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河北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红色河北

发扬优良传统 发挥军队优势 努力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发布日期:2014-10-24 信息来源:河北老促会 信息访问量:?

河北省军区政治部

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也是人民军队走向强大、走向胜利的基石。饮水不忘挖井人,乘凉尤记栽树者。长期以来,驻冀部队各级党委、首长和广大官兵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恩之心,把“反哺”老区人民、支援老区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军委总部关于军队支援驻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指示要求,特别是习总书记考察阜平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组织发动官兵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投身驻地定点扶贫、环首都贫困县开发和太行山、燕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行动,为革命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了贡献。

一、援建工作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省军区和驻冀部队党委首长历来高度重视参建援建工作,始终把组织部队支援驻地经济社会建设作为践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根本体现,坚持纳入工作规划、纳入责任目标,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了党委统揽、主要领导亲自抓的强劲态势,保证了这项工作长期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以来,省军区结合全省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先后协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5个文件,对组织发动驻军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支援驻地建设进行安排部署,号召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促进驻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突击队作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顶梁柱作用、在开展群众工作中发挥宣传队作用。20126月,省军区会同省委、省政府联合召开了驻冀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驻冀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冀发〔201211号)和《驻冀部队20122015年参与扶贫开发工作规划》,明确驻冀部队参加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责任分工和主要任务,对深入抓好这项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确定全省团以上驻军单位就地就近帮扶一个贫困村或后进村,重点做好定点帮村、基础设施、生态治理、科教扶贫、医疗帮扶和精神文明六个方面的工作,确保到“十二五”末定点帮扶的18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67个后进村摆脱落后面貌。会后,各级各部队结合驻地实际,普遍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加大财力物力投入力度,有力推动了工作持续深入发展。

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老区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驻冀部队援建的首要关注点。一是积极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各部队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问题入手,大力支援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安全饮用水和乡村清洁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以来,累计出动兵力20余万人次,帮助整修农村道路340多公里、修筑水渠60余公里、整治农田1万多亩,打井71眼、铺设地下管道2万余米,帮助指导建立集水窖近2600个、沼气池1100多个,平整新农居建设用地70多亩、农村集贸市场用地9块,参与农村电网改造12000米,援建农村桥梁4座,夯实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基础。省军区机关先后投入20万元、协调扶贫资金300余万元支援涿鹿县蟒石口村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解决了安全饮水、道路出行、护村堤坝、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等问题,新建了一处金融网点,使该村的基础设施更加配套完善;协调军地相关部门为涉县、永年、曲阳、赞皇四县的五个村庄,修通了出村道路,打了4眼饮水机井,修了两座扬水站,解决了近5000人的饮水困难。目前,正在协调省政府相关部门,对涿鹿县南山区产业园区建设、道路交通、危房改造、养老院和农村幸福院建设等问题进行全方位帮扶,取得了积极进展。二是大力帮扶文化教育事业。积极开展捐资助教、结对助学活动,驻冀部队先后援建老区学校103所,赠送学习用品和教学用具价值760多万元,帮扶贫困生5190多名,帮助800多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去年以来,省军区机关与125名贫困学生,61251部队与74名贫困学生,邯郸陆军预备役炮兵旅与18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和27集团军各投入10万元,设立了助学基金;空军95949部队投入25万元,帮助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驻唐山部队开展了“爱心献春蕾”一对一捐资助学活动,对2300名贫困女童进行持续帮扶。主动参加贫困地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先后援建“农村书屋”、“村民文化活动中心”93个,捐赠文化娱乐设施600余件(套)、图书上万册,定期开展"送书下乡、影视下乡、普法下乡"等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基层文化设施基础。三是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驻军各医疗卫生单位着力提高老区人民的健康水平,积极开展巡诊义诊活动,积极为老区培训医务人员,支持老区卫生院(所)建设。2009年以来,为农村群众义诊24000多人次,培训医务人员2300余名,援建卫生院(所)880多个。解放军252医院实施了“十百千工程”,用三年时间,支持帮助革命老区建设10所乡卫生院、100个村卫生所,免费培训1000名乡村医生。

三、推进农村建设创新发展积极主动。坚持加大“输血”力度与强化“自主造血”功能相结合,帮助带动驻地群众调结构、提效益,积极拓展增收渠道,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一是积极帮扶村两委发挥组织功能。驻军各单位把帮扶村两委班子作为援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面对面交流辅导,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引导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上来。结合两委换届,帮助他们规范选举程序,理顺内部关系,选准配强班子成员,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按照“四个全覆盖”要求,部队领导、技术骨干、院校专家与两委成员结成帮学对子,广泛开展学理论、学科技、学管理、学法规,强素质的“四学一强”活动,协助县乡各级培养了一大批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和“小能人”,部队定点帮扶村的党支部全部进入了先进行列。二是积极推动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各部队通过多种渠道为老区群众引进致富项目,更新农林禽畜品种,依靠先进种植养殖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省军区协调省林业部门为张家口市涿鹿县蟒石口村、马水村栽植了30000多亩优质核桃、杏扁;指导各级人武部门在坝上地区、太行山区开展了天麻、杜仲种植,肉牛、小尾寒羊养殖等特色产业。27集团军从山西为赞皇老区引进了3个优质绵核桃品种,建起了“千亩精品核桃园”;驻涞源61969部队帮助群众将山上红枣嫁接成经济效益更好的优质冬枣,并无偿传授冬枣种植技术;沧州军分区帮助群从山东引进了优良波尔山羊种羊,以民兵为骨干建起了山羊养殖合作社和大棚蔬菜生产合作社,进一步扩大了产业化规模,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积极培育新型涉农产业。全省人武系统依托民兵“双兴”基地、科技示范园对贫困群众进行科技培训,传授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鼓励民兵预备役人员建立农业合作组织,带头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高效农业,开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努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目前,各地普遍建立了农业示范基地、生态园区、科技试验田、特种农作物示范区,大部分已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鼓励民兵预备役人员还积极投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带头搞活流通环节,推进农村产业经营系列化、一体化。2010年,保定军分区联合市委、市政府,在退伍军人中评选表彰了“十佳创业精英”、“十佳致富带头人”,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创业致富的工作热情。四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服务。针对老区农村二三产业薄弱,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动技能欠缺、外出务工渠道有限的的实际,各部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使用技能培训、提供招工信息、搭建就业桥梁等形式,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提供了各种便利。特别是邯郸市临漳、魏县等人武部,大胆开拓创新,探索了成建制组织民兵外出务工的新形式,既便于跟进后续服务,也有利于民兵教育管理,同时实现了经济和军事双重效益。

四、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富有成效。各部队坚持把参加驻地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参建帮建重要内容,利用义务劳动日和节假日时间,大规模开展植树绿化、环境治理等活动,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一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近年来,驻冀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累计植树4500余万株,绿化荒山近1.2万亩,为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工程做出了积极贡献。省军区连续3年开展“百万民兵预备役人员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活动,指导承德、张家口人武系统成建制开展防沙治沙、修路筑堤、山河治理等生态建设,进行规模型生态经济综合开发,创建了一批“民兵预备役号”工程;驻张家口65集团军每年都组织近万名官兵参加"构建绿色屏障、治理京津风沙源"大规模植树活动。在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的同时,我们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高,积极帮助和引导老区群众种植经济林木,在太行山区重点发展了核桃、大枣、柿子、杏扁,在坝上地区重点发展了药材种植,在平原地区重点发展了设施蔬菜,为老区群众建起和壮大了“绿色银行”。二是积极参加驻地水环境治理。近年来,驻军参加河道清理180余公里,清理污泥30多万方,配合地方相关部门疏浚河道500多公里,在大清河、子牙河等流域和白洋淀、衡水湖等区域的污染防治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石家庄驻军洨河清污、民心河清淤,承德驻军武烈河治理,邯郸驻军沁河清淤等活动在产生生态效益的同时,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主动参与驻地绿化美化。驻军各单位主动配合地方园林部门进行城镇绿化改造升级,普遍参与和承担了驻地城镇景观林建设、绿化带改造、大型绿地种植等任务。为支持城乡“三年大变样”工程建设,省军区专门成立了军地协调组织机构,指派专人负责协调驻军各单位拆迁改造工作,保证了“三年大变样”工程整体推进。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廊坊等地驻军积极参与农村村容整治,每年帮助对口帮扶村清理生活垃圾近3万立方,栽种绿化树木上万株。同时,在帮扶村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广新型环保能源,向村民传播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用突出。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个地方发展进步的前提和基础。各部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履行维稳职责、大力倡导文明新风,积极维护老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一是积极参加抢险救灾。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驻冀部队组织官兵参加扑救山火、矿难救援、抗洪抢险、抗击冰雪等抢险救灾任务160余起,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25万余人次,车辆3000多台次,为维护驻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2009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2011年抗旱打井、扑救秦皇岛“4.12”山林大火、2012年扑救张家口黄羊滩大火、“7.21”抗洪抢险等重大任务中,驻冀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冲锋在先、顽强拼搏,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抢险救灾任务,较好地发挥了“突击队”作用。去年河北遭受“7.21”特大洪涝灾害后,驻冀部队积极踊跃捐款,在全省“义演义捐文艺晚会”上,一次性捐款490余万元,为支援灾后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主动参与社会维稳。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军队参加平安建设的意见》和省综治委、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驻冀部队参加平安建设的意见》,积极参加驻地平安建设,普遍成立了军警民治安联防机制,妥善处理各类矛盾260多起,协助地方公安部门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10多人,为驻地社会安全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是大力倡树社会新风。宣扬培育以“西柏坡精神”为主的新时期“河北精神”,组织开展了“万名预备役军官和民兵干部入万户”宣讲活动,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增强了广大群众爱党、信党、跟党走的坚定信念。2010年,省军区专门组织力量编撰了《河北省国防后备力量思想政治建设丛书》,在全省开展“燕赵国防文化潮”系列活动,大力弘扬燕赵先进国防文化,在社会上营造了知耻明礼、爱国奉献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筑起了燕赵道德文化的精神高地。

支援革命老区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些年驻冀部队为老区建设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比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这些都微不足道。省军区和驻冀部队还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军委总部关于支援革命老区建设的一系列指示要求,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努力拓宽帮扶渠道、不断深化帮扶效果,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