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县老促会
邢台县老区建设促进会自2006年5月份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老促会的具体指导下,发扬老区精神,心系老区人民,自觉为老区建设奉献爱心。在促进老区发展、改善民生、解决“三难”等方面,想老区人民之所想,急老区人民之所急,扎扎实实为老区人民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老区人民的好评。
一、依据自身特点开展工作 围绕老区建设搞好服务
老区建设,工程浩大,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工作该从哪里入手,余辉该从哪里闪光,经过会长们的认真研究,依据自身特点,围绕老区建设,先后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切实搞好服务,打开了工作局面。
一、从总结历史入手,弘扬老区精神。邢台县是全省久负盛名的革命老区。辖区内革命活动早,建党早;革命时期在邢台县工作和战斗过的领导干部层次高、级别高;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多,战争年代涌现的劳模多:革命老区的面积大,对革命和建设贡献大。面对上述实际,会长们更加感到责任重大。如果不把老区人民这些好传统、好经验从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拣起来、传下去,将是对老区人民的不恭,对历史的不恭。于是,会长郭成山同志提出,首先从宣传老区革命传统、老区人民对革命贡献入手,重新启动干部群众树立老区观念、老区意识,增进社会各界与老区人民的感情。几个老同志在调查研究、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先后出了四本书。一是以总结革命前辈、省以上劳模的英雄模范事迹为主线的《老区之光》,旨在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二是以总结建国以来邢台县经济发展为主线的《老区新貌》,旨在弘扬老区精神,发展老区经济。三是以山区建设为主线的《山区建设五十年》,旨在总结山区建设经验,加快山区建设,让老区人民尽快富起来。四是以宣传邢台县旅游景点为主线的《邢台县山区名胜书画集-翰墨邢襄》,旨在提升全县旅游资源品位,发展全县旅游事业。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老促会几名同志编辑的四本书,不仅得到了主要领导的肯定,欣然亲笔为各书题词、写序,而且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一致认为老促会成立不久就给全县人民提供了一份精神大餐,办了一件大好事。特别是《老区之光》和《老区新貌》,2006年10月辑出,年底就在县委、县政府在北京、石家庄召开的招商引资会议上派上了用场,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好评。不仅提升了邢台县的知名度,而且彰显了良好的招商环境。《山区建设五十年》付印后,省、市一些老领导、省直部门纷纷电话索书,不得不加印。在辑印4本书过程中,年近古稀的会长郭成山,亲自查阅资料,翻阅笔记,统审全书。老促会日常上班的两个副会长,两个常务理事,戴着老花镜不顾劳累,亲自动手编写。
二、从调查研究入手,悉心当好参谋。在认真总结老区历史的同时,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结合老区发展现状,进行了多领域、多层次、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并写有相关的调查报告,既为县委、县政府提供了参谋意见,又为自身开展工作明确了思路。
首先是关于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依据上级老促会关于把新农村建设列入老促会工作内容的要求,围绕我县新农村建设这一全新课题,于2006年8、9月份,对全县各乡镇及18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在调查报告中,既肯定和总结了部分乡村的成功经验,又指出了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理清思路、因村制宜、统一政策、统一标准、量力而行、加强领导等六条建议,给县委和政府汇报后,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上述建议写进了新农村建设专题会议的主题报告,对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其次是关于老区水利建设的调查。为贯彻省政府4号文件精神,老促会会同水务局和主管县长一并参加,对7个老区乡镇十几个村的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发现部分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带病运行,个别山区乡镇存在水土流失的现象,全县尚有100多个村人畜饮水还没有达标等。据此,在调查报告中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在确保老区人民饮水安全的同时,把进一步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等建议,县政府欣然采纳,决定安排水利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并将2007年定为水利建设年。三是关于老区林业生产的调查。应县政府和林业部门的邀请,老促会几个同志和他们一起,对全县的林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调查和会诊,并针对在今后的林业生产中应引起注意的几个倾向性问题,分析了原因,研究了对策,提出了建议。一直认为,通过这次调查,邢台县的林业发展将会步入更加科学发展的轨道。四是搞了“百村调研”。对全县100个落后村,持续三个月,逐村调研,摸清了影响致富的制约因素,帮助他们制定了致富规划。三个月时间,郭成山会长始终身先士卒,一次也未请过假。在他的带动下,同志们有事都是自己挤时间去办,圆满完成了调研任务。
三、从内引外联入手,服务老区经济。针对部分老区农村普遍缺水、缺电、缺资金的实际,我们充分发挥老促会的自身优势,千方百计引进资金,为发展老区经济解决实际困难。首先是内引。内引主要是借省政府4号文件东风,发动企业捐资36万元,解决部分工程小、款额少的贫困村的缺电、缺水、人畜饮水安全、行路难等问题。其次是外联。针对老区部分乡镇,特别是丘陵乡镇用水日益紧张的现状,利用老关系,配合水利部门,多次奔走,先后共争得国家重点项目资金近2亿元。其中,国家水利部和发改委朱野灌渠改造资金8700万元,野沟门等4座中小型水库加固除险资金及续建资金5200万元。该项目整体完工后,可有效解决两大灌渠覆盖的30多万亩耕地适时灌溉和十多万人的人畜饮水困难,为沿途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我们还抢抓机遇,争跑项目,先后配合水务部门争得人畜饮水项目资金4200万元,小流域治理项目资金1500万元,为进一步改善老区生态环境和群众生活条件提供了资金保障。三是按照邢台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邢台市后花园的要求,我们多方筹措资金,从外地引进中华红叶杨12余万株,为邢台县的绿化、美化增添了新的景观。四是针对老区部分地区办学条件落后,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协助民政部门从省慈善总会争取晶龙集团捐赠资金60万元,帮助白虎庄、崇水峪、寺沟新建希望小学3所。五是为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医疗条件,我们协调邢台市三院为基层培训68名业务骨干。通过与温源煤矿联系,争得企业捐赠资金38万元,支持宋家庄卫生院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的更新,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六是围绕宋家庄乡6万亩林果基地、30公里绿色通道建设,我们联系省、市交通部门,争取资金50万元,极大的支持了该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四、从奉献爱心入手,为老区建设多办实事。一是结合扶贫开发,老促会一班人多次亲临现场,帮助9个省定贫困村,制定脱贫规划,确定扶贫项目,先后协助扶贫办从省、市、县争取扶贫开发资金155万元,水泥180吨,有效地加快了他们的脱贫步伐。特别是朱庄水库移民留守的营头村,抗战时期曾经是邢东县政府的第二所在地,历史上一直是旱涝保丰收的鱼米之乡,朱庄水库建库后,原有的300多亩水地全部成了淹没区,使留守的50多户、208口人仅剩下300多亩山岗薄地,旱不保收。为帮助该村改变生产条件,县老促会与省水利厅、市、县扶贫办、水务局多方协调,先后解决资金14万元,物资4.8万元,帮助该村建成一座扬程610米、蓄水1300多立方的扬水站,解决旱变水地270多亩,一举使该村恢复了建库前旱涝保收的面貌。干部群众高兴地说,老促会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为俺村办了一件大好事,使多年的愿望一朝变为现实。二是为解决邢东县政府第一所在地八岩村和路罗川南岸五个村1600多名群众行路难需架桥的问题,在市老促会的帮助下,县老促会多次邀请市、县交通部门深入现场勘查,特别是市交通局领导听了县老促会的专题汇报后,当场拍板给予资金支持,表示尽可能满足群众要求,批准支持资金48万元,为建好两桥解决了资金不足之困难。组织协调河北铁马矿业公司捐赠资金30万元,帮助东候兰村整修硬化街道和出村道路650米,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三是2007年两节期间,对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38名老党员、老劳模、老伤残军人、老支部书记进行了走访慰问。随后又会同县卫生局对生活在老区农村的四五年以前的老党员、任职20年以上的农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省级以上劳模进行了一次体检义诊,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他们的心上,使他们感到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全县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的付出和贡献。他们共同表示要继续发扬当年精神,为小康建设贡献力量。四是针对因灾、因残、因病等原因造成的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老促会与县扶贫办共同筹措3万元助学金,对40多名寒门学子实施救助。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区困难学生上学难的关注,并在浆水中学举行了救助仪式,当被救助学生现场领到助学金时,孩子们都含着眼泪感谢党和政府的关爱,决心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特别是得知本县籍在河北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的尚密芹同学,在一次科研活动中发病,被解放军301医院血液科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急需几十万元医疗费无着落时,县老促会积极协同县慈善协会联系并接收邢台市家乐园集团捐赠资金10万元,及时对患者实施救助。
二、在老区建设中开拓思路 在搞好服务中陶冶情操
老促会的工作起步之后,怎样才能把老区建设引向深入,做得更好,通过边工作边摸索,初步归纳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认识重要性,增强自觉性,是做好老区工作的根本。老促会几名会长和常务理事,虽然都是在邢台县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但对搞好老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加深的。首先,通过深入调查,对搞好老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高。建国六十年来,虽然老区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部分乡村,特别是土地条件比较差的贫困乡村,群众增收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如在全县老区总人口中,还有近万人人均收入在700元以下。在老区3万多户中,尚有近千户因灾、因病致贫、返贫,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堡垒户和革命伤残军人,如果不能尽快帮助这部分人脱贫致富,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失职,而且是党和国家在老区工作的缺憾。由此使我们认识到,搞好老区工作,决不是一般性的扶贫,而是事关维护党在群众中的崇高威望,进而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大事,必须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做深做细。其次,通过对革命老区历史的认真总结,使我们对老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一次由朴素感情到老共产党员党性的提高。总结之初,思想上只是觉得不帮助老区尽快脱贫致富,就对不起战争年代遇难的烈士,对不起老区人民的重大贡献,只是朴素的报恩思想。通过深层次的总结,特别是面对邢台县老区80%的面积和人口这一事实,使我们认识到,在改革开放奔小康的征途上,没有老区人民的致富就没有全县的致富,没有老区人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因此,搞好老区建设决不是简单地以德报恩,而是事关落实改革开放政策,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问题,决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懈怠。认识上的升华带来行动上的自觉,思想上的提高逐步在老促会培育出为搞好老区建设不讲经济报酬、不讲工作条件、不讲个人名利、不讲领导尊严等“四不讲精神”,退而不休,默默无闻地发挥余热,奉献爱心。
二、取得县委、政府支持,坚持“五个依靠”,是做好老区工作的保证。老促会是个新生事物,我们自己有个认识过程,社会上有个认识过程,县委、县政府领导同样需要有个认识过程。为使县委、政府领导能经常关注和支持老促会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三手。一是勤于沟通汇报。上级老促会的要求部署要汇报,自己的工作思路要汇报,有关老区建设的意见建议要汇报,需要领导帮助解决的问题更要重点汇报,特别是需要县财政给予资金配套的项目更要不厌其烦地汇报,直至感动“上帝”把事办成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勤沟通、多汇报,更由于县委、政府领导开明,使老促会在办公经费、办公地点、交通工具、召开会议、辑印书刊以及帮助省定贫困村办实事等各项工作中基本没有作过难。二是善于热心共事。近几年来,随着干部调整,一线班子中的本县籍干部越来越少。为了帮助现任领导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县情,老促会几个同志在日常汇报工作时,总不忘怀着满腔热情,尽可能多介绍一些历史情况,供现任领导在决策中参考。如此推心置腹的热心共事,使县委、政府领导不仅从工作上,而且从思想上感到老促会的参谋作用,进而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都愿意拉上老促会的同志一块干。去年,县政府在制定全县中长期农业发展规划时,自始至终拉着老促会的同志一起调研、一起研讨、一起修改定稿,不仅使规划更加切合实际,而且少走了好多不必要的弯路。之后,老促会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心目中的分量更重了。2008年,县委、县政府召开山区建设大会时,从主体报告到优惠政策,从奖励办法到加强山区建设的决定,都由老促会拿出主导意见,并参与修改定稿,使会议开得非常成功。县政府还破天荒地拨付1000万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山区建设。三是坚持“五个依靠”。首先是依靠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实践证明,老促会工作要想引起县委、县政府的真正重视,除了经常性的沟通汇报外,还需要把自己通过调研提出来的有关建议转化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意见,进而把自己的工作设想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融为一体,这是做好老促会工作的根本。其次是依靠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离开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与合作,老促会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孤掌难鸣,甚至寸步难行。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把水务局、财政局、交通局、供电局等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安排为老促会的常务理事,对老促会的各项工作,他们不仅是谋划阶段的参与者,更是落实阶段的实干家,把老促会的工作与部门工作融为一体,完成任务就有了可靠保证。第三是依靠社会力量真心关注。老促会在一无权、二无钱,大事、小事求人办的情况下,要想为老区人民办点实事,就必须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在帮助老区解决架桥、修路、打井、办电等实际困难中,有相当一部分帮扶资金是通过协调社会各界捐赠的。所以,借助社会力量是做好老促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第四是依靠外力上下联动。过去几年,许多项目资金的落实,既有老促会自身的努力,更有外力的上下联动。本县在中央和省、市工作的有关同志,包括在邢台县工作过的外籍老领导和老干部,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修建八岩和路罗川大桥资金就是原邢台县县长、现任市老促会长帮助解决的。这几年通过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1.9亿元,同样蕴含着外力资源的不懈努力。第五是依靠自身经常性的努力。,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工作中不论靠谁帮忙,最根本的还得靠自身的努力。几年来,邢台县老促会一班人正是靠对老区人民的一腔热血和满腔热情,充分发挥几个老同志精神状态好、历史情况熟、社会威望高、善于动脑筋等自身优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事前及早谋划,事中多协调、善沟通,事后勤于总结,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千方百计把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使老促会这个编外组织不编外,退休群体不退休,永葆革命青春,永远为老区人民服务。
三、健全自身组织,发挥理事作用,是做好老区工作的关键。革命老区是全社会的老区,搞好老区建设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老区、关爱老区,才能把老促会的宗旨变为现实。为此,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的。一是健全自身组织,发挥组织作用。在总结过去工作时,我们发现了几个“不一样”,即围绕老区工作,思想重视与不重视效果不一样,理事成员单位与非理事成员单位办事效果不一样,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认真总结了老促会成立之初,由于经验不足、时间仓促等原因在组织建设上留下的缺憾,通过召开第二次全体理事会办了三件事,一是对因工作变动不适合继续担任理事的7名同志进行了调整;二是增补了18名新任理事,使全县各乡镇和县直各主要部门、重点企业都成为我们的理事单位;三是增补了7名常务理事,使与老区工作联系紧密的部门,都成为我们的常务理事单位,从组织上扩大了老促会的覆盖面,工作上深感更加应心得手,工作起来更方便了。二是挖掘部门潜力,发挥理事作用。老区工作,除了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宣传发动、牵线搭桥等基础性工作之外,真正要解决点问题,办成点实事,处处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的调度,但这恰恰又不是老促会的强项,所以就必须眼睛向下,首要的就是要挖掘部门潜力,发挥理事和各理事单位的作用。一方面是年初自认任务,办几个事,让其心中有任务感;另一方面就是“拉郎配”,由老促会帮助求办实事的乡村与协办单位对口结合,必要时由老促会同志出面,拉上求办乡村的同志到协办单位拜访,说明来意,讲明困难,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好多难事就是这样办成的。三是搞好宣传发动,激发全社会的主动性。首先是大力宣传搞好老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提高全社会对老区工作的认识。其次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实事说话,用老区乡村的具体困难感动社会,激发全社会参与老区建设的主动性。第三是以贯彻落实省政府4号文件为契机,由县委政府组织召开贯彻落实省政府4号文件动员大会,并提出有分量的具体要求,各乡镇和县直单位、各企业的主要负责同志及全体理事参加,围绕老区建设由老促会讲任务,县委政府领导提要求,从而把老区建设纳入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支持老区建设变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四、面对客观现实,加强自身建设,是做好老区工作的重要前提。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搞好老区建设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但老促会一没有权,二没有钱,三不具备指挥全局的职能,这就使老促会这些同志经常处于“老革命遇见新问题”的特殊环境,需要以更好的心态和更高的境界开展工作。于是,我们围绕加强自身建设,自己给自己约法三章。一是放平心态,转换角色。长期以来,老促会这些老同志分别处于重要领导岗位,说话有人听,工作有人干。但老促会不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在老促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工作研讨会上,几个同志就当场表态并互相勉励,要回归当初,重操旧业,不讲条件,干好工作。意思是要以当初刚参加工作时的心态,重操起干具体工作的旧业,默默无闻地奉献余热。在工作中做到,给领导请示汇报不怕麻烦;到企业和单位化缘不怕难堪;戴着老花镜写材料不怕受累;跑几天没办成事决不气馁。正是这样的平常心态激励着大家为老区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二是放下架子,找准位置。面对老促会的客观现实,为使自己尽快从过去善于拍板决策、指挥全局的习惯中解放出来,适应新的工作需要,在工作中自觉做到,配合部门跑项目、争资金有求必应,不讲条件;到基层调研,实话实说,不夸夸其谈;找协办单位帮忙协商办事,不盛气凌人;对贫困乡村有几说几,不随便许愿。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老促会的威望越来越高了。三是处理好方方面面关系,提高办事效率。为搞好老区建设,在工作中还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做到“参谋不越位,协调不包揽,帮忙不添乱,求实不空谈”,效果很好。不仅县委、政府领导满意,与企业和各职能部门也更加融洽了,而且为更好地服务老区建设进一步奠定了基础,让老区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