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河北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红色河北

绣出百姓好光景

发布日期:2019-03-09 信息来源:河北老促会 信息访问量:?

    

201914,一个清冷的冬日。我和县文化馆调查“非遗”的同志一起赶到大山深处的承德县胡营村,一进入张淑珍家那宽敞明亮的客厅,立刻被一股浓浓的暖意包围了。

落坐,上茶,寒暄。然后就进入座谈。老太太今年67岁,健康开朗。她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向我们讲述了她学习刺绣,传承技艺,带动老区妇女脱贫致富的件件往事。

那是1986年。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山乡各地,乡政府与北京外贸公司联合,在乡里举办刺绣培训班,师傅是从廊坊的固安县请来的,名字叫戴奇,精通民间传统刺绣技艺。当时35岁的张淑珍和其他20多人一起参加了培训,结业后又陆续办起了刺绣厂,产品由北京外贸负责销售。后来情况有变,刺绣厂停办了,200多名员工也各自回家。但是张淑珍非常痴迷这门技艺,而且看到了美好的前景,她不甘心就此放手,便主动与戴奇联系,两人一拍即合,于是由戴奇提供画样和原料,张淑珍负责手工刺绣,成品由戴奇销售。这样一条产业链就延续下来。30多年来,戴奇已是远近闻名的艺术家,张淑珍也由此迈出了手工传承与操作的步子,成了这远近闻名的刺绣艺人。

2018年下半年,张淑珍在大儿子姜波帮助下,注册了承德文采刺绣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了承德县老张绣花厂,使刺绣产业走上了正轨。现在她长年雇着5名绣工,周边乡镇带料加工的有150多人。

张淑珍所处的胡营及附近几个村,都是抗战时期的革命老区。仅胡营村一个村,抗战时期就有10多人参加过八路军,由于历史的原因,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村民人均年收入刚刚超过贫困线。张淑珍觉得,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帮助老区百姓脱贫致富,是自已义不容辞的义务。多年来,她热心传授刺绣手艺,带动周边百姓受益。本村妇女于小波,两个孩子,一个刚念完初中,一个小学才毕业,呆在家里没事干,日子过得很紧巴,自从学会了刺绣,如今年收入达2.5万以上,新盖了两层小楼,过上了小康生活。小西营村的刘素云,年收入也达到2.5万元以上。孩子刚刚大学毕业,家里新盖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张淑珍说,现在她的徒弟有200多人,包括附近乡镇和唐山迁西县的一些乡镇。徒弟们绣出半成品,再由张涉珍完成最后的工艺。这些徒弟,在家里加工,不耽误家务,不影响家庭,每个月最少收入2000元。说起张淑珍的“张氏刺绣”给老区乡村带来的变化,老百姓和基层干部都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