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邯郸市老促会执行会长刘兴顺
●李俊洲 常生军
拥有52年党龄的刘兴顺,12年前从邯郸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岗位上退下来后,出于一名军人对革命老区的深情厚意,不忘初心再出发,主动到邯郸市老促会为老区服务。他不辞辛苦、任劳任怨,为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邯郸市老促会多次受到中国老促会和省老促会表彰。
胸中有海,眼底有爱,红色家谱通天脉
年过七旬的革命军人刘兴顺,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他的胸中有一片海,眼中深藏着爱,执着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不用扬鞭自奋蹄,日日夜夜在为老区奔波着、操劳着。
编纂革命老区发展史这部红色家谱,见证了这位老党员的初心。中国老促会和省老促会关于编纂工作会议和安排意见下发后,刘兴顺认真研究,结合邯郸实际提出了具体意见。为了加快工作进度,他连夜给时任市委副书记写信进行书面汇报,赢得了批示支持,市委办公厅发出特急明传电报,各县县委书记十分重视相继批示。
编史过程中,各县遇到不少棘手问题。刘兴顺一个县一个县地跑,放下面子,找上门子,向县里领导反映情况,协调联动,解决了一大批问题,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基层老促会的同志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他就以自己为例开导大家要有“屈尊精神”,他诙谐地说:“不管过去我们当过什么官,创造过多少辉煌,那都成为了历史,现在我们就是一个退休的老头儿,就是一个老区工作的志愿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是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在他的激励和关怀下,各县区老促会会长开拓进取积极作为,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编纂红色家谱的工作中,也使得这项工作实现开局好、进展顺,一路绿灯。
为保证红色基因的传承,大力弘扬老区精神,他注意充分利用媒体宣传老区,努力提高革命老区的社会公知度,进一步唤起社会关心老区、支持老区、帮助老区、重视老区的热情,举办展览讴歌党的丰功伟绩。2017年7月25日,市老促会在市图书馆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书法绘画展。来自13个革命老区县(市、区)老促会推荐以及社会各界书画爱好者的110幅优秀作品描绘了我军90年的峥嵘岁月,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讴歌了军民鱼水之情。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歌颂老区、宣传老区,为宣传老区贡献力量。
缅先烈,忠魂在,只为老区添新彩
刘兴顺同志在邯郸工作了二十三年,对老区这块土地爱得深沉,对老区人民爱得深沉,以革命热情高于天的豪情壮志,从事着他最热爱的服务老区工作。
他常说,邯郸是革命老区,这是一块当年浴血奋战的土地,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我们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做好老区工作,因为这里是初心的发源地,是中国精神的制造地。
2016年,邯郸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意见责任分工方案》,出台了针对贫困老区更具含金量的特惠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在贫困老区落实得怎样?在脱贫攻坚开局之年群众有什么新期盼和要求?带着这些问题,市老促会在刘兴顺会长带领下,先后走访了16个老区县(市、区)的28个老区村,慰问了112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军人、老党员、老干部等贫困家庭,除了和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扶贫、优抚、低保、医保等落实情况,还给他们送去了慰问品,并请市中心医院的医生给每位老同志进行了体检。
在他的积极宣传下,邯郸正大制管集团为革命老区抗日老八路捐赠了军棉大衣100件。刘兴顺带队下乡,把一件件棉大衣送到老八路手中,穿在老八路身上。一位百岁老八路眼含泪水、举起颤抖的手给他敬了个礼,说:“组织没忘了我们,市委、政府没忘了我们,部队没忘了我们,我虽然老了,但要教育孩子把革命传统代代传下去。”
“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立新功”。 邱县北街村96岁的抗战老兵孟福学看着贴在大门上的对联,高兴得合不拢嘴。2018年春节前夕,刘兴顺带领慰问小分队走村串户,亲自为一些老八路书写对联,送去新春的祝福。
94岁老八路张恒泰,这些年把自己曾参加的所有战斗手绘成作战图,走进校园和社区讲述革命优良传统,使近万人深受教育。老人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刘兴顺,当得知老八路需要辞典时,他把老人的地址记在本子上,冒着酷暑来到邱县新马头镇波流固村,见到这位共和国的功臣时,他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老人的手,并带来了自己专门买的《新华辞典》,送到了老人手中。
在一次调研中,刘兴顺走进了大名县张铁集乡东劝善村94岁老八路权欣的家中,看到破旧的住房,了解到一家人的实际困难:老伴儿去世、孩子有病、生活困顿,房屋四面透风……他哭了。回到县城,向县领导反映了这一情况。并深情地说,战争年代,他们为国流血,现在不能让他们再流泪呀,再穷再难不能难他们呀。在县里的妥善安排下,很快,权欣一家人住的临街小屋翻盖成了新房,从而,也了却了刘兴顺的一份牵挂。1937年7月,在广平西张孟战役中,84名官兵为国壮烈殉难,为缅怀先烈,重建纪念碑,他同省有关部门联系争取资金200余万元。
最是吾辈心无暇,名也身外,利也身外
扶贫,他倾情过去贡献大的、牺牲大的,现在困难大的老区村。
帮扶,他倾情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
“给钱给物不如传授科学技术”, 脱贫后的老区群众送他这样的赞语。前些年,刘兴顺结合老区农村实际需求,在永年区扶贫基地绿化荒山2000余亩,并建立了培训中心,紧紧依靠河北工程大学这所综合性高等学府,聘请100多人次的老学者、老教授、老专家为老区培训了130名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他十分关注留守妇女的生活和困难,要求各县妇工委建立起技能培训中心、娱乐活动中心、帮扶中心,使每位留守妇女都能学到织布、剪纸、种植等一门技能,对没有技能的妇女协调进扶贫微工厂,做到老区妇女困难有人问,技能有人教,就业有人管。
刘兴顺想老区群众之所想,为使缺乏劳动力的老区贫困家庭户户有增收项目,主动与邯郸日报社协商联合在老区推广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并组织各县会长到保定英利集团参观学习,加快推广进度,使广大贫困群众尽快受益。据统计,全市通过老促会系统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32000多块,装机总容量1810千瓦,涉及老区贫困户1534户;光伏发电项目使每个贫困户每年增收4000余元,共计增收100多万元。
他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跑部进京、招商引资,为贫困县助力。引进央企中车装备制造项目入驻邯郸,覆盖5个老区县,如魏县的陆星集团,鸡泽县的会旺制造,馆陶县的河北一信装备有限公司,成为中车高铁配件企业。预计3年内,将给中车生产配件的产值可达100亿元。
刘兴顺说,“哪怕是走更多的山路,付出再多的艰辛,只要能换来老区的发展与繁荣,换来老区人民灿烂的笑容,我都无怨无悔、再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