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河北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红色河北

“要想发大财 快找秦子来”

发布日期:2014-10-31 信息来源:河北老促会 信息访问量:?

——记故城县老促会会长秦子来

  李同印      

在故城的闾里民间,流传着一句口头禅:“要想发大财,快找秦子来”。说起这句话的来历,还要从2008年说起。

年逾六旬的秦子来,高挑个儿,黑脸膛儿,也许是长期在农村工作的缘故,他说话高嗓门儿,走路一阵风。2008年秦子来走马上任担当县老促会会长一职,他紧紧抓住这人生的“最后一站”,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不仅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广泛赞誉,更博得了百姓的一片喝彩。

不负重托

上任伊始,他便抽出二十多天时间,对全县13个乡镇16个老区村32户农民进行走访座谈,发现有些老百姓至今依旧守着几亩贫瘠的耕地,过着土里刨食的日子,此情此景,让他心酸,更让他愧疚,他发誓要帮助老百姓找到致富之路。

从乡镇党委书记到副县长的经历,使他熟知故城的风土人情,经济地理,人文环境。他深知故城是有名的产粮大县,丰富的粮食资源,是实现向肉蛋奶转化的基础。于是,他四处走访,探讨如何让老百姓靠养殖增值、增收的途径。他在走访中了解到,山东六和集团实行合同养殖肉鸭的办法不错,不仅投入少、无疫病、周期短,而且见效快、利润丰、风险小。这对于那些尚处在温饱线上的故城人来说,不失为一件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

如何把一个外省的企业引进故城,并成功和老百姓对接,确实要费一番脑筋。为此他多次赴山东,向养殖户取经验,向市场搞调查,与六合的领导谈对接,向回收部门要政策,赢得了方方面面的理解与支持。

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县领导作了详细汇报。见他对肉鸭养殖了解如此之细,对市场信息把握如此之准,对肉鸭富民的信心如此之足,领导被深深打动了。县政府专门发文推广肉鸭养殖项目,并在用水、用电、用地、交通运输、资金筹措等方面大开绿灯。

在他的倡导与支持下,县里成立了养鸭合作社,每晚的电视上,他“直播”养殖肉鸭的好处,每天的培训班上,他讲授养殖的诀窍,掰着手指和群众算细账。土里刨食的老百姓谁不盼着富足?有些人开始心动,并主动找到合作社探寻。他们因势利导,帮助群众建鸭棚、购鸭苗,并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很快就有十几户农民搞起了肉鸭养殖,有的农户甚至建了两个棚。当第一批成鸭销售后,养殖户喜笑颜开,逢人便说,“这确实是一个在家门口致富的好行当”、“秦县长为我们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第一批养殖户成了养殖肉鸭事业的义务宣传员,极大地推动了全县肉鸭养殖业的发展。第一年,全县鸭棚发展到200多个,存栏肉鸭70万只,出栏400万只,当年增收700多万元。

做大产业

规模是取得效益的必备条件之一。在第一批养殖户取得成功后,全县出现了养殖肉鸭的好势头。许多人直接找到秦子来,要求参加养殖。但是,要发展,资金成为瓶颈。秦子来一方面找银行、找信用社,争取到100多万元的贷款;一方面吸纳社会资金近200万元,初步解决了扶持资金问题。

他们清楚地懂得,要扩大养殖规模,必需抓好培训。他们集中抓了五大工程:一是深入到155个老区村,逐村进行培训,让有条件的农户建一个鸭棚。二是组织外出回乡人员,把外出挣的钱投入养鸭事业,争取每户建两个鸭棚,实现资本的增值。三是配合企业局、工商局、税务局对不景气中小企业老板进行转型培训,开办工厂化养殖。四是吸纳退职、退休人员把养殖肉鸭当成二次创业。五是提倡成片养殖。目前有的村已经形成十几个棚的养殖规模,有的养殖户一户就建5-6个棚,集中连片的肉鸭养殖渐成气候。到目前,他们已经发展鸭棚600余个,存栏250万只,实现出栏2000万只,收入达3000万元。不少养殖户实现了年收入10万元的目标,有的年收入达20万元。

要扩大规模,还必需搞好深度服务。向系列化产业化进军。一是搞好鸭粪的开发利用,建立有机肥料厂。鸭粪是优质的有机肥料,不仅可以用于种植业,而且也为家庭养花提供无污染的肥料。据推算,如果鸭粪利用得好,会使每只鸭子再增收0.3元。目前,他们已经与有机肥料厂达成协议,并为其协调贷款2000万元。他们正在利用河北农大的“好氧发酵”技术,把鸭粪变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减少鸭粪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为农村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二是建立屠宰厂,实现肉鸭的分割与增值。他们已经与六和集团达成协议,建设日处理5万只肉鸭的屠宰厂。三是建立饲料厂。目前,一座年产10万吨的,投资1500万元的饲料厂正在谋划中。一旦饲料厂建成,不仅可以降低饲养成本,而且也为解决这个粮食大县的卖难问题找到出路。四是谋划建设投资3000万元的种鸭厂,有效降低因长途运输造成的鸭苗死亡率。秦子来预测,这些措施的落实,会使该县的肉鸭形成宰杀、分割、包装,鸭苗、饲料供应、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成鸭回收加工等一条龙式的新型农业产业链。目前,故城养鸭合作社已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龙头企业,他们正在为向省级龙头企业迈进创造条件。

永不止步

养殖肉鸭产业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年过花甲的秦子来献身老区事业信心与干劲,他一门心思地扑在老区发展上。

秦子来清楚地懂得:老促会职责是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助手和参谋,促进老区事业发展。一个老区县,没有当家企业,要想富是困难重重。他在抓好养殖业的同时,积极参与县里组织的招商引资活动。

在招商引资中,他们一是依托资源抓招商,依托棉花、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着力建设全省最大的纺织布料生产基地和纺织服装出口基地。二是依托企业抓招商。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在合资合作中实现共赢。金宝集团与冀中能源合作共投资52亿元,建设冀中能源矿用装备制造基地,开创了故城对接世界500强企业的先例。三是依托会展抓招商。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老促会积极参与境内外行业协会、商会、各类中介组织的沟通联系,邀请有意向的企业、客商来故城考察,谋求合作。近年来,秦子来他们直接接待国内外商客近百起,达成落地项目10多个,总投资68亿元,间接引进项目14家,总投资120亿元。目前,这些项目已部分投产运作,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