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河北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红色河北

穷在深山有远亲 精准帮扶见真情

发布日期:2017-01-04 信息来源:河北老促会 信息访问量:?

——省检察院驻承德县桲椤台村工作组扶贫工作调查(上)

承德市老促会

编者按:省检察院驻承德县桲椤台村扶贫工作组按照“打好基础、连片推进、示范带动、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以“全力扶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以“十五件实事”为抓手,经过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使该村发生了显著变化。承德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对省检察院驻承德县桲椤台村扶贫工作组的工作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认真总结。现刊发,供各地老促会系统的同志们学习借鉴及市直各单位,特别是各驻村扶贫工作组学习借鉴。

 

承德县桲椤台村,地处燕山深处,8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分布在滦河支流 —— 暖儿河东岸的一条小山沟里,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日军侵华期间,先被日军“集家并村”,成为“无人区”中的一个“部落”;1941年之后,被我冀东党组织开辟为“承兴青”抗日游击区,桲椤台村在保护我冀东地下党组织、开展对敌斗争中做出过突出贡献,其英勇抗击日伪军的故事至今仍在村民中口口相传。

全村177户、647口人,由于两山夹三沟,川窄山高,地少坡陡,交通不便等原因,仅靠650亩山地、900亩果园维持生计,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仅2120元。2015年全村有贫困户108户、346口人,贫困发生率53.47%,是承德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201410月,桲椤台村迎来了脱贫转机。省检察院扶贫工作组进驻桲椤台村开展驻村帮扶,在驻村工作组组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凤军的带领下,工作组协同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打好基础、连片推进、示范带动、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以“全力扶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以“十五件实事”为抓手,经过近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使得桲椤台村发生了显著变化:

—— 林果产业规模扩大。争取资金44万元,新栽优质苹果600亩,使全村果树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并修建了新老果园的水利配套工程;新建截潜流石坝10道,形成2万多平方米水面;养鸭4000只,年收入可达40万元;结合公路建设和村路整修,完成土地整理120亩,并修建了3000延长米的田间作业路;在“春雨行动”中,引导扶持20个特困户入股肉鸡养殖,户均年收入可达1万元;有70户通过改善鸡舍,把鸡粪集中起来做果园有机肥料;引进外埠资金,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形式,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合开发水泉沟纯净水,项目已经正式签约。同时,建立设备齐全的电商服务网点1处、快递站1处;注册了“暖儿河”商标,为林果和水禽产品打生态牌、闯市场奠定了基础。预计2016年人均纯收入可达3200元,村集体收入可达10万元。

——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工作组多方筹集资金96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打饮水井6眼,铺设管道1500米,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整修街巷道路6条、3000米,安装路灯70盏;栽植环村林带和行道树4800米,建设公园绿地1630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55.6%,实现了全村街巷道路亮化、硬化;争取政策性投资350万元,进行全村农网改造,全村家家用上了新能源,100户用上了太阳能,143户用上了高效清洁燃烧炉具;按照农村示范性幼儿园标准,整治了桲椤台与桑园、深水河3村联办的幼儿园,整治了村小学操场,配套了相应的教学用品和体育设施;并对2棵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桲椤树做了保护性维护。

—— 村容村貌显著提升。按照《2015年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环境美化和村民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聘请有资质部门做了《2020年村庄建设整体规划》,按照规划设计,在新建截潜流石坝的同时,建成沿街亲水平台800米、临水凉亭6座。在水泉沟自然村,初步形成了以暖儿河山亲水为特色的农家休闲旅游一条街;改造了2条、1000余米长的村街主道,有135户村民改造了民居屋顶、檐口、院墙和门楼;绘制了200平方米的文化墙,新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1处,村民文化广场10处,安装建身器材70台套,搭建了永久性文化演出舞台,设立了村史馆,开办了村民讲习所,建立了互助幸福院;通过开展“三清一建一改”和挂牌管理,建垃圾场1处、公共厕所3座,177户全部改建了厕所,全村实现了无积存垃圾、无乱堆杂物、无残垣断壁,有130户达到了美丽庭院标准。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今年5月注册成立了“承德四季盛桲椤台农业旅游有限公司”,利用桲椤台资源优势,建设环村月牙带状休闲娱乐公园。目前,前期投入所需400万元资金已经落实,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基础工程10月底完工。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既得益于桲椤台村干部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凝聚着省检察院扶贫工作组的智慧和汗水。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省检察院扶贫工作组沉下身子,扎根农村,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走出了一条“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精准帮扶之路。不仅使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老区村,完善了基础设施,开辟和壮大了富民产业,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增强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其经验做法值得借鉴,带来的启示更是引人深思。

一、工作组派出单位领导重视,工作组成员工作扎实,才能使扶贫工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驻桲椤台村扶贫工作组由三人组成,全部由省检察院派出。工作组进村不久,省检察长童建明同志就召回工作组听取工作汇报,随即于2015年腊月十八,专程到桲椤台村,同工作组成员同吃同住,深入农户开展调研,与工作组和村班子成员共同研究精准帮扶的工作思路,明确表示:“驻桲椤台村扶贫工作组是省检察院的一个部门,帮助桲椤台村尽快摆脱贫困是省检察院的重要职责,你们工作在第一线,别忘了有困难找娘家!”并由个人出资,为帮扶对象胡庆祥一家购买了4只种羊,现已繁育到8只。村里的小米质量好但卖不上好价钱,组长张凤军就主动向领导汇报,以高于市场价格收买,作为单位食堂的专供米。领导还说:“村里什么农产品卖不出去,咱单位包了”。两年来,在省检察院的支持帮助下,扶贫工作组把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放在第一位,在坚持“强基拉动型帮扶”的同时,加大向“产业带动型扶贫”转变,共为桲椤台村谋划项目11个,争取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

二、情系革命老区,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才能了解实情,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困。张凤军谈起扶贫工作的体会时深有感触地说:“一张笑脸一支烟,一把镰刀一张铣,贴近群众当农民,脱贫责任担在肩,只有这样工作才好开展。”工作组进村后,首先协调县卫计委组成专家组进村义诊送药,通过义诊对46名长年患病的村民给予了门诊补助;对7名经常住院的患者给予了大病救助,对患有慢性疾病不能劳动的7户,由驻村工作组以“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形式进行帮扶,经过一年的帮扶包治,有7人恢复了劳动能力。村里有4位村民患有心脑血管病,常年吃药,张凤军就自掏腰包,按时从石家庄为他们买回专用药,两年来已经花了4000多元。在张凤军的影响带动下,工作组里的两位年轻人张继辉、李朴,分别与22个贫困户“精准对接”交了朋友。(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