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赤城县老促会会长王希廷
王希廷同志在一九五六年赤城师范读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他才19岁。毕业后,分配到马营乡任教,后调任兵役局教军官,后步入行政单位工作,至退休已有43年,是个有55年党龄的老党员。1997年9月,他从赤城县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休以后,认为这回该休息了,把办公用品全部收拾回家,准备欢欢喜喜的回家安度晚年。可谁也没想到,第二天县委书记刘志林同志又找谈话,让他继续担任赤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职务。这一下把他难住了,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听党的话,服从组织安排。随后他把在北京承包的旅店转让了,在故乡办的石料厂也退出了,他的信念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就在于贡献,一个共产党员的觉悟就在于先人后己,服从党的利益。”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论工作他退休了,但思想并没退休;论担子比在位时轻得多了,但他还是琢磨为老区人民办些实事。现在老区建设促进会已经过去四届了,但他仍在会长职位上,原因是身体健壮,工作出色,老区群众拥护,县领导们信任,他在担任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期间,始终是团结全体理事,经常开会研究问题,不断学习,根据每个同志身体状况和工作能力,划分小组,组织下乡调查研究,他在近几年摸清了全县138个老区村和214个半老区村的基本情况,写出调查报告30多份,提出合理化建议30多条,受到县委和政府的好评。在他的带领下,2005年市委、市政府为赤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颁发了“先进工作单位”的锦旗。
王希廷同志从不爱表现自己,总是默默无闻地工作,见了谁都是笑哈哈的,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衡量自己。他说:“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始有终,但作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来说,只要活一天就要为党为人民办一天实事好事,这是我为自己制定的一条准则”。由于他牢记这个信念,所以在退休后办了许多群众欢迎的实事好事。
——城关镇青羊沟村自古以来人畜缺水,群众呼吁多年解决不了。王希廷同志发现后,连续找市领导7、8次,并从北京市有关部门请来探水的工程师,经一年多的运作,最终测定了水位,市政府拨发45万元资金,打成208米机井一眼,把水引入到每家每户。
——七里河是三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自然村之间有一条白河水长年流着,人们种地,孩子念书,都要挽腿过河,出行实在不方使,村支部书记找到王希廷同志求援,要求搭桥,王希廷得知这一情况后觉得确实应该帮助解决。于是他又迫不及待的找市县领导和交通部门,经三次协商,争取市相关单位又下拨了20万元资金,新建一座便民桥,还补修了附桥一座,这下就解决了农民出入方便的问题,感动的老百姓说:“共产党就是好,白河水上架大桥,共产党员王希廷,真是我们好领导”。
王希廷同志在当会长期间,走访慰问老区村114个,写出调研报告26个,组织义诊活动4次,文艺汇演一场,办企业一处,给中学送书120套,为老区引进日本青香核桃种子400余株,引进资金255万元。
他虽然退休了,但思想从没退色,时时处处想着老区。他性格开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他担任18年的会长期间,打电话、用手机都是自费,从没报销过一分钱,下乡到每个地方,都是自费就餐,大部分是吃自带的方便面,对这些事情毫无怨言。作为一名老党员,他的宗旨就是让老区人民尽快富起来,没有老区就没有今天,没有老区就没有祖国的繁荣昌盛,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掉老区,忘掉老区就是忘本。
王希廷同志今年已经75岁了,他在年轻时候,不论什么工作,他都是先进工作者,荣获过“尊老爱老的领导干部”和“拓宽老年事业”的先进个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老有所为”先进个人。退休15年来,他不忘老区人民,一直活跃在老区一线工作,为老区人民办好事,谋幸福。提起他,老区人民无不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
作为一名老人,他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为、老当益壮;而作为一名党员,他也真正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奉献。
(赤城县老干部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