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矿区这样实现华美蝶变
● 陈 玉
今年8月,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正式公示,邯郸市峰峰矿区名列其中。2016年以来,他们坚持旅游蓝图绘到底,全力实施全域治理工程,实现了由“矿区到景区”的华美蝶变。
(一)
峰峰是一座有着百年矿业开采历史的老工矿区,曾是全国第二大主焦煤产地和国内闻名的陶瓷、建材、电力工业基地。地下挖煤、地上采石留下的“疮口”,不仅是当地发展的“痛点”,更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堵点”。
近年来,峰峰矿区启动了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工程,工矿疏干水、地表径流通过湿地的沉降、过滤变成了清流,精心打造的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清泉公园等十余个串状水系和湿地,形成“一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生生态格局。昔日高低坑洼、杂草丛生的沉陷坑、黑水塘,逐渐变成了多种候鸟的栖息地。
突出“补欠账”与“做优势”并联协调。峰峰矿区强力实施矿山、荒山、煤矸石山“三山同治”,持续推动“矿山”变“青山”,90处露天矿山全部清零;16座矸石山全部实现抑尘治理,修复面积达5000余亩。
同时,围绕省级森林城市的创建,该区还大力开展全域国土绿化工作。荒山、荒坡新增绿化面积8万余亩,修复后的北响堂森林公园晋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响堂森林公园、响堂生态谷等一批山体公园建成开放,为峰峰矿区群众增添了多个“天然氧吧”。截至目前,峰峰矿区森林覆盖率达36%。
(二)
“矿山变青山,浊水变绿水,矿区变景区。”峰峰矿区区委、区政府将旅游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山城水乡全域旅游新形象。
2017年,该区深挖响堂山石窟、磁州窑文化等“八大文脉”资源宝藏,凿石开山,200公里的0 — 7号旅游景观道、500公里的“农村四好路”把全区景点串联起来,带动文化游、乡村游、工业游、生态游蓬勃发展。
景美了、路通了,“面子”靓丽了,但“里子”更要提升。
“在景区玩,就怕上厕所。这里的水冲公厕干净卫生,真不错。”简约古朴的灰色墙体、光洁白净的瓷砖地面、24小时运转的换气设备……山底村新修建的水冲式公厕受到了游客们的一致夸赞。
2019年,峰峰矿区启动了全域污水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将主城区周边村庄全部并入市政管网集中处理。靠近中心镇的村庄就近并入两家镇污水处理厂;剩余120多个村利用高低落差的地理优势,用高差势能代替电能,利用无动力生物处理池,将处理后的污水直接用于灌溉农田、林地,实现了资源化回用和污水就地处理。目前,峰峰矿区农村已基本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普通农户几乎都用上水冲式厕所。
(三)
斜阳泼洒在响堂山上,山腰间一条柏油路像丝带般延伸到峰峰矿区和集贤山庄 —— 谁会想到,这个被游客称为“窑内现代化、窑外美如画”的休闲度假地,几年前还是一个村民搬离、野草湮没的空村。
“集贤村的变化,源于2015年开始的北响堂旅游开发项目。”该村党支部书记马金良说,过去村民一家一孔窑洞蜗居在半山腰,后来搬离到山下的集中居住区。村民的居住条件改善了,祖祖辈辈生活的窑洞也成了稀有的旅游资源。
如今在集贤村,经过整体开发的几百孔窑洞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绿植丛中,青石板路将它们贯穿起来。马文平属于第一批将自家窑洞租出去的村民,说起原先的居住条件,他笑着摇头说,当时这窑洞没人稀罕,1000块钱一孔都没人要,慢慢就荒了。“哪知道经过改造,居然吸引了大批游客!”
峰峰矿区久久为功,一方面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借着这个良机,更多的村庄开始发力,昔日“空心村”张家楼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创意村”;集贤村老村整体转租发展特色民宿,同时将农民土地流转打造高效农业种植区;响堂水镇以景区打造为龙头,带动村庄走旅游发展新途径;“景区+村庄+企业”互助型的义井镇李庄村,成为了全市旅游扶贫典型案例。
发展全域旅游以来,峰峰矿区先后被授予“中国十佳特色文化旅游名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区”等荣誉称号。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峰峰矿区游客总数较2016年翻了三番,15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0多个省市的游客慕名而来,带动就业6万多人,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更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萌生回乡创业的念头,昔日人烟稀少的乡村也逐渐恢复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