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河北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红色河北

建设云中天路 助推老区振兴

发布日期:2019-02-12 信息来源:河北老促会 信息访问量:?

——涉县偏城镇修建云中天路的调查

  涉县老促会

涉县偏城镇位于县域西北部,地处太行深山区,海拔多在千米之上。全镇面积139平方公里,23个行政村(由84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1.4万,耕地1.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被誉为“太行氧吧”“冀南夏宫”“七最之乡”。野生连翘、柴胡等药材满山遍野;优种核桃8000余亩,年均产量在300万斤以上。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左权、罗瑞卿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八路军总部将士曾在这里战斗过,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太行第五专署专员赵进扬等一批烈士在这里捐躯。可以说,偏城镇是一个典型的革命老区重点乡镇,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此外,境内还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刘家寨、“太行天池”青塔湖等著名景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行路难”—— 偏城百姓心头最大的痛

偏城镇虽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由于重重大山阻隔,长期处于偏僻闭塞、贫困落后的境地。加之外出道路多为羊肠小道,百姓出行只能靠双腿,历史上因“行路难”而酿成的悲剧屡屡发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桑栈村村民高路顺患了肠结石,乡亲们只能用担架抬着他向山外的卫生院狂奔,可死神还是在半路上降临;桑栈村村民高堂所患了肠梗阻,乡亲们抬着他赶了8里山路,最终还是死在路上。1992年,南艾铺村妇女王爱芬难产,家人抬到半路上母子双双遇难,诸如此类的悲剧几乎年年上演,“行路难”成为偏城人心头最大的痛。

“行路难”还严重制约了偏城人民发家致富的脚步。优质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丰富的旅游资源无人问津。青壮劳力不得不离乡背井外出打工,常住人口不到三分之一,全镇三分之一的村庄为贫困村,贫困人口约占全县的七分之一。守着绿水青山没饭吃,守着金山银山世代穷。外地姑娘不愿来,本地姑娘留不住。偏城镇的许多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光棍村”,不少男青年到外地当了“倒插门”女婿。700多口人的桑栈村外出当“倒插门”女婿的竟有20多人,桑栈村老支书康张生慨叹:“我们村已经有十来年没有放过鞭炮(娶媳妇)了”……

偏城人民改变“行路难”的奋斗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从羊肠小道、碎石路,再到水泥公路……终于于2009年完成了梦寐已久的“乡村公路村村通”工程。

然而,好景不长,2016719日,这里突降20年以来特大暴雨,并引发多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使得乡村道路受到重创,50%的路段被冲毁,龙洞村至旮旯铺村之间的道路更被“洗劫一空”,有的路段成了一截一截的跳板路。有的路段上下落差竟达一层楼高,有的完全被泥石流掩埋,有的塌方落入沟底。近30个自然村的道路完全中断,真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场洪灾回到解放前”。

“云中天路”—— 偏城百姓心头最美的梦

面对群众的艰难困苦,镇党委、政府牢记使命,决心带大家修出一条高标准、高质量的新路来。涉县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769日,县委、政府制定出建设“中国最美千里旅游通道”的规划。偏城镇的修路计划与全县的发展蓝图不谋而合,偏城镇境内需修建的路段被命名为“云中天路”,是全县“千里乡村旅游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开放的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设计。偏城,顾名思义为偏僻之邑;为使这里成为前沿之城、开放之城。偏城镇坚持农村公路水毁恢复重建与建设“农村四好公路”、发展全域旅游、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坚持高标定位、科学规划。

在道路走向上,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宁可路绕一丈,绝不毁树一棵”;“宜宽则宽、宜窄则窄”;“随坡就势、减少垫方”等乡村旅游通道建设原则,精细设计,选定方案,确保科学、合理。按照农村三级公路标准设计,保证路基宽911米、路面宽79米,采用沥青或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结构。

用新思路破解资金难。资金,是关乎成败的关键一环。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和干部群众一起集思广益,想办法、谋对策:一是就地取材,降低购买、运输等成本。铺路的石子、砌挡墙、路堰的石头全部就地取材,大大降低了筑路成本。二是发动群众义务出工。在修路过程中,全镇村民义务出工达1.5万人次,旮旯铺村80岁的老大爷郭中洋几乎每天都义务出工,他说:“别看我年龄大,可我腿脚还硬朗。为了子孙后代能有好路走,我干点活儿应该,心里舒坦!”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发动村民自愿捐款,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桑栈村支书王李军、村主任王海根各自带头捐款1万元,南艾铺村在外工作的李爱国捐款2000元,康艳云捐款2000元……旮旯铺村低保户杨海河将平时节省下来的1200元积蓄全部捐了出去,他说:“路是为大伙儿修的,就是不吃不喝,我也要出把力。”沿线群众或多或少,家家户户都捐了款,出现了罕见且珍贵的“一户都不少”现象。一年来,收到捐款捐物共计280万元。

“筑路尖刀队”面前没困难。山高沟深,坡陡石硬,石方工程占整个工程量百分之八十以上。有些新开路段,工程机械上不去、展不开,只能由人工作业。在困难面前,镇党委书记李军灵向党员干部说:“只要党员带了头,群众就会抬起头,困难再大也会在我们面前低下头。”

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筑路尖刀队,由共产党员、企管站站长张书廷任组长,带领党员骨干力量,攀悬崖、爬峭壁,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那里,哪里有危险就战斗在那里。共产党员、镇干部马书明每天吃住工地,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当监督员,又当施工员。共产党员刘庆莲舍小家、顾大家,积极投入筑路一线。在他们的带动下,各村也组建了筑路先锋队,形成了党员冲锋在前、村民奋勇争先千军万马战太行的生动局面。

涉县县委、政府十分重视“云中天路”工程,县委书记汪涛、县长邢晟多次亲临偏城调研,帮助规划线路、设计沿线景观,督查工程进度。镇党委书记李军灵、镇长王武生几乎每天都亲临一线,协调解决难题。引入竞争机制,将筑路任务以村分解,一村一段,一路一组,每天比干劲、比进度、比质量,设立进度牌,对进展快的插红旗以示激励,激发了村与村、段与段之间竞相追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奋战,总长30公里的云中天路全线贯通!11条公交线路将23个行政村与县城连在了一起。偏城人民终于圆了自己心头的梦想!

一路通,百业兴 —— 老区发展驶入快车道

“云中天路”全线贯通后,镇村干部、广大群众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大上致富项目。一个活力偏城、生态偏城、幸福偏城正在快速崛起。

旅游事业前途无量。随着云中天路的开通,“太行红叶大峡谷”被省政府列入重点旅游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用35年建成,目前已完成总体规划。来自山西、浙江等知名旅游企业集团纷纷前来考察。天喜山风景区和锐泽源生态农业基地,已与河北同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邯郸市锐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庄子岭风景区已由河北万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在云中天路两侧,充分利用弯、坡、沟、台等地形,巧妙打造奇石异景,建设亭、台、楼、阁等大小景观数十处,变“旅游公路”为“公路旅游”。从公路建设后期开始,这里的游客便络绎不绝,他们在享受“移步换景”视觉盛宴的同时,还享受到了美丽祖国的文化大餐。

脱贫大业充满希望。镇党委、政府按照“六龙腾飞、千鸟争鸣”的产业扶贫思路,建设天澜山庄、响石岭农庄等六大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云中天路沿线村庄打造1000余家农家乐和民宿。贫困村青塔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带领46户农家乐的经营者赴陕西省袁家村、马嵬驿参观,回来后,建起了“农家乐标准化合作社”,目前,五大龙头已建成3家,农家乐和民宿建成179家,解决劳动力就业4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168人。同时,镇党委、政府积极对接交运、农牧、商务等部门,建设集农村客运、养护、物流、电商、旅游、餐饮、购物等一体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助推乡村振兴全面落地。

幸福道路越走越宽。通路前,旮旯铺村驱车往县城需2小时,通路后,只需50分钟。过去得了急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酿成的悲剧再不会重现。云中天路修通后,封闭的穷山村变成了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世外桃源”,吸引了山外姑娘的青睐,近十年没有举办过一场婚礼的桑栈村就有三对新人喜结连理。许多迁出大山的村民又重回故里,谋划就地创业、就地发家致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偏城镇党委、政府面对深山区偏僻闭塞、贫困落后的现状,不等不靠,积极谋划、高标定位,创新拼搏、激情创业,以“四好公路”为抓手,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地处深山的贫困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生态、靓丽、幸福的新农村闯出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