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河北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红色河北

围场革命老区精准脱贫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6-12-23 信息来源:河北老促会 信息访问量:?

围场县老促会

按照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关于开展革命老区“百村千户”精准脱贫奔小康的调研方案》,以及承德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实施方案》,20166月以来,县老促会组织人员,对本县革命老区“精准脱贫”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开展了调研。调研中,我们筛选出3个革命老区村(石桌子乡小桥子村、城子乡十二号村、西龙头乡甘沟口村)作为调研重点村,分别派出调研组,同时在每个重点村中,选择10户作为调研对象,进村入户实地查访。同时另组织了一个调研组,深入县内其它革命老区乡(镇)村开展面上调查。

一、围场脱贫攻坚和老区“精准脱贫”基本情况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属于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但尚未被认定。在《承德解放战争史料选》中,登载的承德市老区建设促进会199712月公布的承德市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乡(镇)村名录》中,记载着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有老区乡(镇)25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67.57%;老区村145个,占全县行政总数的46.47%1947年土改的村263个,占全县行政总数的84.29%

围场从1982年开始实施扶贫开发。先后被列为“全国27个牧区扶贫重点县”、“国家‘八七’扶贫攻坚重点扶持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1年被列为“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截止目前,全县共有贫困户34262户,83674人。其中:159个贫困村贫困人口48631人;非贫困村低保、五保人口17053人;面上贫困人口17990人。在145个革命老区村中,有贫困老区村79个,贫困老区村的贫困人口22922人;非贫困老区村66个,非贫困老区村的贫困人口8191人;145个老区村总计贫困人口31113人。

2011年新一轮脱贫攻坚以来,特别是“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脱贫攻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实施系列举措,全县脱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果:全县13.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其中老区村6.7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县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22.03万人减少到目前的83674人,贫困发生率由49.8%下降到19%,在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取得历史性成就。

二、围场推进老区“精准脱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重,减贫成本高。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385,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80.5%、全省平均水平的57.78%对调研重点村石桌子乡小桥子村10户、城子乡十二号村11户入户实地查访,主要致贫原因:①疾病;②老年人口占很大比重,基本丧失劳动能力;③“因学致贫”;④土地零散、地域偏僻、产业单一、致富缺少门路;⑤文化低、无技能。全县145个老区村贫困人口31113人,均表现为深度贫困,减贫成本高。

(二)县域经济总量小,带动扶贫开发的能力弱2015年全省170个县(区)的排位来看,围场人均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等主要指标,处于全省、全市的中游偏下或末位。2015年,县全部财政收入只有8.0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3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5元。县域经济总量小,直接的问题是带动扶贫开发的能力弱。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方面的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基本公共服务不足。补短板、兜底线,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小康”的难度大。

(三)扶贫开发投入不足。2015年为例,全县脱贫2.85万人,贫困户1万余户。以国家提出的每户6000元扶持规模为准,全年需投入到户专项资金6000余万元,加上配套设施及培训共需投入8600万元,而中央、省、市实际投入仅4700万元,造成对贫困户覆盖率及户均实际投入规模较低,专项扶贫资金缺口较大。2016年省市下达我县脱贫任务2.5万人,贫困户达1万户,按省提出的户均扶持规模1.2万元标准,预计专项扶贫投入需求达1.2亿以上,到6月初,实际投入仅3500万元,差额达8500万元以上。

围场的脱贫攻坚,是建立在县级经济基础薄弱,在基数小、层次低、财力弱小的基础之上。截止目前国家级贫困县的基本县情没有根本扭转,基本上还是“吃饭财政”,没有能力弥补专项扶贫资金缺口,更拿不出更多的自有财力投入脱贫攻坚。改变老区贫困落后面貌,仅靠县自身努力短时期内难以实现。

三、围场推进老区“精准脱贫”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多年来,围场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在推进本县脱贫攻坚和老区脱贫、同步小康的工作中,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重,减贫成本高;县域经济总量小,带动扶贫开发的能力弱;扶贫开发投入不足;脱贫难度大”等问题,分析原因,除了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农业生产不稳定,生态环境脆弱等客观原因外,主要是:

(一)基础设施欠账多,条件差。围场历史上为清代皇家猎苑,开发较晚,解放后长期为军事禁区。形成历史欠账较多,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了发展。最突出的是交通制约。直至现在,通往辽蒙陆路“大的通道”没有打通,唯一的一条过境铁路,只覆盖县内东南部的少部分乡镇;承赤高速路连接线,到县城后断头,没能连接内蒙锡盟。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5882公里,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的370公里,连接乡镇和农村的三级以下公路仅有5512公里,公路密度只有59.8公里/百平方公里。尚有未硬化的通村路183公里,未硬化的通组路1495公里。交通条件差,是制约围场发展的最大的障碍。水、电和通讯建设也远落后于发达地区。此外,存在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二)国家极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导致县域经济“工业短板”。一是《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将围场划定为“京津水源地水源涵养重要区”和“阴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防风固沙重要区”,为国家极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县域内的辽河水系流域亦为“辽河上游水源涵养重要区”,亦为国家极重要生态功能区域,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二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更是具体明确,围场县域整体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25个国家层面的主体功能区之一的“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县域内的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两个国家森林公园,即: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共计1779.88平方公里),被列入“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为国家层面的禁止开发区域,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三是《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冀政〔200989号)也提出“区域禁止和限制建设项目”。国家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实行“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从国家发展战略上看是正确的、必要的,但也是导致围场县域经济“工业短板”、城镇化发展慢,经济总量较小,至今贫困的重要原因。

推进老区“精准脱贫”,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围场在推进老区“精准脱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围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力度。应适当考虑围场人口规模大和生态保护任务重、可居住面积大、海拔高、温度低等成本差异因素,加大对围场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额度,推进围场生态保护工作和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上级财政对自治县计算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时,也应给予高于一般地区的照顾。

(二)国家重点支持围场基础设施建设,破解瓶颈制约。一是在交通上,目前需要上级协调和解决的有:①围场至御道口高速公路项目。该项目全长89公里,路基宽24.5米,预计总投资68亿元。作为承德市“一环十射”高速公路网布局重要组成部分。三条国道(国道111线四合永至朝阳地段、槽子沟门至祁家营段、围场镇至兴聚德段)、三条县道(围场镇至清泉段、吉字沟门至吉下段、石匣至横河子段)改造工程的全部启动。贫困村通村路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改善无通村路的贫困村交通状况,硬化偏远贫困村183公里砂石路,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贫困村水泥路全覆盖。④通用机场建设。二是对贫困县的县、乡、村级公路建设,上级要实行特殊政策,提高补助标准,加大投入力度。

(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扶贫攻坚中,省委、省政府要对围场按照“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县的有关政策和支持力度,予以支持。

(四)建议省、市政府将围场认定为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作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曾为全国革命胜利付出很大牺牲,做出很大贡献。现在,围场仍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域经济尚欠发达,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人民生活很不富裕,担负京津冀生态保护的任务很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还较艰巨,亟需国家和省、市给予更多的支持,特别需要得到国家和省对革命老区的优惠、特惠政策支持。因此,恳请省、市政府对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解放战争革命老区给予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