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旅游

  今天是: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欢迎访问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网站
新闻查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红色经典

这里是又一个“冉庄”

 
信息来源: 河北老促会   发布人: 河北老促会   发布时间: 2019-11-05 13:58:54

——冀南山底村地道战遗址探秘

  郭云民 

山底地道   群众智慧

暮春时节,我们从省会驱车来到冀南山底村采风。

山底村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西南约十公里处。因该村依山而建,西高东低,一面靠山,三面环沟,故名山底村。

山底村有抗击外来侵略者的优良传统。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山底村村民在宗泽的号召下,曾组织百姓一致抗金,并在村中深挖“抗金洞”近百处,为防御金兵入侵和几百年后抗日地道的拓展打下了基础。山底村现在保存的地道,全长15公里,大家看后非常震撼。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黑山部队一个旅团侵占峰峰,在山底村东4公里处,挖了一条南北长达40公里的封锁沟,并在封锁沟的每个路口都建有炮楼据点。

而在山底村以西4公里处,是磁县抗日政府所在地贾壁村,再往西就是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山底村处于敌占区与抗日根据地之间的拉锯争夺点上,是抗日前沿的一道屏障。日军为了巩固其统治地区,集结兵力多次到山底村等边沿村庄进行“清乡”“扫荡”,每到一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惨案。

1940年夏,八路军129师独立营一连在执行任务时进驻山底村,由于汉奸告密,日伪军一天早晨突然将村子包围。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八路军战士又无藏身之处,结果在强行突围中牺牲了19名战士。这次血的教训,逼得抗日军民不得不想个好办法,以躲避敌人的突然袭击,以便更好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1942年,日寇吞食扫荡越来越猖獗,山底村党支部决定动员群众在“抗金洞”基础上大规模深挖地道。经过一年多的奋战,整个村子的地下已经形成了和村外连接的地道网。

地道挖成后,党支部组织民兵轮流进入地道,熟悉洞形和各个出入口,进行实战演习。一有敌情,群众分段负责在洞内点灯,民兵迅速进入战斗岗位,痛击入侵之敌。

地下长城 抗敌创举

1943年,地道挖成不久的一天早晨,日伪军千余人马兵分两路包围了山底村。民兵们在刘玉宝指挥下迂回作战,时而分散,时而集中,声东击西,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最后,敌人用钢炮炸开一个缺口,冲进村子。民兵们迅速转入地道,利用观察孔观察,只见敌人有的抢粮,有的牵牛牵驴,有的抓鸡。就在敌人得意之时,民兵们突然从暗堡、墙壁、树洞、房上等处的枪眼一齐向敌人开火,瞬间使敌人陷于火海。慌乱中,敌人夺路逃跑,逃至寨门口时,被“气死鬼大门”牢牢卡住,怎么推也推不开,又遭到一阵暗堡、墙壁里枪孔的射击。最后,只好从原路退出。刚到村外又受到民兵狙击,最后只有部分残兵仓皇逃出。山底地道第一次显示出威力。

1944917,敌人探知区抗日政府领导住在山底村,便集结1000多名日伪军悄悄包围了村庄。当20多名敌人的手枪队押着无辜群众走到寨门口时,埋伏在房顶的民兵一齐向敌人身后投弹,民兵趁混乱打开寨门放群众进入地道。敌人恼羞成怒,集中火力摧毁一段围墙。当敌人冲进街中心时,民兵班长刘玉尚首先开了火,接着枪声大作,一颗颗复仇的子弹从暗堡、树洞、墙角射出,打得敌人鬼哭狼嚎,抱头逃出村外。此次战斗共缴获百余支枪,2000多发子弹及其他军用物资,打死打伤数十名敌人。

有了地道,人们的胆子壮了,男女老幼都在村里坚持生产和斗争。自1943年起,民兵还经常主动出击,夜袭敌人据点,迫使小股敌人龟缩在炮楼、兵营内,不敢肆意出来骚扰。群众积极配合民兵行动,递送情报,掩护过路干部,往太行山区运送食盐、布匹,开展反奸反霸、减租减息斗争,变维持村为堡垒村。

1945年正月初五凌晨,日军调集了大批兵力,分头将山底、王看、宿凤、岗头等村围了个水泄不通,企图一举扫平这些抗日堡垒村。在山底村,300多名日寇凌晨闯入村民故意放开的口子,踏进地雷阵,挨哪儿哪儿响,碰哪儿哪儿炸。党员和干部通过地道到村各个制高点鼓励民兵、自卫队员坚持战斗,群众也冒着枪林弹雨,给民兵和自卫队员送水送饭,运送子弹、石雷……最后敌人留下100多具尸体,仓皇逃窜。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当年朱德总司令在太行山上吟出的诗句,是对燕赵儿女的褒奖,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乐观。

文化遗产   红色记忆

今天的山底村地道战遗址已经成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

2007年开始,峰峰矿区政府对山底地道进行了抢救性开发,并确立了“最大限度地维持地道的原状,原汁原味地展现抗战风貌”的开发原则。由山底村提供土地、房屋、地道等资源,建筑公司出资,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缮、改造。

经考证,山底地道由于地处半山区,这里土质优良,不易坍塌,历经70余年,地道依然保存完好。如今,山底村的地道主巷长1626米,复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洞室、小藏身洞多处,另外还有辐射邻村等地的地道。地道处于地面下五米至七米之间,长年温度在二十二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这里的地道,是我国保存最完整、里程最长、规模最大、原汁原味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

抗日战争时期,山底村人民还自制了杀伤敌人的各种石雷和作战武器,并在村外垒设围墙、炮楼,在村中构筑高防工事、碉堡、墙壁射击孔等设施。英勇的山底人民依托地道,运用地道战、地雷战的巧妙结合,成功地粉碎了日寇的数十次袭击和围剿,歼灭敌人近千人,演绎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出了抗战时期的杀敌英雄刘玉珍等一大批先进人物。

山底抗日地道,在大量消灭敌人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自己,为当时扭转战局,扩大敌后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山底这个小村庄被载入抗日战争史册,并曾多次被《新华日报》太行版和《人民日报》宣传报道。1938年到1945年间,该村先后被太行地区行署、太行军区授予“抗日模范村”“支前模范村”等荣誉称号。20世纪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地道战》时,采编组和摄制组曾多次深入山底村实地考察、采访,电影中的许多故事情节取材于山底抗战时期的真人真事,并录制了很多镜头。

新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展厅,陈列收藏了500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实物和红色藏品。尤其是出生于山底村的军旅作家、总政文化部部长徐怀中将军个人捐款捐书等,为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添加了新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亮点。

当人们进入地道时,犹如到了地下迷宫,深不可测,奥妙无穷;返回地面,高层防御工事建筑、炮楼、大宅门,像在默默诉说着往日的历史。地上地下抗日战争时期的遗址,无不彰显了革命先辈的智慧和伟大。

 


 
关于我们
老区概况
会长致辞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北扶贫开发办公室   冀ICP备11006963号
技术支持: 河北卓越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04号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