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银改
立夏后就入夏季,天气逐渐变热,是万物生长发育茂盛的艳阳之季,尤在夏至之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季节,其特点是“热”、“湿”。因此养生关键在于“清”:要清净、清凉、清淡、清幽。并要做到“六防”和“六要、六不要”,以便增强体质安度酷暑。
“六防”是:
1、防躁戒怒。酷暑盛夏,火气旺盛,人易闷热不安,影响中枢神经稳定,反应迟钝,因此要保持恬静状态,做到“心静自然凉”。
2、防疰夏症。进入夏季,时而雨,时而风,暑湿邪气会乘虚而入,最易患疰夏症,其症状是: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微显嗜睡、出汗过多、日渐消瘦。病者主要表现是胃纳差,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所以护胃是预防疰夏症的重要措施,防止疰夏症可用中药配合治疗。
3、防痱、疖与皮肤病。如果汗液不能及时蒸发擦干,就易粘上灰尘,阻塞皮肤汗腺,使汗液不能畅通排泄,诱发皮肤轻度炎症或变成痱子,症状是出现密集排列互不融合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在疹的周围微发红、有瘙痒或灼热感。疖子初起时,局部皮肤发红,随后呈绿豆一般大小的结节,三天左右化脓,疖子破头后流出黄稠脓液,逾三日一般可好。
4、防暑避湿。夏季容易中暑,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易中暑邪,突然晕倒伴发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抽搐。预防办法:不要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汗衣湿衣要勤换,膳食以健脾、消暑、化湿为主,同时积极参加游泳活动。
5、防高热性疾病。夏季至秋初,是肠道和蚊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易患急性中毒性菌痢:它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少儿;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疟疾:是由蚊子叮咬引发的一种传播快、反复性大的常见寄生虫病,恶性疟疾发作甚至会危及生命;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病,开始高烧,到中期还会出现神志迟钝,听觉减退,甚至昏睡说胡话等症状。
6、防霍乱。该病由霍乱弧菌引起,起病急、传染快、流行广,而且极易流行。临床表现以肠道症状为主,典型的有严重的水样腹泻与呕吐,导致大量体液和盐分丢失,患者有口渴、无尿、虚脱症状,严重者常因脱水、衰弱、痉挛而死。该病常常是由于带菌者污染水源、食物引起。
“六要”:
一要养气养神。夏季是一年中阳光最盛季节,要使人体保持阴阳二气的平衡,就必须注意在夏季保养阳气,为冬季阳气不足做好准备。
二要冬病夏治。有阳虚病症和其它在冬天常发的疾病,可在夏天调养好,中医对伏天 特别重视,这段期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是一些年老体弱者冬病夏治最佳季节,如慢性支气管炎和关节炎等,在伏天治疗和保健调理最为适合。
三要晨起活动。夏天炎热,人们夜晚难以入睡,加之日长夜短,往往早晨贪睡。要以顽强的意志,坚持生活规律,做到早起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或家务劳动。因在夏令清晨,深深呼吸新鲜空气,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作用,可以增加冠状腺血流量,对于治疗心脏病、高血压起到一定作用,同时通过晨练还有利于提高体温调节功能,增强对热的耐受力。
四要科学用膳。夏季人们消化功能较弱,饮食调摄宜清淡、温软和富含营养为主,要多吃些新鲜蔬菜、豆制品,还可经常吃些米粥、面条和藕粉,粥中可适当加些豆类、百合、莲子、薏仁等,以利清热解毒,要适当吃些鸡、鸭、虾、蛋、瘦肉、鱼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夏季津液十分重要,又因出汗耗伤津液,更应注意补充水分,适当多吃瓜果,多饮茶水,多喝些绿豆汤,可清热解暑,祛烦健脾。
五要讲究衣着。人在高温酷暑之际衣裤宜宽大松软,方便活动,通风透凉;衣料要用吸湿性和通透性柔软的纯棉、麻、丝绸,便于吸汗散热;衣着色调应以浅素冷色为主,以减少高热吸收。
“六不要”:
一不要贪图凉快。盛夏入睡不可迎风而卧;空调电扇不可久开。睡时用毛巾或薄被盖好上部,以便保腹护胃,严防凉风露水侵袭。
二不要午睡过长。如果睡的时间太长,反而精神差,效果不好,这是因为大脑中枢神经过度抑制,会使脑血流量不足,体内代谢减慢,造成头昏、肢体乏力。
三不要汗后速冷。有些人在高温环境下活动,回到家中为了尽快消汗降热,不是开足电扇、空调,就是立即用冷水冲洗,这种“快速冷却”的做法,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热量滞留体内,容易引起高烧;同时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四不要口渴狂饮。出汗过多及时补充水分是必要的,但不能狂饮。因为大量出汗已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这时再大量喝冷饮或凉水,更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容易出现肠胃绞痛、心慌、气急。
五不要将香水洒在皮肤上。香水与汗水混杂一起,会给人留下污浊不爽的感受,也会影响毛孔排泄,不利人体功能的正常代谢。
六不要戴过深过浅的太阳镜。夏天人们外出可以佩戴草帽、太阳帽和太阳镜,以避免紫外线对眼睛和头部的损害。但是太阳镜的镜片颜色过深,会使视物不清而影响视力;过浅紫外线仍可透过镜片损害眼睛。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应为15%~20%光线穿透的灰色或绿色镜片,有利于保护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