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水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查报告
涞水县老促会
涞水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北端,总面积1650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区占80.3%,是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县、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重点县。全县辖15个乡镇、284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虽然在近阶段的扶贫攻坚中已经做出了减贫77248人的艰苦努力,但目前全县仍有贫困村88个,贫困人口22752人,且这些村落多在山区。
几年来,涞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委的扶贫工作要求,以扶贫攻坚统揽全局,举全县之力打响了整体扶贫、精准扶贫的攻坚战。主要做法是:
一、 以培育产业体系为核心,形成规模型精准扶贫态势。
在制定和实践扶贫思路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根据涞水区域特点和产业基础,确立了设施蔬菜、优质林果、生态养殖、农家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并以此为依据划分了五大产业片区,培育壮大扶贫产业,形成了户有致富项目、村有致富产业、乡促产业连片、片成产业规模、县成产业体系的发展格局。
为了加大设施蔬菜产业扶贫力度,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具体扶助政策:(一)土地流转费补贴。平原、丘陵地区土地流转面积50亩以上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的村,山区土地流转30亩以上并建成大棚的,按每亩1000元标准补贴第一年土地流转费。(二)种植业补贴。新建冷棚,按种植面积每平米5元的标准补贴资金;新建暖棚,按种植面积每平米10元的标准补贴资金;农业局均给予薄膜、防虫网、粘虫板、滴灌等物化补贴,并对每台卷帘机给予30%的资金补贴。(三)信贷和政府贴息。贫困户发展的产业项目符合全县产业布局并达到规模要求的,县农行、县联社确保满足农户贷款需求。对新发展设施蔬菜的农户,冷棚每棚给予1-2万元信贷扶持,暖棚每棚给予3-5万元信贷扶持。(四)农民合作组织补贴。对每个新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补贴启动资金2000元。对评选活动中获得“星级示范社”称号的,根据“星级”,分别给予1—5万元补贴。(五)产业道路补贴。连村路、产业路建3.5米宽、18厘米厚,每公里补贴18万元。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实践,全县已经新建温室大棚1.63万个。目前,全县每个设施蔬菜大棚年收益已经达到3-5万多元。2015年,片区60多个村设施蔬菜产业总收入达2.5亿多元,已成为该区域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在这些扶贫政策的引导和驱动下,全县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化经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股份合作制、集体组织分户经营、合作社运作、引资开发7种扶贫开发模式。目前,全县专业化经营的村160个,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村52个,龙头企业带动的村18个,集体组织分户经营的村52个,股份合作的村23个,合作社组织拉动的村164个,引资开发的村32个,有效拉动了贫困村户的脱贫致富。
二、依托优势资源,在提升旅游服务功能中拉动精准扶贫。
2012年,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确定为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实施旅游业精准扶贫,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国家级5A景区野三坡区域涉及68个行政村,其中38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8万人。我县在强化旅游项目建设、拉动旅游扶贫方面做到了“三个”精准。一是确定精准的旅游扶贫扶持范围。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在38个贫困村中选取了30个有一定旅游基础的村,率先实施旅游扶贫项目。二是确定精准的旅游扶贫建设项目。着力扶持一家一户的农家院、家庭手工业建设项目和以合作社形式建设农家游采摘园、观光园、休闲园、度假园及旅游产品加工园等建设项目。三是确定精准的旅游扶贫帮扶措施。采取了更为直接的针对一家一户贫困户帮扶。积极鼓励一家一户发展旅游农家院,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对贫困户发展农家院的,县政府专门制定了旅游农家院补贴政策;对贫困户发展设施旅游观光采摘的贫困户,每平米给予15元建棚补贴,同时流转每亩土地给予1000元流转费;对发展旅游家庭手工业的贫困户,每个贫困户给予3000元的财政补贴。对发展旅游致富产业的所有贫困户,金融部门给予3-5万元金融贷款,由县政府全额贴息三年。
为了鼓励专业合作组织更好的帮扶旅游区贫困农民,县政府实行了更为宽松的优惠政策,并负责其产业园区水、电、路全部配套;在金融担保贷款扶持上,对合作共建旅游产业园区,按照带动贫困户的数量,给予20——300万元担保贷款扶持,并由县政府给予合作社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对合作社发展旅游扶贫林果产业园区、发展旅游家庭手工业和扶贫旅游产业带头人分别给予各种优惠、补贴和奖励。
这些政策使旅游开发直接作用于扶贫攻坚。三年多来,全县新建旅游农家院550家,新建观光采摘园75个,新办旅游产品经销店120家,从事旅游服务人员达2.5万人。通过实施旅游带动,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以三坡镇松树口村为例:该村105户、315口人,耕地152亩,山场6050亩,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2012年,他们专门聘请河北大学旅游专业的教授制定了村庄旅游发展规划,依托拒马河、翡翠谷等山水资源开辟了全新的乡村游景观,全村新建农家乐旅游设施55家,完成村庄环境改造2万多平米,整治了3公里拒马河道,建设临河农田公园、垂钓园和连心广场;翡翠谷旅游开发项目也已完成水电路产业园区配套,并栽植各种观光果树近万棵、建设果蔬观光采摘大棚10个。2016年,松树口村以旅游休闲、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绿色有机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特色乡村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野三坡景区一道新的风景线。
根据野三坡旅游管委会统计数据, 2015年我县预计旅游扶贫带动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以上。
三、探索股份合作路径,快速做大扶贫产业。
县委、县政府对建国以来老区开发和扶贫工作进行认真回顾与总结,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制定了“规划引领、政府主导、规模发展、集约经营”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思路,积极探索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产业化支撑的扶贫产业新路子,指导引领老区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形式,有力推进了扶贫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涞水县九龙镇三道港村为例,该村70户、215人,是个地处偏僻,山场广阔的小山村。在县、乡两级政府帮助下,该村同北京森恒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养殖合作协议,以村无偿提供场地并为之配套水、电、路基础设施为前提,以该村土地、山场入股,投资全部由企业出资,利润各占50%。投资总额达5000万元。2012年养殖场正式运营后,养殖规模很快达到生猪存栏1万头、种猪存栏2000头的规模,村可用劳力全部投入到猪场建设,后期用工和各种服务也全部由村民来做。两年多以来仅仅靠这一个项目,村民每年每人就可获得收益2000元以上,全村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增收。
按着全县产业发展规划,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村民以土地入股,收益按比例分红,是涞水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又一项成功的探索。赵各庄镇地处涞水县西北部山区,总面积270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全镇总户数7215户,总人口23818人。其中贫困户3581户、9477人。自2012年扶贫攻坚以来,该镇通过土地流转、土地、资金入股、配套服务、就近就业等创新的体制机制,把扶贫对象全部纳入现代农业体系,形成永久性整体脱贫框架。目前该镇已成立扶贫产业专业合作社14家,入社社员1500多户。 依托专业合作社,全镇农民共栽植核桃、油栗30多万棵,养殖小区长毛兔存栏已达到10万只;以下明峪、赵各庄为龙头,全镇建大棚2200个,发展香菇种植2000亩。仅在在食用菌园区,全镇就带动400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8000元。再如,其中口乡吕家铺村地处深山区,海拔高度700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三优” 富士苹果栽植。由县乡两级搭桥,河北农大教授到村开展科技培训后,全村下定决心,把村民承包土地、荒山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在荒坡、荒地上统一栽植三优富士苹果树,林下养殖柴鸡。经过三年的发展该村苹果树已达1000多亩,全村人均苹果树达到500棵。养殖柴鸡2万多只。今年已有300亩挂果树,承包给村民,每户承包五亩苹果树年可收入4万多元,村集体可收入1万元,这样即富裕了贫困农民,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同时,涞水县对扶贫产业体系难以覆盖的贫困群众,实施“一对一”帮扶救助。目前,通过生产和就业扶持解决30056户、78145人脱贫问题。其中,特色种养和林果业覆盖88个贫困村、20000户;扶持旅游扶贫村33个,带动4000户;家庭手工业新发展20个村或加工点,带动500人;电商扶贫带动200户;光伏扶贫带动6个贫困村、2092户。
在新的一年,涞水县扶贫攻坚工作仍然十分艰巨的。按照县委、政府工作计划,今年将面临减贫3333户、9440人的繁重任务。在调研中一些部门提出,希望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上级的重视和关注:
一是希望在土地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应更多从“四化”拉动高度审视,突出加快对涞水及片区县土地利用政策调整。比如:优先调整涞水县及贫困县土地利用规划,适当增加建设用地规模,使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和整体提升。并优先保障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同时建议今年省专项支持扶贫重点县的1万亩建设用地指标向涞水倾斜。
二是对老区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适当投入。实现长久的精准脱贫,发展产业是核心,必须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议上级有关部门突出加大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政策和资金投入,为产业扶贫提供保障。
三是关于生态保护补偿问题。涞水山区乡镇位于北京正西方,与北京接壤110公里,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是拱卫首都的重要生态屏障;因此将涞水划为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13-2022年)重点县,享受与张承地区同样的生态补偿标准显得十分重要且十分迫切。同时,拒马河与涞水县有着更为重要的天然联系,作为京、涞共用水源,建议今年把涞水纳入首都水源林项目区,协调北京市给予一定资金辅助,实施好生态水源林建设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