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声音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高层声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谱写老区文化振兴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4-08-05 信息来源:河北老促会 信息访问量:?

——支树平在全国老区新闻宣传暨红色文化传承振兴

(鄂尔多斯)会议上的讲话

(2024年7月30日)

同志们:

盛夏时节,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我们汇聚在祖国北疆、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市,召开全国老区新闻宣传暨红色文化传承振兴会议,恰逢其时,适得其所。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成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典范,是革命战争年代重要的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求解放、共谋发展,成就显著。鄂尔多斯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北大门,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区。如今,鄂尔多斯这颗草原明珠举世瞩目,暖城“羊煤土气”(羊绒、煤炭、高岭土、天然气)独具特色,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国第一。民族风情、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特别是红色文化传承振兴上下重视,真抓实干,落地有声,堪为典范。

我们举办这次鄂尔多斯会议,既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入贯彻,又是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及时学习,也是对内蒙古自治区特别是鄂尔多斯市红色文化传承振兴经验做法的观摩借鉴。这是继吕梁会议、尚志会议、延安会议后的又一次老区文化振兴发展盛会。一会儿,志恒副会长还要讲讲老区新闻宣传工作,我着重就老区文化传承振兴讲几点意见。

一、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对老区文化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战略性问题提出了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立意高远、内涵厚重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进入了新境界。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关于革命老区,关于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的论述要求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区是“根”,那么老区文化就是“根文化”。我在吕梁会议上就讲了,我们党领导老区人民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所创造的红色文化,是“两个结合”的产物,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老区文化有着丰富内涵,其中老区精神是她的灵魂,革命文物、红色场馆等是她的载体,社会各界人士创作的大量文学文艺作品是她的具体成果和展示。老区文化有着独有特征,红色是她的基因底色,革命性、人民性是她的鲜明特点。作为老区建设促进会,作为老区工作者,就是要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深化对老区文化的认识,特别是要深化对老区文化特质的认识。

首先,深化对老区文化先进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战争年代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革命根据地也就是现在的老区条件异常艰苦、斗争异常激烈,但仍有许多人向往根据地,甚至有不少文化人士、文艺工作者毅然奔赴根据地。因为,他们从这里看到了新世界的曙光,看到了人类进步的希望。1944年10月,《解放日报》刊登古元木刻《马锡五调解婚姻纠纷案》,袁静创作了秦腔剧目《刘巧儿告状》,盲人说书艺人韩起祥创作了陕北说书《刘巧团圆》,将“马锡五智断巧儿案”在陕北大地乃至各根据地广泛传播。“刘巧儿的故事”让婚姻自主、妇女解放和走群众路线的司法实践牢牢植根于根据地军民的心田。一个发生于陇东民间的婚姻纠纷案件,逐渐成为传颂于全国的佳话。老区文化就是这样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真理、与新文化相结合,以新的理念和方式,开启了中华民族“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新境界、新进步。

深化对老区文化斗争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1936年11月,毛泽东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时说,“现在我们不但要武的,我们也要文的了,我们要文武双全”“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发扬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1947年,歌剧《白毛女》在华北部队演出,由于扮演恶霸黄世仁的演员陈强演得过于逼真,遭到了台下战士举枪射击。若不是班长眼疾手快,拨高了战士的枪口,“恶霸黄世仁”将命丧舞台。歌剧《白毛女》通过喜儿的身世,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将鬼变成人”的朴素事实呈现在世人面前,激发了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坚强斗志。如果说,军事斗争方面,我们还有一些挫折,但是,老区文化在革命斗争的进程中,始终是深入人心、激励斗志的重要武器。她以鲜明的阶级性、斗争性,取得了战胜一切旧文化势力的绝对优势,为战胜一个个强敌、攻克一个个艰难险阻注入了强大动力。

深化对老区文化创新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革命战争年代,从儿歌《土地革命歌》到大型合唱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我们可以看到,在转战中简单套用美、法等国俚曲,到有了稳定根据地,“屁股能够坐下来”以后,经典交响曲在中华大地上的横空出世。从独幕剧《放下你的鞭子》到歌剧《白毛女》,我们看到了话剧、歌剧这些“舶来”的戏剧形式在中国乡野的生根开花。从《田野的风》到《暴风骤雨》,长篇小说在土地革命的风暴中成熟……发轫于革命战争年代的老区文化,对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载体都能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呈现出民族特征鲜明、思想引领突出、形式新颖多样、为绝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特点。

深化对老区文化实践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943年,19岁的曹火星被派到平西抗日根据地霞云岭乡参加减租减息运动,亲身参与和见证了经过民主建政和减租减息后的堂上村“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的火热场景,夜不能寐,写下了“颂党第一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发出了浴血奋战二十余年的老区人民从心底涌出的真情呼唤。伴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华北、在东北、跨黄河、过长江,唱响全中国。老区文化自诞生之日起,便具有着突出的实践性。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是我们所有文化工作者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从红军时期的宣传队,到抗战时期的战地服务团,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工团,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始终都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与战士们在一起,他们既是宣传员、创作员,也是战斗员。红色文化的绘画、歌曲、戏剧、诗歌、散文、小说等,无不来源于火热的斗争生活实践。

深化对老区文化人民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人民性是老区文化的基因底色。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鲜明地提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在这一文艺思想指引下,广大文化工作者,把目光投向了人民,把脚步走进了乡野和战壕,笔触无限地贴近人民大众的心田。《我爱这土地》《白毛女》《兄妹开荒》《小二黑结婚》《黄河大合唱》《八路军进行曲》等文艺精品力作成为唤起民众、组织民众、激发民众斗志的意识主流,明白无误地彰显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大众开天辟地成为了解放区文艺的主角,也成为了新文化的创作源泉和主力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占领文艺舞台的时代真正被打破。

今天,矗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座座丰碑、一处处革命遗址遗存、一座座革命纪念馆,一曲曲流淌在人们心中的优美旋律、一部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红色经典、一幅幅壮美的英雄画卷,有许多是从真实的老区历史中走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许多精神是在革命老区光荣凝聚。可以说,老区文化的每一个音符和代码,就是我们的先辈和他们的奋斗,就是无数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翻身解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

二、担负老促会光荣使命,推动老区文化传承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我们:“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老促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弘扬老区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作为基本工作任务和重要工作抓手,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推动老区文化传承发展已成为全国老促会的共识,也成为用心用力比较多、可圈可点之处也比较多的工作。这几年来,尤其加大了力度,重点在三个方面下了功夫。

一是传承弘扬老区精神,铸好老区文化的“魂”。我们遵循习总书记关于“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指示要求,坚持把挖掘老区历史、研究老区价值、梳理阐发老区文化作为老促会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中国老促会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梳理总结提炼了“老区精神”,为推动老区精神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出了贡献。组织协调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召开老区精神研究宣传座谈会,交流老区精神研讨活动成果,推动老区精神学习宣传践行走深走实。组织编纂出版有关老区的史志、人物传记、文献资料等专著,实现省省有丛书、县县有成果,一部部精品力作丰富了共产党人的“家谱”,填补了根据地史的空白。由中国老促会牵头组织、各地老促会编纂出版的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已被中国版本图书馆和多个国家级纪念馆收藏。

二是保护利用红色遗址遗迹,守好老区文化的“根”。习总书记曾深情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长期以来,老促会人满怀敬仰之情、肩负使命责任,进村入户、爬山越岭,把遍布于各地的革命遗址遗迹摸清查明,编纂名录、撰写史料、建立完善场馆,特别是抢救性地发掘保护了一大批濒临消失的遗址遗迹,为丰富中国革命文化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江苏、湖北、河南、广东、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老促会协调协同有关方面大力度、高效率地进行了革命遗址遗迹专项普查。江苏省老促会组织发动1200多人,历时2年,投入经费1600万元,完成了全省红色资源普查调研。鄂尔多斯市老促会每年都要组织开展“走遍革命老区”考察调研活动,收集了300多分钟的视频资料和500多幅照片,制作完成了《鄂尔多斯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纪实》宣传片。恩施州老促会历时3年全面深入详细地进行了革命遗址遗迹普查,出版了130万字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革命遗址遗迹总览》。梅州市老促会主动协调筹资,推进革命旧址维修建设,梅州市先后投入经费2.21亿元,抢救性修复保护革命遗址(纪念馆)53处。17个省(区、市)颁发了红色文化遗址、红色资源传承保护条例……。在这项事业中,有66年坚守红军墓的雅安市雨城区八步镇老促会副会长张怡华;有近2000个日夜志愿守护、义务为红色场馆讲解的“傻子”汝州市同丰村赵新年;有16年如一日,带着一支笔、一张地图,背着一个包,挎着一架相机,跨越大江南北寻访红色足迹的“红爷爷”安图县金万春;有祖孙三代守护抗联烈士墓的海伦市万福村李合喜;有80多年来六代人接力为无名烈士扫墓的武乡县虸蚄庙村梁效珍。他们是真正的红色传人,也真正地做到了“用心用情用力”。

三是振兴发展老区文化事业,尽好老促会的“责”。近年来,我们围绕“加强红色文化保护利用,推动革命老区文化振兴”作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形成了明确的工作思路,采取了有效的工作措施,着力推动老区文化“五个振兴发展起来”。

在老区文化设施建设上,一处处革命纪念馆、红色纪念园(广场)、村史馆、思源室、初心课堂,在老区或新建或完善,可以说,老区遍开英雄花,红色遗址遗存、文化场馆面貌一新。海南、山东、黑龙江、福建、广东、河北等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展了老区村的立碑、挂牌工作。坐落在苏州市老促会的“苏州革命老区史迹展示馆”已成为苏州老区精神教育的首选地。仙桃市老促会历时8个月兴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沔阳革命历史陈列馆。延安市老促会创建了红色书屋。延边州老促会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州近百公里的公路沿线设置宣传抗联精神的标语牌、图板。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就非常重视保护利用红色文化,先后出台了《鄂尔多斯红色旅游总体规划(2019-2030)》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康巴什区委、区政府于2022年将一处闲置楼宇及周边山地交给康巴什区老促会打造,目前一座以红色文化为主的体验基地已初具规模。我们下午将要到现场观摩学习。

在文化队伍建设上,中国老促会先后与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中国数字电视国学频道、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老区文化宣传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人新作品,带动更多的单位、更多的人才投入到老区文化建设事业中来。各地老促会也积极调动当地的专业团体和专业人士投入到老区红色文化的创作和宣传中来,有些团体成为老促会的团体会员、理事单位或合作伙伴,有些知名文学、艺术人才成为老促会的重要成员、特聘专家、顾问。更重要的是,老促会发挥社会组织优势,团结联系了一大批业余文艺骨干,许多老区的文化事业呈现出人才济济的局面。驻马店市老促会聘请了30多名革命老区宣传员,走乡村、进机关、下基层,义务宣讲红色故事200多场次,受众达40000多人。

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各地老区都将文化场馆的建设和完善与文旅产业紧密结合,既满足了诸如主题教育、纪念日活动等刚性需求,也极大推动了红色旅游蓬勃发展。河北开辟多条红色旅游通道,使老区参与到“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活动。各地推出的多条旅游“一号公路”,如山西推出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江苏溧阳天目湖环湖“一号公路”等将革命纪念地由点变成线,将革命遗址与湖光山色有机相融,成为人们竞相前往体验的旅游打卡地。地处洪泽湖畔的江苏泗洪县大王庄,以新四军四师纪念馆为中心,建成了占地280亩、可同时容纳1500人,集革命传统教育、娱乐、休闲、拓展训练于一体的大王庄干部教育中心。“红色大王庄”已成为知名的红色旅游品牌。具有鲜明红色文化标识的文创产品不断涌现,琳琅满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推动了文创产业的繁荣。中国老促会与太空邮局联合推出的在中国空间站展示的延边州、恩施州、南平市、大悟县老区新貌的明信片、首日封供不应求。“在冀·西柏坡文创”系列产品,让“西柏坡精神”以具象化的存在呈现在大众视野,在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丰富了红色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为红色文创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各地红色文化产业振兴发展中,几乎都有老促会的付出和努力。

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上,可以说成果丰硕。革命老区文化传承振兴(吕梁)会议期间,全国各地老促会报送了舞台剧、短视频、音乐、报告文学4类老区文化作品,共925件,其中72件作品获评优秀成果奖。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区文化创作生产的繁荣。近年来,各地老促会组织演出、制作影视作品、举办展览、出版革命故事集及连环画,创作生产了大量优秀红色文化作品,掀起了老区文化创作的热潮。中国老促会参与制作的10集电视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广受好评;中国革命老区影像志系列片《红色记忆》已经开播;电影《翔宇风华——青年周恩来》作为建国75周年献礼片将于今年在全国公映。临县老促会参与创作的舞剧《吕梁英雄传》获全国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临沂市老促会组织拍摄的故事影片《沂蒙老兵》获第三届中国农民电影节“最适合农民观看的乡村题材故事片奖”。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制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视频短片在“今日头条”上播放量过千万。

在群众性文化活动上,各地老促会主动作为,成绩突出。疫情期间,广元市老促会与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合作,开展了移动电影进老区活动,使广元老区人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手机观看革命题材电影。南雄市老促会组织编排的采茶戏《智送情报》在韶关巡回演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荣获2020年度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戏剧类一等奖。漯河市老促会为中小学送图书上万册,讲授红色文化教育课10余场次,受众上万人次。云南省老促会联合开展中小学生红色经典朗诵大赛;运城市老促会开展革命老区重点百村送戏下乡;莆田市老促会联合有关部门开展走进老区看遗址图片展系列活动;石家庄市老促会连续多年走进数百个老区重点村宣讲;延边州老促会领导坚持为全州干部、学生上党课,受众近万人。这些各具特色、富有代表性的老区群众文化活动,无不凝聚着老促会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扩大了老促会的影响,生动有力地推动了革命老区文化建设。

三、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谱写老区文化振兴新篇章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学习好贯彻好这次全会精神是我们老促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要认真学习把握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要结合革命老区和老促会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老区文化无疑是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发展的部署要求,为老区文化传承振兴进一步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增添了信心。

如前所述,我们老促会在推动老区文化传承振兴上做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来衡量,用三中全会的精神来对照,差距还大、潜力不小。我们要借三中全会东风,持续贯彻吕梁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精神,团结一心加大力度推进“五个振兴起来”。更重要的是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老区建设中,充分发挥老区文化以文赋能、守正创新、增添活力的作用。结合新任务、新要求,下一步,我们应着力在三个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一)更好发挥“以文化人”作用,增强老区人民改革发展内生动力。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老区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精神之钙、力量之源。这也是百年来我们党的自信,中国人民的自信。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要发挥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以文励人的功能作用,让老区文化迸发出时代光芒。我们要潜心挖掘丰富老区文化内涵,坚持用革命信仰引导人。继续理直气壮、积极主动地联系和协调有关部门、有关专家学者,进一步关注支持参与老区文化的研究,特别是把革命时期党领导老区人民为真理、为理想而斗争的信念和行动,进一步发掘和展示出来,用老区文化精髓强化新时代老区人民的信仰追求,坚定跟着党奋进新征程、实现强国梦的信心信念。我们要大力传承老区红色基因,坚持用革命精神激励人。要继续宣传好老区精神,宣传好在革命老区不同区域、不同战线孕育产生的一系列精神,不断丰富发展老区精神族谱。特别是要突出宣传弘扬老区人民敢于斗争、开拓创新的精神,为进一步推动老区改革开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也通过改革为老区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无尽的活力。我们要注重保护利用老区红色资源,坚持用革命故事感化人。从全国各地老区遗址遗迹普查情况看,能做的事还很多,该还的“账”还不少。我们应该以历史的担当,继续搞好普查调研,进一步摸清底数,呼吁和协助党委政府有关方面保护、管理、利用好红色资源,特别是抢救好一些宝贵的遗产。要注重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完善好、管理好、展示好红色资源。特别是要下大功夫多出一些红色作品,让那些沉淀在老区历史中的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真正“立”起来、“活”起来,成为人们崇尚的典范。我们还要挖掘好推介好老区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特别是改革创新的新经验、新典型,塑造老区新风貌,打造老区文化新传人,让老区永远成为时代的红色圣地、永远成为人们向往敬重的文化高地。

(二)更好发挥“以文兴业”作用,提升老区改革发展的内涵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大力发展老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老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大力推动老区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做好“老区文化+”的文章,实现文化兴与产业旺共振,前景广阔、大有作为。我们要助力老区做好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文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建更具特色的“红色旅游打卡地”,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度的“红色文化创新园区”,举办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节”等活动。倡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同频共振的积极作用;吸引既有情怀、又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进驻,进一步把革命老区的红色文旅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老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助力老区做好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文章。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作为老区文化资源重塑展示的新手段,使文化产品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具互动性。推动更多红色文化实现“线上+”,形成高端化文化产业体系,打造富有老区特色、赋予科技动能的老区文化新业态,不断增强老区文化的冲击力、感染力。同时,也要通过文化赋能,让老区文化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特别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活力要素,为推动革命老区各项事业发展增动能、拓空间、提品质。还要助力老区做好红色文化和现代创意融合的文章。文化产业天然具有创新驱动的特点,影响着社会自主创新的氛围营造和能力提升,将成为全球化的强势产业。我们要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为手段,以产业为目的,发展老区文化创意产业,同时实现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老促会同志大多经验丰富,经过多岗位各行业历练,对老区文化研究比较多、浸润比较深,在老区红色文化创意方面要多出好点子,多出“金点子”,发挥出真正的参谋助手作用。放眼今日之中国,“文博热”持续、“文创风”劲吹、“诗词热”兴起,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文化自觉不断增强。我们要千方百计促进红色文化与现代生活双向赋能、有机融合,不断满足老区人民对现代美好生活的需求,让老区人民享受现代文明成果,过上更好日子。

(三)更好发挥“以文强基”作用,夯实老促会工作的重要根基。

老促会工作就是守根铸魂、促进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阵地是我们的主阵地,文化素养是我们的必备素养。老促会和老促会工作者必须自觉学好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投身老区文化建设,努力在推进老区文化“五个振兴”中练身手、作贡献。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建强《中国老区建设》这个老区宣传主阵地,建强壮大中国老区网,是全国老促会共同的义务和责任,是我们须臾不能放松的任务。各地老促会也要加强刊物、网站、公众号、红色书屋、红色文化园、红色教育基地等建设,加强与主流报刊、新媒体的协作联系,扩大老区文化宣传阵地。我们也必须不断壮大老区文化队伍,团结和调动广大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投身老区文化振兴发展事业;努力发现和培养大批的老区群众文化骨干,通过他们密切同老区人民的联系,更好地为老区人民服务;通过他们活跃老促会工作,增强老促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和社会影响力。

最后,回到会议主题上,老区新闻宣传和老区文化传承,有着内在的联系性、不可分割性。老区新闻宣传对老区文化传承发展具有引领、鼓舞的作用,也有放大、拓展的效益,必须强化文化功能、突出文化重点。老区文化传承振兴也必须注重宣传特别是新闻宣传,通过宣传来加强引导、扩大影响,形成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我们真诚希望通过吕梁会议、尚志会议、延安会议、鄂尔多斯会议等会议的接连召开,老区宣传持续加强、老区文化建设持续推进、老区文化延绵不断,真正地持续地在传承、在发展、在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