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要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的指示,省老促会网站从2025年1月开始连续登载革命母亲事迹,宣传革命母亲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讲好革命母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传统。近年来,河北省老促会组织各市开展了《革命母亲录》编辑工作,制定了“《革命母亲录》编辑参考大纲”,各市老促会认真组织本市革命母亲录的编辑,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陆续完成了编辑出书任务。这次在网站专题刊登燕赵巾帼英雄事迹,旨在铭记革命母亲的历史功绩,弘扬巾帼英雄精神,扩大社会感召力,为革命老区全面振兴凝聚磅礴力量。
(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早期投身革命的英烈— 赵云霄
赵云霄是阜平县城赵家的大家闺秀 , 由于家境殷实 ,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24年 , 赵云霄到保定第二女 子师范学校读书 ,受到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引导培养 ,积极 参加革命活动 ,她把自身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 合起来 ,大步走向光明 。1925年夏天 , 她在共产党员王 若飞夫人李培之等人的教育下进步很快 ,并由他们介绍 , 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成为河北省早期为数不多的女 党员。
1925年暑假期间 , 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成立 。这年秋天 ,赵云霄被党组织派到苏联 ,成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第一批学员 。在苏联 学习期间 ,她和湖南醴陵县来的同学陈觉相处很好 ,学习上互相勉励 ,生活上 互相照顾 ,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后来 ,赵云 霄冲破封建枷锁 ,与陈觉结了婚。
1927年9月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结业后 ,夫妻俩取道东北回国 , 到山海关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先在东北工作了一段时间 ; 然后奉命南下 , 在上海法租界云南中路党中央的秘密机关见到了瞿秋白 、李维汉等中央领导同 志 。 中央分配他们到湖南省工作 。他们先后在东北 、湖南醴陵组织游击队 ,建立小型兵工厂,带领农民开展武装斗争, 随后组织发动了著名的湖南醴陵年关暴动 。后来 ,两人调入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工作 ,并且参与组建了湖南特委 ,他们有文化 、有知识 ,积极热情 ,成为特委的领导骨干 。是年4月 , 由于叛徒李运均投敌告密 ,湖南省委惨遭破坏 ,赵云霄被捕 ,被关进长沙陆军监狱 。 陈觉当时在常德坚持地下斗争 , 9月也不幸被捕 ,从常德转押到长沙也归入陆军监狱 。在狱中 ,赵云霄和陈觉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 , 宁死不屈 、大义凛然 ,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桩桩罪行 。1928年10月14日 , 陈觉在长沙壮烈牺牲 , 为革命事业贡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牺牲时年仅25岁 。赵云霄因为身怀有孕被判处极刑推迟执行 ,延至次年分娩后 , 于1929年3月26日 , 在长沙英勇就义 , 时年23岁。
临刑前赵云霄给婴儿留下这样的遗书—
启明我的小宝贝 :
启明是我们在牢中生了你的时候为你起的名字 ,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有了你才四个月的时候 ,你的母亲便被湖南清乡督办署捕于 (到) 陆军监狱署来了 。当那时你的母亲本来(是)立时(处)死的罪 , 可是因为有了你的关系 ,被督办署检查了四五次 ,方检查出来 ,是有了你! 所以为你起了个名字叫启明 (与你同样同生一个叫启蒙) 。小宝宝! 你是民国十八年正月初二日生的 ,但你的母亲在你才一月有(又)十几天的时候 ,便与你永别了 。 小宝宝!你是个不幸者 ,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 ,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 小宝贝!你的母亲不能扶(抚)养你了 ,不能不把你交与你的祖父母来养你 。你不必恨我 , 而(要)恨当时的环境!
小宝贝!我很明白的(地)告诉你 ,你的父母是个共产党员 ,且到俄国读过书(所以才处我们的死刑) 。你的父亲是死于民国十七年阳历十月十四日 ,即古历九月初四日 。你的母亲是死于民国十八年阳历三月 廿六日 ,即古历二月十六日 。 小宝贝! 你的父母 ,你是再不能看到 ,而(且)也没有像(相片)片给你 ,你的母亲所给你的记 (纪) 念只有像 (相片) 和衣物及一金戒指 ,你可作一生的惟一的记(纪)念品!
小宝宝!我不能扶(抚)育你长大 ,希望你长大时好好的(地)读书 ,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 。我的启明 ,我的宝宝!当我死的时候你还在牢中 。你是个不幸者 ,你是个世界上的不幸(者)!更是无父母的可怜者 。 小明明!你父亲在牢中给我的信及作品 ,你要好好的 (地)保存 。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多说了 。血泪而成 。你的外祖母家在北方 ,河北省阜平县 。你的母亲姓赵 ,你可记着 。你的母亲是二十 三 岁上(时)死的 。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 ,且好好读书 ,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 。可怜的小宝贝 ,我的小宝宝!
你的母亲于长沙陆军监狱署泪涕
一九二九年三 月廿四日
陈觉烈士牺牲前写给赵云霄的信和赵云霄这封写给女儿的遗书 ,现珍藏在中 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 ,字字血 ,声声泪 ,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信仰 ,光照千古。
赵云霄烈士 ,作为一位阜平藉早期参加革命的女性 ,她的英雄事迹至今被 后人传诵。
(《革命母亲录(保定卷)》 阜平县老促会供稿)
宋欣茹——两次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宋欣茹,女,汉族,1912年7月出生,生于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西段村一贫苦农民家庭,后出嫁到本县留楚镇常安村。宋欣茹1937年2月参加革命,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常安村妇救会干部、副主任、主任,常安村大队长、党支部书记、村联社社长,合方钢铁人民公社副社长,留楚公社党委副书记。曾任饶阳县委委员,衡水地委委员、地革委委员、地区妇联副主任,河北省妇联常委,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先后被评为县劳动模范、省“抗洪救灾模范”、省劳动模范、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三次获得国家金质奖章,两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多次荣获县、地、省、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她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常安人的心目中,老支部书记宋欣茹是他们的好榜样,是他们致富的领路人。宋欣茹舍己忘我地为常安村奋斗了56个春秋,把一生都奉献给常安村这片热土。
1938年,时值抗日战争时期。宋欣茹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走家串户,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并组织妇女做军鞋、挖地道,动员参军,救护伤员,支援前线。1942年,日本侵略者对冀中抗日根据地残忍的发动了“五一大扫荡”,宋欣茹扎上武装带、插上手枪、背起手榴弹,和自卫队员一起出去打游击、端炮楼。怀孕以后大着肚子不方便,她就用宽布条勒住肚子,照样去跟鬼子战斗,还冒着生命危险救护了身受重伤的县妇救会干部孟惟训。抗日战争期间,宋欣茹被誉为“冀中平原一青松”、积极支前的“红大嫂”。宋欣茹还经常给丈夫讲抗日救国的道理,使他的思想受到革命的熏陶,理解了妻子工作的意义,积极支持妻子工作。后来,她介绍丈夫也加入了党组织。
1947年,抗战胜利后的冀中平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宋欣茹带领常安村的贫苦群众斗地主、分田地。她经常把两个年幼的孩子锁在家里,让哥哥看着妹妹。临出门放个破铜盆,叫孩子敲着玩;放个红高粱窝窝头,预备孩子饿了吃;孩子们玩困了,就倒在地上睡。1951年,带领村里十七户贫下中农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宋欣茹担任社长。合作社当年就取得了农业的丰收。很多年以后,人们还亲切地喊她“老社长”。
正当宋欣茹带领常安村在合作化的道路上大步前进的时候,从1953年到1963年,滹沱河有7年发生洪灾,房屋倒塌,农田被毁。地里没了收成,宋欣茹就带领大家搞副业,从五公村借来织布机,资金不够大家凑,原料不足外地找,没有技术向人学,搞起了纺织、柳编、打箔、草帽辫等十多种副业生产。大洪灾的1963年,全村副业不仅让村民有了收入,还为来年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足够的资金。
1963年的洪水在常安村的土地上冲出了三条两米深、二十米宽的大深沟,沃土变荒田。面对困难,宋欣茹在党支部会上提出了“填平老沙沟,锁住大沙丘,开出地下水,向沙滩要粮”的救灾思路。她团结干部群众,用铁锨和大镐,打响了向沙滩夺粮的战斗。苦干一冬春,填平了三条深沟,削平了上百个大沙岗,动土六万多方。第二年春天,宋欣茹又带领大家植树造林锁风固沙。他们从官亭和邵村买来树秧子,在西洼和北洼栽上树秧子和柳子,这样就能锁住风沙。经过春夏两季,他们在北洼和西洼一千多亩沙地上,营造防风林带4条,植树10万余株,锁住了从西北刮来的风沙。
风沙治理住了,干旱又来了。自1964年冬开始,河北、陕西大旱,灾情严重。为解决干旱问题,宋欣茹开始带领群众打砖井、竹管井、机井抗旱保收。到1965年末,全村已有各种水井50多眼,水浇地800多亩,粮食亩产超过200公斤。1966年,除完成2.25万公斤的征购任务外,还向国家卖了5万公斤余粮。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宋欣茹还带领群众深翻土地改良土质,把被洪水泥沙压在一米之下的肥沃土壤都翻了上来,这一项艰巨的工程都是在每年冬季轮流腾出休耕地进行。土质改善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大伙儿的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涨,老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1972年的大旱之年,常安村粮食平均亩产超过千斤,1979年粮食亩产达到1350斤。
在宋欣茹的带领下,常安村妇女同志的思想觉悟也提高了。她们不愿待在家里,纷纷把孩子交给老人或送到大队办的托儿组、幼儿班,争着出工挣工分。20世纪70年代,在一个四、五口人的家庭中,靠夫妇两个的劳动收入,再加上家庭养猪和出卖多余粮食的收入,一年三百块钱左右,这样的家庭收入在当时已经是很高了。夫妇共同劳动,共同分担家务,很多家庭关系也更和谐了,都觉得日子更有奔头。村里又办了合作医疗,给村民看病只收半费,为村民减轻了不少负担。常安村人在宋欣茹的带领下,过上了全县人民羡慕的幸福生活。
宋欣茹的先进事迹引发了当年各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曾于上世纪60年代,在常安村拍摄了纪录片《千锤百炼钢铁社》,反映宋欣茹在农业集体化道路上,战天灾、抗风沙、挖穷根、栽富苗的动人事迹。榜样,是时代最亮的灯塔,她的名字也随之传遍祖国大地,激励和带动了更多的人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
宋欣茹识字不多,但她能坚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她不会读,就听别人念,拿着书本去请教有知识的年轻人,最终用流畅的笔触在报纸上留下了《听取不同意见 活跃民主生活》等近40篇体会文章。
进入晚年,宋欣茹身患多种疾病,但她仍不辞辛苦,带病工作,日夜操劳。她的儿子和儿媳妇都在武汉工作,曾多次动员母亲去他们那里生活,但都因为放不下故土而未能如愿。宋欣茹依然一步步丈量着脚下的土地,一天天奔走在田间农舍,带领着常安村百姓一点一点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常安村成为全县学习的榜样。1993年4月10日,宋欣茹因病医治无效在常安村逝世,走完了她81岁不平凡的人生。
(《衡水革命母亲录》 李雅莉 孙永岗 张守权撰稿)
打鬼子 我什么都豁得出来
——记革命母亲郭大娘
青龙县三星口乡西岔沟村有个郭大娘,1895年生人,1953年去世,终年58岁。郭大娘有4个儿子,长子郭子云(化名海楼),次子郭子雨(化名于得水),三子郭子呈(曾用名周子呈),四子郭子祥(曾用名周子祥)。丈夫郭长荣、二子郭子雨、儿媳郭李氏(怀孕)都在抗日战争中先后牺牲,郭大娘一家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
1942年12月21日,西岔沟村郭大娘长子郭海楼与抗日地方干部品振霄、刘国华、朱连取得了联系,三位同志来到郭大娘家。以后来的同志就陆陆续续多起来了,周鸣岐、陆光(张仲三)、杨子忠、王守城等先后在大娘家落过脚。后来,冀东军区马骥领导的部队也来了。大娘看到这样好的军队,心里有了希望,她给战士们烧水做饭、缝缝补补,像对待自己亲儿子一般。这些抗日干部和八路军指战员都亲热地叫她“大娘”。时间长了,地方干部王守城、潘凯等叫她“妈妈”。
1943年2月,长子郭海楼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组织委员。二子郭子雨最精明强干,被马骥队长和地方干部潘凯看中,便和大娘商量把子雨带走,大娘欣然同意二子参军。临走时嘱咐孩子说:“好好跟着马队长干,有日本鬼子在,就没有咱们好日子过,你就去吧,狠狠地打鬼子。”
当时,干沟、龙王庙的敌人已经注意岔沟这个地方了。日本鬼子和伪行动队把这里看成了眼中钉,列为重点“八路匪”窝,扫荡、围剿尤为残酷。腊月的一天,敌人突然包围了郭大娘家,令大娘和几个儿媳、小儿子一齐跪下,用刺刀点着大娘的胸口说:“限你10天,让你二儿子回家不干八路,你大儿子也别跟着共产党跑,就留下你的房子和你全家人性命,否则格杀勿论,何去何从,你今天表个态吧!”大娘一声没吭,凶残的敌人见大娘不表态,气急败坏地喊:“你这条狗命暂时给你留着,先让你看看火神爷的厉害!”敌人放火烧了大娘家7间草房,粮食、被褥、家具全部烧在里面。
没房过冬,大娘就够愁的了,但敌人并不放松对大娘一家的迫害。过了几天,干沟的伪行动队长黄树平(外号黄大包)又带着一群坏蛋蜂拥进村。不容分说,便从窝棚里拉出了郭海楼的妻子张氏和郭子雨的妻子李氏要带走。大娘质问他们:“为什么要抓人?”黄树平阴阳怪气地说:“皇军有令,凡是共产党的媳妇、八路军的闺女都要抓走,留着春节慰劳皇军,你的儿媳妇享福去喽!你老太婆眼馋吗?要不去跟我们弟兄睡两夜啊!啊,哈哈哈……”郭大娘义愤填膺,张氏、李氏如雷击顶。众乡亲也前来苦苦哀求说:“儿媳妇她怀有身孕,你黄大人看在全村人的面上就放了她吧!”黄大包说:“要放也容易,只要你们明早把郭海楼、郭子雨找回来,不再当八路军,我就饶过她。”李氏心里明白,让子雨回来是不可能的,他跟八路军是铁了心的,已经跟马骥部队走远了,说道:“你们容我换件衣服吧!”黄大包拉着长腔说“行啊!”等李氏出得门来,只见她面色惨白,额渗虚汗。大娘赶快扶住儿媳,已经来不及了, 一块“大烟”早被李氏吞进肚里,她倒在婆母的怀里断断续续地说:“我生是郭家的人,死是郭家的鬼,这身子不能让他们糟蹋了。告诉子雨,来世再给他当媳妇吧!”说完便断了气。一家人哭得死去活来。年幼的儿子郭子呈、郭子祥要和黄大包拼命,但他早已拖着大娘的大儿媳张氏逃走了。
1943年春天的一天早上,郭大娘忽然看见有4个人从山坡上蹒跚而来。大娘一眼看见大儿子海楼在前面,还有丈夫郭长荣,分区助理王守城。大家面对烧落架的房子和二儿媳的新坟,不等开口,大娘就哭了。看到这情景,谁还忍心把二儿子子雨牺牲的噩耗告诉她呢?大家低头闷不做声,大娘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两眼直盯着丈夫问“子雨呢?”这一问不要紧,郭大爷“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一家人抱成一团,泣不成声。家没了,儿子和儿媳妇死了,哭哑了嗓子,哭干了眼泪。王守城安慰大娘说:“打仗,总要有牺牲,妈妈不要过分悲 痛,从今后,我就是你的亲儿子,我们还是安置一下,把子雨的尸首收敛回来安葬了吧!”大娘把守城搂在怀里,点头说了个“嗯”字。突然东西两面同时响起了哒哒的机枪声,村子又被敌人包围了,王守城和海楼端起枪向山上突围。郭大爷见势不好,便对大娘说:“看来我们今天是跑不出去了,你们要知道我已经是党的人了,咱家有一盒单据、 两箱子弹,不见潘凯同志或是他的亲信,谁来也不能给。我往山上跑,把敌人引开,你们娘几个别动。”说完,跳上小墙,冲向西北面的山坡。顿时,敌人枪声大作,蜂拥而去,一枪击中了郭长荣的下巴,倒下后又被敌人刺穿了右腹,郭大爷就这样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
鬼子队长田中要把大娘母子三人枪毙,黄树平又前来献计,他说:“太君,跑了郭海楼,回来要报仇,把他们一网打尽,岂不更妙。”田中嘿嘿一声冷笑,用“王八盒子”狠捅了两下大娘便走了。
大娘草草埋了丈夫,几天粒米未进,可敌人并不想就这样饶过抗日家属,而是硬逼着大娘一家三口进“人圈”,黄树平又暗中派人监视,单等海楼回来一块抓去枪毙。黄树平辱骂大娘说:“你老婆子图的什么?非跟着共产党闹腾,共产党共产共妻,家里住过八路军的,姑娘媳妇没有好东西,你是相中那个八路匪了?”村里一些与日本军官明来暗去的娘们也讽刺说:“一群光棍八路,挤进你的屋子里还有好事!”大娘忍悲受辱,更认识到不把日本鬼子赶出去,日伪不倒台,穷人别想见晴天。
一天夜里,王守城突然摸进“人圈”,和郭大娘说:“前方有些吃紧,想让海楼参军,去武装开辟绥中,您老人家同意吗?”大娘说“让他去吧!孩子,只要能把鬼子赶出去,大娘什么都豁得出来!”失去了丈夫,牺牲了儿子,死了儿媳妇,却又同意大儿子去参军打仗,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中国妇女的形象,多么值得尊敬的一位母亲啊!
1943年后半年及1944年,日军几次“扫荡”老岭抗日根据地,“无人区”残酷异常,这时又有两个伤员转移到西岔沟。大娘在“人圈” 里忍饥挨饿,还把仅有的一点米和一块馍馍偷偷埋在粪筐里,送给山上的伤员。大娘的心里一刻也没有忘记共产党、八路军。
中共凌青绥联合县工委、办事处了解到大娘一家的悲惨现状,便派民运科长信修同志把大娘接到口里。小四儿子郭子祥和信修同骑一匹马,到花场峪后,工委领导同志接见了郭大娘,把郭大娘一家安置在抚宁县大核桃村,又转移到上庄坨,大娘一家算保住了三条性命。这时,有好些抗日家属被安排在这里,老的老,小的小,孤儿寡母好几十口人。凌青绥领导干部有时忙不过来,郭大娘就主动担负起这些抗日家属的思想工作,大家有什么事也愿意找他商量,大娘又成了这些抗日家属的主心骨。她把这些抗日家属都组织起来,做些能够做到的勤杂工作,支援前方,给当时抗日政府减轻了不少负担。
1945年“八 ·一五”后,政府又把大娘送回老家岔沟。可是这位伟大的母亲并没有从此休息,而又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和解放战争中。1945年至1948年三年中,大娘又几次险些死在土匪、“还乡团”之手,但大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仍然支撑着虚弱的身子护理了很多解放军伤病员,做军衣、军鞋,筹集粮食等等,为解放战争又做出了积极贡献!可惜,这位伟大的子弟兵的母亲,刚刚过上幸福生活,便于1953年不幸病逝。
中共秦皇岛市委在三星口村建立了三星口地区抗战纪念馆,被省老促会评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展示了郭大娘的英雄事迹。
(《秦皇岛市革命母亲》 青龙县老促会赵秘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