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河北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红色河北

关于革命老区“百村千户” 精准脱贫奔小康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6-12-24 信息来源:河北老促会 信息访问量:?

唐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按照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关于开展革命老区百村千户精准脱贫奔小康调研方案》的通知要求和省会议精神,我市及时研究部署,认真组织实施,按计划完成了调研任务,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准备

根据我市老区村分布和纳入重点帮扶的时间,选定滦县、滦南县为调研对象,每个县选定2个有代表性的老区重点帮扶村,每村选择10-15个不同类型的农户作为调研样本。明确调研重点,围绕省老促会通知中的7项内容,重点了解制约老区村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产业扶贫情况,了解和掌握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发现和总结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典型经验做法,为实现精准脱贫提供有益借鉴。5月中旬,起草了关于落实《省老促会开展革命老区百村千户精准脱贫奔小康调研通知》的意见,分别到两个县,与有关人员共同商议具体安排,并对调研工作提出要求。

与此同时,结合部署我市上半年老区建设工作调研活动,将省老促会调研工作座谈会精神及王玉梅会长讲话印发各县(市、区)老促会,要求在上半年工作调研中,按照百村千户精准脱贫奔小康调研要求,每个县(市、区)结合当地特点,选择一个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村进行重点调研、入户走访,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二、基本情况

这次调研,涉及9个县(市、区)17个村,共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18次,入户走访79户。对2个县4个村58个农户作为重点调研样本户,采取入户座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了解其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并进行汇总分析。

重点调研村基本情况统计表

 

 

调研

对象

分类

全村人口

劳动力分布

人均收入()

富裕

中等

相对

贫困

低保

优抚

务农

打工

经商办企

合计

2014

2015

增幅

%

滦南县

沈营村

356

5

308

5

38

1296

171

413

42

626

13774

15014

9.0

滦南县

龙王庄村

411

73

198

81

59

1410

324

330

61

715

13373

14189

6.1

滦县

小霍庄村

340

118

145

60

17

1121

430

265

25

720

13172

14358

9.0

滦县

苍官营村

365

50

242

28

45

1162

550

85

29

664

14046

15142

7.8

合计

1472

246

893

174

159

4989

1475

1093

157

2725

13590

14663

7.9

 

4个重点调研村共有1472户,人口4989人。劳动力2725人,占人口总数的54.6%,其中务农1475人,占劳动力的54.1%,打工1093人,占40.1%,经商和办企业157人,占5.8%2015年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9%6.1%7.8%9%4个村加权合计比上年增长7.9%

58个调研样本户,共有214人,2015年合计收入399.33万元,人均18660元。从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分析,10户仅靠种植大田作物作为收入来源,2015年家庭人均纯收入8906元。其他48户均从事1-2项副业,其中从事养殖业的13户,年人均纯收入16032元;经营温室大棚的14户,人均纯收入19133元;家里有长期打工人员24户,家庭年人均收入11501元;经商办企业14户,家庭人均纯收入34026元。

58户家庭2016年预计总收入454.83万元,人均21254元,比上年增长13.9%

三、结果分析

唐山市纳入重点帮扶的老区村共296个,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老区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多万元专项帮扶资金用于重点帮扶村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民生和存进农民增收致富项目;各责任帮扶部门按照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在项目、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先向老区重点帮扶村安排,老区重点帮扶村道路交通、电力设施、农田水利、饮水安全、广播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有了长足进展,为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每年的工作调研和本次重点调研的2个县4个样本村中看到,唐山市老区村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巩固耕地面积、平稳经营传统大田作物。尽管受传统观念影响,除北部山区外,大多数老区村仍然将粮油作物作为主导产品,玉米、小麦、水稻、花生、红薯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半数以上,但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升。经过近年来的帮扶,绝大部分耕地通了电、打了井、铺设了输水管道,摆脱了靠天吃饭。通过引进优质新品种、学习新的管理技术,产品产量、质量大幅度提高,每亩收益比过去翻了一番。滦南、曹妃甸推广的水稻直播技术,产量比传统种植方式明显增加,还节省了劳力;滦县、丰南区推广的青储玉米,既为牛羊养殖户提供了优质饲料,又大幅度提高了土地收益。

2、大力发展温室大棚、畜禽和特色动物养殖效益显著。目前,现代高效农业已经成为老区发展的首选,广大农民认识到,要实现增收致富,必须选准路子,运用现代技术,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如滦县小霍庄村从1995年起,通过制定鼓励政策,对建设温室蔬菜大棚户采取免费划拨土地、补贴一定资金、减免水电费等优惠措施,引导群众发展瓜菜大棚,300多农户的村已发展温室大棚280个,2015年全村大棚年纯收入800万元以上,占人均收入的49%。滦南县沈营村充分发挥传统养殖业优势,规划出占地近300亩的6个养殖园区,鼓励农户大力发展养殖业,全村年出栏肉鸡40多万只,出栏生猪3100头,狐貉等毛皮动物存栏12600只,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3、山区林果业发展迅猛。通过更换引进树种、嫁接改造老树、引水上山、科学管理,果品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在各级的帮扶下,修建了一大批农耕路,解决了困扰山区农民多年的农产品运输难题,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开发荒山的积极性。迁西县擦崖子村有山场5000多亩,距离村较远,过去由于没有路,春种秋收都靠人背肩扛,致使一些山地多年撂荒。2015年以来,县老促会补贴28万,鼓励各村群众集资、捐地,自发修路、开发荒山。两年内修建农耕路12000米,新挖围山转500多亩,栽植果树5万株。带动其他老区村共修建农耕路4万米,新挖围山转2890亩,栽种板栗33.7万株,核桃10.8万株。迁安市新房子村投入130万元,开发1800亩荒废多年的山场,通过修围山转、打深水井、上变压器,解决山区的基础设施,激发农民承包荒山的积极性,经营果树面积30亩以上的就有50多户,2015年全村水果产量达1040万斤,总收入700多万元,人均8600元,占各业总收入的50%以上,果品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成为村民致富的摇钱树。

4、劳务输出成为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推广和耕地面积的限制,如何化解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村的热点问题,外出打工成为了青壮年劳动力的首选。滦县小霍庄村多渠道收集信息、多方联系,有组织地安排务工人员,或就近到本村、本镇企业从事建筑、加工业,或到周边矿山、钢铁厂就业,全村每年劳务输出人数都有300多人;重点调研的4个样本村58个农户中,24户家庭有长期外出务工人员,2015年户均务工收入16800元,占家庭全部收入的54.7%

5、大户成为拉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通过宣传、引导,老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涌现出一大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有效整合了资源、增加了土地经济效益,带动了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加快土地流转、安置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渠道。调研样本村14户经商办企业家庭,人均纯收入34026元,最高的家庭人均超过13万元,远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也成为拉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因素。

四、突出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制约老区快速发展的瓶颈。经过多年的帮扶,老区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每年投入资金有限,需要解决的问题众多,任务还十分艰巨;部分已建项目如村街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经过多年运行,损毁较多,有的机井水泵、供电线路老化、失修,无法继续使用,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发挥效益。

2、缺乏集体收入,制约农村发展。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后,多数村都留有数量不等的机动地,每年有一定的承包费收入。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补偿耕地,大多已逐步分光;原有的村办企业普遍经营不善,早已停产变卖。重点调研的4个村都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有的甚至还有外欠债务。其他保留少量机动地的村,每年靠收取有限的承包费,也不足以维持村日常开支,更谈不上搞基础设施建设。

3、经济下滑和环境治理对农村影响较大。去年以来,由于经济下滑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影响,建筑业萎缩,老区村周边矿山和污染大的企业大多停产,农民务工渠道减少。4个村外出务工人数累计减少542人,分别比上年下降23%45%12%58%,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还有一些水库周边村,地处山区、土地短缺,过去靠网箱养鱼维持生活,由于治理污染力度加大、网箱养鱼被取缔,目前还没有找到新的就业项目。

4、贫困村和弱势群体贫困户帮扶任务仍十分艰巨。据统计,各县(市、区)均有一定数量的贫困村,受较多因素制约,经济发展缓慢;各村也都有数量不等的贫困户,除需民政部门救助的五保户、低保户外,还有一些没纳入救助范围的困难户,有一定劳动能力,但缺资金、缺技术,仅靠经营传统大田作物维持生活,与多种经营家庭收入差距较大,是实施精准帮扶的重点对象。

5、受调研样本数量和分布因素影响,调查数据与统计部门提供的情况有一定出入。由于县区老促会人力所限,选取调查样本时,主要由镇村干部根据印象中的农户收入情况,按照富裕、中等、较差三类,各随机抽取5户。因样本数量较少、分布不均,个别富裕户收入远高于全村平均数,造成部分数据整体被拉高,特别是农民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全村平均水平,因此,该数据仅供参考。

五、意见建议

1、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加快老区建设和发展工作的认识,按照省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要求,细化目标任务,适时召开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强化责任意识,协调督促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好各项帮扶老区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完善老区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区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摸清底数,建立老区帮扶项目台账,将老区村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逐级申报、核实,根据轻重缓急和财力安排,列入当地规划和相关部门年度计划,老促会抓好督办落实;完善精准帮扶机制,对困难群体,逐一分析原因,帮助选准致富项目,明确镇村干部分包,实现脱贫致富。

3、充分发挥科技帮扶的优势,组织、引导涉农科技部门、就业服务部门等,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帮助农民转变观念、适应形势,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拓宽致富渠道,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4、各级老促会组织结合县乡村换届,主动配合当地党委组织部门,切实选好配强老区镇村干部队伍,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发挥能人效应,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在上级帮扶的同时,发挥自身能动性,改变老区面貌。用好、用足国家对老区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增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