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河北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红色河北

关于开展革命老区“百村千户” 精准脱贫奔小康调研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6-12-27 信息来源:河北老促会 信息访问量:?

邯郸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按照省老促会531日召开的全省老促会系统关于开展革命老区“百村千户”精准脱贫奔小康调研工作座谈会的部署,结合邯郸市老区县、乡、村的具体情况,市老促会认真进行了研究,制定了调研方案,明确了调研重点和目标。市、县老促会集中力量,利用4个多月的时间对老区重点贫困乡、村精准脱贫奔小康进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其中,市老促会有重点地从老区县选择了28个村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实地查看,深入贫困户家中慰问走访,与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座谈的方式,详细了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关政策、资金落实、项目实施,、帮扶措施,目前还有什么困难和建议等方面情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将全市调研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革命老区现状     

      2005年市老促会、党史办等部门根据国务院界定革命老区的标准,联合对全市老区乡村重新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在此基础上查阅了历史等相关资料,逐村登记造册。摸清了全市20个县(市、区)共有老区乡镇185个,占全市总乡镇的87.2%个,老区村3118个,占全市总村数的60%个,其中:列入精准扶贫开发规划的老区贫困村53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多万。

     按照中央、省脱贫攻坚总体部署,我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决定从2016年起实施3年脱贫攻坚,到2018年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包括老区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户全部脱贫。

二、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目标、任务、责任和时间表明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攻坚,特别是革命老区精准脱贫工作,书记、市长亲自督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部署,强化推进体系建设。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市委、市政府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和《意见责任分工方案》的基础上,今年9月又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责任分工方案》,明确了老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责任和路线图、时间表;二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配强了市、县两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长,实行“双组长”制,内设农业扶贫,旅游扶贫等12个工作组,专人负责,专项推进,专项督导,在有关乡镇建立了扶贫工作站,在扶贫和老区重点村建立了扶贫工作室,强化了县与村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递进的扶贫组织体系;三是强化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扶贫攻坚责任状制度,市对县、县对乡、村对乡、党政一把手负责、层层签订了三年脱贫攻坚责任书,落实了长远目标和阶段任务,逐级负责,逐级保证,确保按时间节点稳步脱贫;四是强化结对帮扶。2016年全市选出1605名优秀干部,组成535个工作队,其中市派工作队236个,进驻贫困村和老区重点村开展扶贫结对帮扶。同时,市政府还制定了《关于深化“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意见》,全市3万余名干部结对贫困户,任务捆绑,责任连带,因户施策,开展精准扶贫;持续推进“三长联盟”民营企业扶贫新模式,100多家民营企业在政府引导下与老区贫困村开展深度合作。

三、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了如期完成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各级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重点村的投入力度。2016年,累计投入中央、省、市、县财政扶贫资金共计46618万元,其中市财政配套专项扶贫资金5650万元,各金融机构向6个老区扶贫重点县和涉县老区共计5780户贫困户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0367万元,6个老区扶贫重点县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投入脱贫攻坚资金48670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推动了贫困老区产业化扶贫的发展。一是产业扶贫不断壮大。各级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发展、集约经营”的思路,以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家庭手工业、光伏产业等特色产业为抓手、加快多种形式产业扶贫。今年以来,贫困农村和老区重点村发展设施蔬菜面积达到了13万亩、畜禽养殖达到了778万头(只),林药间作达到了15万亩,在魏县、大名县启动光伏扶贫项目建设;支持旅游开发和家庭手工发展,重点打造了馆陶县寿东村、涉县青塔村、广平县东胡堡村等19个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景点,培育了鸡泽东双塔村箱包、永光村猫头鞋,馆陶马兰长和安雷寨村小轴承,广平张洞汽车坐垫等一批家庭手工典型示范村,发展家庭手工业户2.56万户,预计平均年收入1万元。扶贫开发任务重的7个老区县形成了“县有特色、村有生产基地、户有增收项目”的局面。市老促会调研的曲周县安寨镇前衙村葡萄种植已发展到2000余亩,年产葡萄6000余吨,亩均纯收入达10000余元,成为该村特色主导产业,槐桥乡相公庄村种植苹果近2000亩,在华北地区誉为冀南的“苹果之乡”。二是股份合作不断深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联结,推广“龙头+基地”“农业园区+农户”“合作社+农户”“特色市场+农户”四种模式,支持农户以土地出租和扶贫资金、农机具等入股,增加土地资金、股份分红和劳动薪酬。截至目前,全市参与股份合作扶贫的各类合作组织达329家,覆盖贫困户20022个,占一般贫困户的36.4%。在此基础上,2016年我市争取扶贫专项用地指标970亩,全部用于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建设,带动产业扶贫,有效行成了“政府+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的扶贫格局。三是农村电商不断扩大。53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全部通宽带,互联网+”成为新扶贫业态,魏县建成了实体特色馆,6个老区重点县和涉县成立县级服务中心18个、乡级服务站35个、村服务点2362个,426个老区贫困村开办网站1923个。四是就业创业不断拓展。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结合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和企业的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职业介绍。今年以来,帮助老区1.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转业就业。

四、精准脱贫奔小康,老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市、县老促会几个月的调研,一致认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阶段性胜利。但从全市工作进展来看,还要重点解决以下方面问题:一是产业扶贫就业脱贫不太稳定。贫困群众就业技能低、渠道窄,不稳定,培训、输出、就业的工作体系建设还要完善,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质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群众参与度;二是社会资金投入深度不够。就目前情况看,除部分涉农民营企业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与贫困群众开展互利合作外,工商资本广泛进入扶贫领域局面还未形成,现代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不够;三是扶贫工作还需加强创新。大部分是思想不够解放,探索尝试不够或都处在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强化。

     市县老促会通过对62个老区贫困村的走访调研以及同有关乡镇、部门的座谈,当前老区贫困村脱贫攻坚奔小康还需要重点解决以下7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现有贫困村致贫的原因来看,主要集中在交通和水利上。一是“路”。这些年来,虽然持续加强乡村道路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内街道进行了硬化,但老区村公路交通条件仍然比较滞后,路网密度小,连通性与网络性较差。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村内没有下水道,积水很深。一方面群众出行困难,,一方面导致农产品流通慢,价格低,增收少。如:涉县神头乡雪寺村,地处涉县西南一条深山沟,隔山与山西省平顺相邻,如果打通与平顺的大道,就能把这个深山的角落村变为对山西开放的前沿村。以此带动本村的溶洞、林区和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快全村脱贫的步伐;二是“水”。由于地下水资源严重匮乏,水位连年下降,有些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处于废置状态,机井建设跟不上,不能确保生产生活用水。如:涉县木井邱子峪村,本村没有机井水源,村民主要靠水窖、水柜存的雨水,不仅水质不达标,而且春季经常出现断水现象。村支书陈二魁说:“邻村有机井,如果能把水引过来就能彻底解决群众吃水问题,”但村里没有钱,留在村里的多数是老人,种点粮食搞点养殖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因为水,只能靠天吃饭,收入没有保证。

第二、进一步提高老区群众素质不断提升综合开发水平。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老区村群众接受新科技、新思想能力差、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发展商品生产、市场意识淡薄,小农意识严重,跟不上农业生产发展的步伐。由于上述原因,老区村农业种植还是以传统为主,精细农业,高科技农业以及设施农业很少,农业收益微薄。另外,开发利用的项目很少,没有主导产业支撑,发展的后勤不足。

   第三、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从调研情况看,老区乡镇农业仍然是主导产业,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化水平总体偏低,发展不均衡,老区乡镇创业推点少,规模小,基本上是家庭作坊式、整体效益收入低、产业发展仍停留在初加工阶段,深加工比例不大,科技开发能力不强,缺乏发展后劲,竞争优势不明显。

    第四、进一步完善教育卫生保障功能。据我们了解,有的老区村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班负荷容量超标,师资力量有限,老区乡村基本很少有幼儿园。老区村虽然建有卫生室,但医生大都由过去赤脚医生转变而来,基本没有接受专业的医学教育。村内卫生室只是诊所,医疗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导致老区村民小病可治,遇到突发紧急情况,得不到及时合理抢救。

    第五、进一步重视因病致贫和因灾返贫问题。我们在同老区乡村干部群众座谈时,大家一致反映,农村现在真正贫困的就是老、弱、病、残人员,这部分家庭劳动力缺失,年老多病,疾病救治花销较大。另外就是因自然灾害重新返贫人员,农民抵抗风险能力较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很容易产生新的贫困现象。如:我们走访的曲周县安寨镇前街村,村民秦发章就是因本人患有肺病,妻子高香环也年老多病,常年吃药,家庭收入来源入不敷出,村民秦俊银自幼残疾,无劳动能力。村民李香秀患有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无劳动能力等,都是因病致贫。今年的雨水灾害造成一些村庄稼绝收,有些农户没有其它收入,由此又可能出现生活困难,甚至返贫。

第六、进一步加强老区村“两委”班子建设。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一些老区村“两委”班子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年龄偏高,处于守摊保稳定的状态,缺乏引导群众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活力。

五、加快老区脱贫攻坚奔小康五点建议

根据市、县老促会此次调研走访座谈了解掌握的情况,为进一步加快老区精准脱贫奔小康的步伐,经认真汇总梳理,提出以下五条建议:

(一)加快老区经济发展。一是进一步落实老区创业政策,深入发动全民创业,实施帮扶措施,鼓励和支持老区群众不拘一格,不定形式,不分领域开展创业;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培育壮大扶贫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三是实施集中连片开发,对那些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村实行合理布局,集中投入连片开发,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加快老区经济的发展;四是积极探索试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结合作制改革,推动农户由分散经营逐步联合与合作,整体提升农民参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能力。

(二)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通过土地有序流转实现成方连片,规模种植,合作社集约经营,以提高老区村土地的收益率,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

(三)加大老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要综合整治村居环境,加快推进街道供排水、照明、娱乐广场、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老区村全面开展治理脏、乱、差,促进人畜粪便的高效利用和生活垃圾污水的有效整治,依靠群众共同建设美丽村庄。

    (四)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老区群众整体素质。以培养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得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培训种植能手、经营能手和科技人员为重点、多层面、多渠道培养老区村实用技术专门人才,使老区村,村村有懂科技、用科技、懂农业实用技术,用技术的人才队伍,使之幅射带动广大群众科学种田,增产增收,达到稳定脱贫奔小康。

    (五)加强老区村“两委”班子建设。老区村精准脱贫奔小康,关键是选好带头人,既要确保老区村的稳定,发挥村老干部的作用,又要选择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群众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人充实村“两委”班子,实行老、中、青“三结合”,激发班子的活力,把基层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