区送交军鞋的任务。二姐带领几名妇女找到村长,要求把任务交给自己。村长摇摇头说:“冀中军区在饶阳县滹沱河北岸,路远难行,还要穿过敌人几道封锁线,还是派男同志去吧。”二姐却说:“我们妇女不易引人注意,还是我们送去为好。”二姐最终说服了村长,硬是把任务抢到手。她们半夜行动,为了缩小目标,她们8个人化了装,把军鞋分别捆在腰里,每人又背一个柴火篓子,趁着夜色向冀中军区驻地行进,穿过敌人封锁线时匍匐前进,过河时手拉着手,巧妙绕过敌人碉堡据点,小心翼翼行走一夜,连夜往返50余华里,圆满地完成了送军鞋任务。

1944年8月22日,在冀中八分区召开的群英大会上,李二姐被誉为“拥军模范”,奖给她1头驴,分区首长亲自为她戴上大红花。她的事迹被编成“鼓词”,在冀中平原广为传颂。

1945年抗战胜利后,二姐调任二区妇联主任。不久,又调冀中八分区妇联会工作。1948年冬,二姐在沧县大皮箱屯(八分区机关驻地,后迁沧州)参加创建地直机关幼儿园工作,并首任园长。任职期间,她对孩子十分疼爱,体贴入微。初建园时,孩子们睡火炕,每个新炕垒成后,二姐总要亲自“试炕”,先睡一睡,待无问题后,才让孩子们上炕。遇到雷雨之夜,二姐先催保育员们关灯,然后亲自彻夜守护。她对南下干部的子女,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把他(她)们安排到自己宿舍里,亲自照管,直到父母把孩子接走。孩子家长时常夸赞:“把孩子交给二姐,俺一百个放心。

在武强县“林东抗战纪念馆”有李二姐事迹展示。

(《衡水革命母亲录》 王书田整理)



盛开在漳河岸畔的“雪莲花”

——访革命老妈妈老党员陈连


雪莲花,多生长于高山雪原的岩缝石壁和冰磺砺石滩,常年以冰雪为伴,以其名贵,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位老妈妈,有人说她是盛开在漳河岸畔的雪莲,平凡而伟大;有人说她是隐匿在高山低凹处的雪莲,高贵而不彰显。她,就是一位革命老妈妈老党员陈连。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们看望并采访了家住魏县双井村的陈连老妈妈。当我们看到眼前这位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满目沧桑的老人时,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随着采访的深入,她的动人事迹也一幕幕呈现在我们眼前。

“双井”村,地处豫、鲁、冀三省交界处,北临漳河,据传因有一苦一甜并排二井而名。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贾云集之埠。1927年10月,陈连就出生在双井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

陈连的童年,父亲早逝,母亲早早把她送给本村姓杨的一户人家做童养媳。这户杨姓人家也穷得叮当响,只有母亲和一个未成年的儿子相依为命。男孩骨瘦如柴,人们都叫他“瘦小”。陈连来到杨家后,也不知道公公叫啥长个啥样,只听婆婆说过,他早就离家出走了。

说到伤心处,婆婆一把拉住陈连的手,眼泪“扑簌簌”直往下掉,她哽咽着说,你也别嫌这个家穷,就跟着娘一块过苦日子吧……陈连点点头。就这样,小陈连来到杨家没几天,便跟着婆婆,还有瘦小,拿起讨饭棍,开始了漫漫的逃荒路。

记得那年春节临近鹅毛大雪却一直下个不停。这天娘仨踏着冰雪,从百里开外的濮阳总算赶回了家,或许是一路疲劳,连病带饿,婆婆一进家门便摔倒在院子。小陈连见势一下子扑过去,她爬在娘的身上幌着、喊着:“娘,娘,你醒醒,你醒醒啊……”可无论陈连怎么喊,娘再也没有吭声,她永远闭上了眼睛。

“俺怎么活呀……日子以后可咋过呀……”陈连和瘦小都哭肿了眼。党组织在得知陈连一家的处境后,想方设法给予了关怀和照顾,每当说到这些,老妈妈总会激动地说,没有共产党俺早就没命了,俺这一辈子就知道听党的话,跟着共产党走……

陈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七、七事变”后,日寇伪匪以“双井”为据点,筑炮楼,修碉堡,疯狂对我解放区进行围剿、蚕食,遍地是狼烟,处处闻哭声。1938年2月5日,敌寇在魏县后罗庄烧杀抢掠,当晚枪杀无辜百姓127人,其中有儿童34人,烧毁房屋70余间。而当此时,小小的陈连却勇敢地站出来,主动当上了儿童团长,当时党组织考虑到她年纪尚小,是个女孩子,又大字不识,还是有所顾忌。不想陈连态度坚决,她向组织保证,男孩子能干的事,俺也一定能干……党组织批准了她的要求。年满14岁拿起红缨枪,勇敢地站到了对敌斗争的前哨。

双井是党组织设的秘密情报联络站。陈连主要任务是负责双井与崔也冲、大名(抗战期间党的县委机关所在地)等上级党组织的情报联络,为此她以讨饭作掩护,往来于党组织之间,传送情报或信件,有时一天要走上几十里路,但她从不叫苦叫累,每次都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陈连的行踪还是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一次在送情报的路上她被抓起来,敌人搜遍她全身,也没找到一点有用的东西(察觉情况后,她已提前将情报放在了一坟茔处)。敌人还是没放过她,对她严刑拷打,但陈连紧咬牙关,面不改色,坚定地回答道:“我是个要饭的,从小跟着俺娘要饭,后来跟着婆婆要饭,婆婆死了,剩下我还是要饭,我不识字,啥地下党,我不知道……”,敌人审来审去也没审出个什么结果,看着眼前这个破衣烂衫,脏兮兮的女孩,大声吼道,看你就是个臭要饭的,给我滚……

陈连逃出了敌人的魔爪,又一次把情报安全送达党组织手中。她机智、勇敢的作风受到了党组织的称赞,并任命她为村里的妇救会会长,这年她才16岁。

1942年11月5日,日本侵略者从邯郸、楚王、大名等地调集大批军队向双井一带发动围剿,半夜把张辉屯村包围起来,有21位无辜村民被日本鬼子拉到打谷场上用机枪“点名”,18人被填入水井中淹死,陈连对日本鬼子的罪行恨之入骨。这天,在她掌握到日本鬼子的行踪后,即刻告知地下党组织,部队随即在双井附近设伏,当晚歼日寇小分队25人。

1943年2月27日,我路南支队在魏县漳河村一带与日伪展开激战,陈连积极组织妇女上前线,救伤员送给养。在这次战役中,我军战士崔付东身负重伤,后面就是敌人追兵。怎么办?只见这位伤员匍匐着身体向不远处的水井旁爬去。“不好,他要跳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连不顾一切冲了上去。伤员得救了,陈连把他背到家里,又从邻里借来粮食为战士充饥……直到崔付东伤好归队。

1945年,日本投降,陈连高兴得又蹦又跳。谁知安生日子没过几天,国民党反动派便大举进犯我晋冀鲁豫解放区,10月,平汉战役爆发,我地方党组织要求开展大规模的支前活动,陈连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走村串户,动员姐妹们不分昼夜,赶做军鞋,碾米磨面,烙饼做饭。很快把四幅担架,四辆马车,800多双军鞋和部分粮食、衣服等备齐。为此,陈连被授予“支前模范”荣誉称号。

1945年腊月初八,敌军又一次进攻大名,不久大名城沦陷,周边区域也处于白色恐怖之中,这个时候,我党内部有人退却了,有人投敌叛变了,而陈连却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6月2日,党组织批准陈连“火线”入党。这天,她久久凝视着党旗,眼含泪花,心情难以平静:我终于是党的人了,以后我要更加努力为党工作,不怕牺牲,永不叛党。

“砰、砰、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这天晚上,陈连刚刚和衣躺下,我地下党组织便派人来到家里:“刚刚接到情报,有叛徒告密,敌人今晚要来抓你,你快走吧!”说罢,一把拉住陈连就走,他们一起从院后翻墙而过,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就在陈连他们刚走不久,敌兵随后赶到,院前院后,屋里屋外,折腾个半天也没找到人影。第二天,村里便贴出告示,通缉陈连并扬言即使挖地三尺,也要“活抓陈连”。可陈连还是没抓到,而向敌人告密的三名叛徒却很快被我党正法。

陈连一次次从死亡线上逃出来。谈到这里,陈连“嘿嘿”一笑说道,人总得要死,为革命而死,死的光荣。从参加儿童团,走向革命道路,我就没想活着过来,入了党,我更是豁出去了,为了革命,我随时准备坐牢,随时准备杀头。接着陈连老妈妈又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那是1947年1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进犯魏县,当时任魏县七区双井分团妇委会主任的陈连,接到通知让他们撤到漳河以北的解放区。这天晚上,她和七区武装部长郑清太在带领同志们撤离中遭到敌人合围,陈连在撤离中扭伤了脚,一瘸一拐,怎么办?总不能因为自己拖了同志们的后腿,她随即撇开同志们的手,吩咐说:“你们别管我,快走……”

“啪啪啪. ……”枪声大作,敌人要追上来了。这时陈连实在走不动了,她借着弹药砰发的火光,看见不远处有一麦垛,于是,她跛着脚向麦垛跑去并藏身于麦秸垛堆中。很快追兵赶来,陈连在麦垛中听见敌人高声嚷着说,给我放火烧了,随后又听“砰”的一声枪响,一个当官的吆喝道“快,给我向前追,快……”。

敌人走了,也没烧这麦垛,陈连暗自庆幸自己又躲过一劫。可外面枪声大作,自己只有暂时藏在这麦垛中。

谁知,这片麦场也成了敌人的临时岗哨的休息之地,那天,她想出来,但刨开麦秸一看,不远处站着几个实枪荷弹的敌兵。晚上,在麦垛里她又听到敌兵在一旁打“呼噜”睡觉。陈连明白了,自己只能呆在这里了。

一天又是一天,天天如此。陈连饥饿难奈,又没法逃出去,她只好在麦垛中寻找麦籽吃来维系生命……

鞭炮声声,锣鼓喧天,1947年2月,魏县全境解放。人们欢呼跳跃,敲锣打鼓涌上街头,庆祝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陈连,陈连……你在哪……”人们到处寻找着,后来总算在麦垛堆中找到了她,至此,她已在这里度过了三十五个日日夜夜。人们屏住呼吸,抚摸着她的胸口,很是惊讶:“陈连她,她还活着……快,快来担架……”

想着这些,陈连又是“嘿嘿”笑道:“是党救了我,要不,我早就没命了……”

采访就要结束了,我们久久不愿离去,看着眼前这位革命的老妈妈,我们为之动容。她,从风雨泥泞的逃荒路上走来,从白色恐怖的血腥中走来、从硝烟迷漫的炮火中走来,血与火的洗礼,使她变得更加坚强,她不正是人们钟爱的“雪莲花”吗。

(《邯郸革命母亲风采录》 陈勇 高文峰 康秀凤 史书凤 供稿)



“我就是你们要找的人”

——妇救会主任秦淑芳


1940年,侵华日军大搞“强化治安”,在定县城附近,大量突击建立他们的所谓“爱护村”。而县、区游击队根据党的指示,择机打击敌人,使敌建不成“爱护村”,就成为对敌斗争的重要任务。

定南县九区翟城村,是一个拥有500户、2000多人的大村。中国共产党在那里开辟较早,党的力量雄厚,是我们进行抗日斗争的一个坚强的堡垒村。

日军早就有把翟城村建成他们的“爱护村”的企图,因此敌我双方已经斗争了好几个回合。然而,这个抗日的堡垒村却愈斗愈强,一直不随敌愿。

1940年7月6日凌晨,敌人经过充分准备后,调动了定县、安国、东亭、李村店的日伪军400余人,突然包围翟城村。他们进村,挨户砸门,将睡梦中的人们统统轰起来,然后用枪逼着全村男女老幼都到村东口学校里的操场上,强令让男的站在一边,女的站在一边,人群周围布满了枪上带着明晃晃刺刀的日伪军,面对群众架起两挺机枪。一个日军指挥官挥舞着战刀发出一声声嚎叫,接着翻译官翻译说:“太君让你们30分钟内说出谁是游击队、八路军,谁是共产党的村干部,不说就大大的死了死了的有!”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个个怒目冷对,一句话也不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威逼。30分钟过去了,全场还是鸦雀无声,日军顿时暴跳如雷,“统统枪毙,死了死了的有”,“射击!”两挺机枪吼叫起来,一阵机枪过后,哭声、喊声、怒骂声一片,人群乱作一团,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当场打死村民36人,打伤多人。但是我们的群众象泰山一样巍然屹立,日军气急败坏火冒三丈,又要第二次下毒手了。

这时,站在妇女群中的妇救会主任秦淑芳同志,面对此情,心如刀绞,几次想公开站出来,都被群众阻拦住了。她看着群众一个个倒下去,血还在流,再也忍不住了,终于挣脱群众的阻拦,拉了拉自己的衣服,走到日军面前说:“别开枪,我就是你们要找的人!要杀杀我,与群众无关!”秦淑芳同志的英雄气概,一时把敌人搞得目瞪口呆,在场的群众都以敬慕和担心的眼光投向秦淑芳同志。敌人如狼似虎,蜂拥而上,当场把她捆绑起来,拿出一张干部名单,对秦淑芳同志说:“你就是妇救会主任?你不怕死吗?”秦淑芳坚决地回答:“怕死就不干革命!”。接着妇救会委员朱玉田、文建会主任仝清波和基于队中队长米福祥等同志,也纷纷站出来,都说自己是干部,“要杀就杀,与群众无关!”在他们的带动下,群众也都抢着大声喊自己是村干部,人群又乱了起来,弄得日军不知所措,他们又用枪托朝人群乱打了一顿,这时日军命令集合,乡亲们才避免了第二次枪杀。可是秦淑芳等5位同志却被日军绑上带到李村店据点去了。这5位同志在据点里受尽了拷打,表现义正辞严,坚贞不屈,都一口咬定,“我们都是老百姓!”一点秘密都没有透露。后来,经我党多方营救,秦淑芳等3人取保放出,另2人被日军惨杀在安国中学。

翟城惨案,进一步激起翟城村人民的爱国抗日的热情,日军不仅没建成“爱护村”,反而使翟城村成为更加坚强的抗日堡垒。

定县妇女救护受伤战士

(《为了灿烂的明天 定州抗战巾帼英模录》 定州市老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