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继勤
时令已至初冬,我再次来到武安市白沙村。也许是群峰横亘的缘故吧,这里依然暖风和煦,流水潺潺,柏翠松苍,绿草如荫。
进入村庄,矗立在村口的青石牌坊首先映入眼帘。说起来,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意为祈求丰年。牌坊成熟于唐、宋,至明、清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碑式建筑,被广泛用于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还有的被用来表明地点。牌坊的景观性也很强,起到点题、框景等效果。
白沙村的牌坊很壮观,在标明村址、框揽景色的同时,细致的雕刻中,还显现着许多现代的文化符号。
白沙村宽阔的广场上,正中央矗立着毛主席挥手的高大塑像,广场南侧,塑有刘胡兰、雷锋、铁人王进喜、焦裕禄等十尊英雄人物雕像。街道两旁“红色文化”墙上,雕刻着远古回声、上下五千年、中华颂以及邯郸成语等,一幅幅文化气息浓厚,教育内容丰富的精美画面,豁然于眼前。另一端的“锦绣家园”广场,八根高大的柱子依此摆开,上面雕刻着二十四孝的故事,旁边两个亭子的对联彰显着村干部廉洁从政,为民服务的态势:公私分明发展集体经济,廉洁从政建设实力白沙;掌权须心系千家忧与乐,为官应胸怀百姓暖和寒。
白沙村十分注重文化的引领作用。投资2300万元,可容纳1000人的白沙文化宫,内设白沙剧场、广播电视中心、阅览室、棋艺室和健身房、农民夜校、电教室、“三电合一”的信息平台。两侧为廉政建设陈列馆,其中包括“白沙的记忆”、“一制三化白沙模式”。“白沙的记忆”是白沙村数十年间艰苦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历程和期间的人和事。“一制三化”是白沙村坚持民主管理、阳关作业的管理模式以及在这种模式下健康有序发展的和谐环境。
在白沙村总体规划示意图前,工作人员介绍,全村720多户,全部住进了通双气、通宽带的别墅和单元楼房。站在高处望去,碧绿的青山环绕着白沙村,一排排整齐的别墅和单元楼房,一道道干净靓丽的街道,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小区内、庭园中,绿树成荫,亭廊迂曲,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
白沙村东面,有一座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里面,数十座蔬菜大棚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闪亮;十万只鸡场、万头猪场、百头奶牛厂内,职工们正忙碌着捡蛋、喂养、挤奶;果树园内,外来的游客边品尝、边采摘,欢乐的笑声不时响起。科技园区建起后,村里将集体积累以福利方式惠及村民,自产的牛奶、鸡蛋、蔬菜以及鸡、鱼、猪肉定期发放,人均年福利额4862元,引领村民过上了共同富裕的日子。
仰望白沙,在古老、深沉、凝重的鼓山脚下,善良、勤劳的人们,挺起了白沙的脊梁,竖起了白沙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