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河北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红色河北

小孟村里瓜果飘香

发布日期:2019-03-04 信息来源:河北老促会 信息访问量:?

  董景瑞

小孟村,位于隆尧县的最北端,全村1247户,4830口人,耕地8417亩,党员129人。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中,小孟村试种大棚果蔬,经过几年的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甜瓜种植基地和国家农业部“一村一品示范村”

(一)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小孟村就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12位烈士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全村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因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常年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全村没有一家企业,仍是一个“高产穷村”。

2010年,小孟村“两委”进行了调整,原来在固城粮站当主任的高志敏回村担任了党支部书记。新的“两委”班子上任后,开始了脱贫致富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他们先后组织干部群众600余人次,到巨鹿县南哈口、南和县、肃宁和山东寿光等地参观考察,回村后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开展大讨论,最终确定依靠本村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为了慎重起见,2015年,村党支部动员了16名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筹措资金82万元,流转土地78亩,建起26个春秋冷棚种植错季蔬菜,2015年夏初,亩均销售收入达到12000元,实现了首战告捷,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种植的积极性。全村有200多户报名建大棚,一些在外地打工的也回村种起了大棚,经过四年的发展,全村建成瓜蔬大棚533个,2100亩,年均增收2100多万元。

(二)

村民种植大棚果蔬的积极性起来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从服务入手,确保大棚果蔬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益。

一是以分良家庭农场为依托,按照统一地价,集中流转土地,然后分户建大棚,土地流转户双方分别同分良家庭农场进行结算。这样,既保护了土地流转双方的利益,又做到了土地流转有序和有利全村统一规划。在大棚建设时,为了降低成本,由分良家庭农场统一和建设方谈判造价,然后分户实施。

二是由分良家庭农场出面,签订合同,从山东寿光高薪聘请2名技术人员,指导农户建棚和作物打理。由党支部和村委会出面联系,让邢台现代职业学校合作在小孟村设立教学点,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技术班,讲解大棚果蔬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解决相关技术难题。

三是为规范管理,创建品牌,确保质量,他们做到了“五统一”,既统一育苗,统一授粉,统一施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规范。这样既保证了上市时间,集中统一,形成产量优势,又可以节省成本,确保质量。此外,党支部和村委会还筹措资金110万元,建成拥有4个温室大棚,11个冷棚的育苗基地。这样既可以为农民供优质价廉的幼苗,又可以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

四是为了确保所产果蔬产品的销售和可持续发展,他们投资建成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高标准果蔬交易市场;从2017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两届果蔬采摘节,吸引各地游客和客商,增加了知名度;创建品牌,甜瓜注册了“小孟”商标,“小孟”甜瓜迅速走红周边市场,并荣获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分良农场的鲜品也通过了国家绿色产品认证;今年初,他们又同河北省农业厅特色产业处、北京农业技术推广站瓜果类作物科建立“党建互学,产业互助”关系,为大棚果蔬生产增添了后劲。他们还同新疆、海南、深圳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行定向订单销售,他们的产品上市后按照订单,直接发往上述地区。

(三)

小孟村依靠大棚果蔬生产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种植大棚果蔬前,虽然经过改革开放,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八、九千元,但多年来一直徘徊不前,同时,全村也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69人。从2015年开始试种大棚果蔬,经过短短四年的发展,2017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4000多元,这些大棚种植户致富不忘乡亲。他们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千方百计对村里困难群众进行帮扶,有的帮贫困户流转土地,有的让有一些劳动能力的人到大棚打工,增加收入。对一些有生产经营能力的人,帮助他们也搞起了大棚果蔬生产。村民崔住河虽有劳动能力,但因妻子患股骨头坏死病,不能下地劳动,女儿脑瘫残疾,两人都需要崔住河照顾,家中虽有13亩承包地,但收入十分有限,成为贫困户,村两委根据他的实际情况,通过协调,帮助他筹措到了3万元资金,他自己也筹措资金3万元,建起了2个大棚,占地5.6亩,在村“两委”和乡亲们的帮助下,经过努力,两个大棚使他的年收入增加了5万元,成功实现了脱贫。2017年,小孟村又携手县残联筹措资金建成残疾人就业扶持基地,新建了果蔬大棚55个,占地165亩,带动全村55户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到2017年底,全村原有的2869人贫困户中,已有924人成功脱贫。

(四)

观念的转变,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小孟村靠果蔬大棚实现了脱贫致富。全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和农村面貌的提升。几年来,村“两委”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最基本的吃水、行路、用电、居住等事项抓起,通过一事一议自筹资金和争取上级支持等形式,累计投入200多万元,硬化4条主要街道,全长2521米,修围村路、出村路和大街主干道总长38250米;投资12万元新上100千伏安变压器5台,200千伏安变压器2台,安装路灯340盏;投资70多万元打300米深井一眼,安装了变频器和无塔供水设备,铺设饮水管道40000米,实现了24小时供应深层健康水。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定的15件实事全部落实到位。期间,他们还投资2000多万元建起了3栋可容纳120户的新民居楼房。为困难群众改造危房墙体3万平米,全坡屋顶60户。2017年又争取到支持革命老区项目资金,将村内所有街道、胡同全部硬化,使全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经过全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小孟村连续多年被评为隆尧县优秀农村党支部,邢台市文明村,邢台市基层建设红旅村,河北省文明村,2015年被全国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2016年被授予河北省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