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旅游

  今天是: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欢迎访问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网站
新闻查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老区动态

不忘初心跟党走 誓将旧貌换新颜

 
信息来源: 河北老促会   发布人: 河北老促会   发布时间: 2019-10-14 13:30:37

——来自涉县后牧牛池村的调查 

  邯郸市老促会   涉县老促会 

    涉县关防乡后牧牛池村共有362户,1165口人,“两委”干部8名,党员37名,耕地1209亩,复垦梯田3500亩。该村是革命老区重点贫困村。19403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129师,打响了“涉、武、磁、林”反顽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将涉县全境解放,后池村就是战役的主战场。如何使广大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一直是后池人的梦想,也始终是村“两委”一班人所追求的目标。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后池村认真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和要求,大力弘扬老区精神,不等不靠,战天斗地,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脱贫攻坚战,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等不靠   开辟最美“天路”

后池村四面环山,百姓祖祖辈辈走的都是坑洼不平、崎岖狭窄的山路。运送农具、肥料和收获农作物,除了毛驴能用外,只能靠肩挑背扛。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老人们只能耕种山下的地,桃花山上的数百亩梯田大都撂了荒。

 看着撂荒的梯田越来越多,村干部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实践使他们认识到:要想富先修路,路不打通,就走不出去,看不到未来,所谓的脱贫就是一句空话。可后池村地势险峻,石厚土薄,沟壑遍地,要拓宽山路,就必须破山石,用碎石头垫路基,用大石头垒石堰。全村大部分土地集中在两道沟内,需要修两条路,工程量很大。

在没有集体收入、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后池人没有被困难吓倒。64岁的刘士贵、67岁的刘虎全以及69岁的刘乃分三位党员带头义务修路。村民们看到这些老人们自告奋勇,每天带着干粮上山挖土刨石,深受鼓舞,纷纷加入到修路大军中来,从最初的七、八个人到后来的百人“会战”,他们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贫穷面貌,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

老人们义务修路的感人事迹很快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邯郸市市委书记高宏志亲自到施工现场慰问老愚公们,称赞此举为新时代的愚公精神,并将其誉为“邯郸精神”,号召全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

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奋斗和有关方面的支持帮助,修通了6100米的通山路和致富路。它是盘旋于崇山峻岭间、通向山上梯田的最美“天路”,更是后池的一条致富路、希望路。有了这条路做纽带,后池与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后池人发展生态旅游、脱贫攻坚的信心更足了。

踏破铁鞋   只为找寻那一泓清水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山上的庄稼生长离不开水,脱贫致富、发展生态旅游更离不开水!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村里就成立了一支打井队,天天打井,连打五年,给村里留下五个深不见底的干窟窿,留下几个因打井而伤残的汉子……八十年代,县里派钻井队前后两次进村钻井,两次失败。找水专家走遍了村前村后每一个山头,最后摇摇头说:“这个村,永远别想打出水。”

但村支书刘留根不甘心,他觉得,现在找水方法和打井技术都较过去有了很大发展,一定能打出水来。刘留根又找到了县政府,恳求再到他们村去打井。时隔三十年后,找水专家从村后的桃花山转到北槐峧,又从北槐峧来到南槐峧,专家走到哪里,刘留根就跟到哪里。最后在村东的山坡上,找水专家指着一个地方说:“可以在这里试一试。”

试试!就是不确定能不能打出水,可对后池来说,只要有一丝希望,他们都会全力以赴。钻井台设在沟东,中间隔着一道沟,打井的设备运不过去,想打井,就得先修路。可是修路的钱哪里来?就在刘留根发愁的时候,支委刘文会送来了群众自发捐的两万元!他们八个村委聚在一起发誓:“这一回,就是把地球钻透,也要钻出水来!”

钻杆不分昼夜地往下钻,100米、200米、300米……当钻杆下到600米时,奇迹出现了,钻速明显加快,地质明显变软,钻到650米时,他们决定再次下泵试抽。卸下水泵,安上管道,接通电源,村支书刘留根迫不急待地把电源按钮按下去,感觉“咯噔”一下,看到井口的抽水管往上一挺,一股来自地下600多米深处的甘泉,带着激情“哗”地喷涌出来,浇了他一身一脸,浇了周围的人一身一脸。

“出水啦,机井打出水来啦!”大家欢呼着,雀跃着,互相奔走相告。那情景比过年还高兴,祖祖辈辈缺水、盼水、想水、找水的梦想,在今天总算是实现了!

村党支部趁热打铁,新建了1200立方米的供水池,铺设了3000米饮水管道,在村里修建了108个集中取水点,彻底解决了靠天吃水的难题。同时,他们又积极争取水利项目,在山顶新建1000立方米水柜1座,安装连接山顶水池和机井水池的上山管道2600米,建设了300亩核桃园微喷设施,一座可容纳1万立方米水的塘坝,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植树造林   描绘七彩梯田美景

路修好了;水的问题解决了;勤劳的后池人,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他们首先把目光瞄向了村东北的山头—— 桃花山。虽然叫桃花山,但桃树却不见几株,困难难不倒勇敢的后池人,他们誓与贫困战斗到底的决心早已冲破云霄。

山上的梯田荒了,有的只是满山的荆棘、圪针,清理起来无从下手,他们就穿上厚衣服,戴上手套,钻进山里一点点清理。一年多时间内,共清理荒草荆棘1000余亩,垒堰7000余立方米,修复水毁梯田300多处,新开发耕地20余亩,累计整治荒废梯田1000余亩,造育林坑60万个,已栽植侧柏25万棵。梯田复垦后,全部种植了桃杏、紫苏、油菜、格桑花等,不仅使荒废多年的梯田得到了高效利用,“七彩梯田”的景观正在形成。

为再现“三月桃花开满山”的美景,在山顶山坡种植侧柏的基础上,山腰打造了10万棵桃树、杏树涵养林,树下间作紫苏,规划种植了600亩优质桃、杏、桑椹、葡萄、樱桃等品种繁多的采摘园,沟底种植了大片的紫苏、芍药、木香、栝楼、金花葵等中药材。形成了“山顶松柏戴帽、山腰经济林果缠腰,沟底中草药和水果遍地”的立体经济模式。初步形成了“林山、药谷、果园、花海”的景观。荒山,一座座变绿;林果,一天天挂满枝头。一道道美景,正在形成;一张张笑颜,吸引着远方的游客。

牢记使命   誓将后池变“金池”

如今的后池,在村支书刘留根的带领下,山变绿了,地有水了,人心齐了,劲更足了,产业有了雏形,美丽乡村建设又有了初步成果。“一个家,一个梦,一起拼,一定赢”,这句镌刻在后池村永安阁的标语,真正成了后池人寻梦、追梦、圆梦的生动写照。

后池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得到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赞扬。由此,近些年来,后池村获得了多项集体荣誉:在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好人榜”上,后池村“新愚公”集体上榜,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河北省委先后授予后池村“燕赵楷模”称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此外,后池村“新愚公”还被评为“最美邯郸人”。面对荣誉,后池人没有停止艰苦创业的步伐,他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老区建设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坚定不移跟党走。不骄不躁,主动作为,决心让后池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金池”。

 

 


 
关于我们
老区概况
会长致辞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北扶贫开发办公室   冀ICP备11006963号
技术支持: 河北卓越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04号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