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区老促会会长 冯瑞成
听说北京市八一学校师生寻根之旅要来古贤,五六十年前的往事不由涌上心头,1948年,荣臻小学师生来到古贤村,那时,我才十二岁,和那些“八路军的孩子”度过了一段不寻常的岁月。
古贤村原址属平山县,距平山县城约二十华里,北依滹沱河,东靠马鞍山,西北是古运粮河口,村南则是县城直通石家庄的柏油马路,古贤由九个自然村组成,是个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的村庄,一九五八年修建黄壁庄水库,迁建水库东侧,划归获鹿县。
那时候,古贤的老百姓称荣臻小学为“荣校”。学校有小学,幼儿园,还有婴儿园,共计二三百人。养有奶牛,供婴儿食用。在我家路北,有一刘家胡同,路西有一大院子,一排北屋,房屋宽敞,小学就住在那里。院子成了操场,有篮球场,单杠双杠。我第一次见到单杠双杠,还到那玩过。村西头韩姓人家有个大院子,养着二三十头牛,有一公牛,个头大,体壮,很凶猛,好抵人,我听说后,专门去看了看,见饲养员正驯服它。我参加了荣臻小学和古贤小学召开的联谊会,那时,我是古贤小学的学生。古贤小学设在村西一古庙里,校前有一操场,荣校到我校后,在操场和古贤小学师生召开一次联谊会,荣校的学生穿着统一服装,排着整齐的队伍到会场,有一百多人,会场上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整齐嘹亮。我们听了很羡慕。我们小学学生有二三十人,也唱了一首歌。会后荣校派老师学生到我校教唱歌,有个叫周士琴的女同学,常和另一个女同学到古贤小学教唱歌,小先生受到古贤孩子欢迎,古贤人至今还能哼上两首那时学的老歌:“好男儿,去当兵,保卫咱们的好光景,上战场,当英雄,一报冤仇二立功……”
荣臻小学的学生,常帮助老乡们干活,干得最多的推碾子,推的推,筛的筛,扫的扫,很快帮老乡干完。那年麦收,学校放假三天,全体师生齐出动,帮助农户收割麦子,荣校几个学生到我家借镰刀 ,我亲自把镰刀递到他们手里。我家村东有两亩小麦,那一天我和姐姐收割小麦,快到中午了还未割完,又渴又累,实在没劲割了,正在发愁时,过来了几位荣校学生,三下五去二把麦子割完了,我和姐姐高兴极了,一个劲儿表示感激。
春天,俺们古贤的老乡用牛车往地里送粪,往家里拉土,很忙。荣校的学生们就利用假日和课外活动时帮助装车卸车,这是常事,每辆车后边都跟着几个荣校的学生。
当时的古贤农会,非常关心荣校的事情,村里为荣校拨出了23亩地,帮其种上了庄稼和蔬菜,从春天播种,夏天耕耘,到秋天收获都由学生干活,地里的玉米、山药长得都很好,种的大白菜吃了一冬。有一个老师叫张静惠,是行唐人,在家种过棉花,带着学生们在地里种棉花,秋后棉花丰收,那年学生们过冬的棉袄,就是用古贤的棉花做的。
有些年纪的鹿泉老区的人常念叨:“三十二,二十三,古贤、荣校心相连”,这“二十三”就是让荣臻小学有二十三地,这说明古贤村对“八路军的孩子们”的关怀,那“三十二”又是什么呢?原来1948年秋天,北平的国民党傅作义部,企图偷袭石家庄,在一个傍晚,荣臻小学接到军区的紧急指示要向山区转移,古贤村农会,得到这一消息后,出动了“三十二”辆牛车帮助运输,武委会民兵则倾巢出动。这“三十二”就是指出动的“三十二”辆牛车。现在健在的冯纪贵讲述了他当年赶牛车的情景,他颇有风趣地说,“保卫荣臻小学,我一‘牛’当先,那年我19岁,正当年轻力壮,接武委会主任的通知,揣上干粮就赶车上路了,古贤人拥军支前,参军参战没有含糊过,这次出动了几乎全部牛车,车上满载着幼稚生和孩子们的行李,向井陉方向进发。一直到井陉元村附近,接到向娘子关转移的命令,再往西是沟壑纵横,牛车不能前进了,古贤民兵才告别师生返回。”边校长写过一首《沁园春》,记录此次战备转移。我们老促会出的《鹿泉老区艺文》中收入了边校长的《沁园春》这首诗词,记下了古贤的“三十二,二十三”。
荣校师生在古贤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的心已融入古贤,和古贤人同呼吸,共命运,1948年9月国民党的飞机轰炸石家庄、炸西柏坡、炸烟堡,飞机就在头上攀旋,荣校师生和我们古贤人一块钻庄稼地蹲防空洞。粉碎敌人偷袭石家庄的阴谋后,军民共庆胜利。
1949年春节,我清楚记得和荣校师生共玩忽悠悠的情景,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乡亲们过上了较为安定的日子,1949年春节,乡亲们非常高兴,把多年没玩过的传统游乐项目又恢复起来,这就是“忽悠悠”。在冯瑞群家门口,有个打谷场,把一根两丈长的园木栽到谷场中间,在园木的项端装上一个大车轮子,轮子的下方装上几根短木,短木下边吊上四组绳子,绳子接近地面装上木板,几个人分别坐在木板上。车轮上左右再栓上两条绳子,绳子沿木柱下伸到距地面一米高。两端拴上一横木。人力推动横木,旋转园木顶端的车轮转动,坐在板上的人可旋一丈多高,转到高处可看到古贤村的全貌。有一天,有几位荣校师生来玩忽悠悠,车轮突然从十多米的空中掉下,乡亲们听见响声,赶紧来施救。车轮落到地上,荣教师生正好站在了车轮木柱的空档,没有伤着,只是吓了一下。 真是万幸,乡亲们说:“荣校师生命大,老天爷保佑”。
古贤人说:古贤和荣校的关系是“姑表关系”。我们这里有一民谚讲亲戚关系:“姑表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姨表亲蔓菁根,死了姨姨断了根”。古贤和荣校也就是八一中学的关系就是“打断骨头 连着筋”的关系,多少当年的荣校师生,前来古贤探望房东和昔日的童年伙伴,在村边的水库岸边摄影留念,多少村民的家里保存着“师生回访的照片”,多少学生的履历中的籍贯一栏填着古贤,“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的师生,来古贤打证明材料。调到获鹿县的武装部长齐欣,到任伊始,先造访“籍贯”古贤村。荣校的唯一一位鹿泉籍人王健,主动和鹿泉史志办联系,撰写回忆录,倾述在荣校的峥嵘岁月,当年的学生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将军,在2009年月11月27日就是“感恩节”的第二天,乘车碾冰踏雪来到古贤村,第一句话便是“我感恩来了。”古贤人热情接待了他。我不仅是鹿泉老区人,而且是鹿泉老区建设促进会的负责人。又是同代人,和这个小老弟进行了亲密的交谈。还看了我们老促会和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片《足迹》。共祝古贤村有个美好的明天,让古贤和八一师生的“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密关系永世常存。古贤就是“八一”的老家,愿他们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