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旅游

  今天是: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欢迎访问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网站
新闻查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老区动态

美名传千里, 果香醉万家

 
信息来源: 河北老促会   发布人: 河北老促会   发布时间: 2017-01-05 10:02:44

——记美丽乡村深水河

  

“山青水秀深水河,金银符牌故事多。乡村旅游富百姓,采摘果品唱欢歌。”这是今年夏天,承德县八家乡深水河村的村民在歌咏比赛时演唱的快板词儿……

八家乡位于承德县最南端的偏僻山区,深水河村又在最靠近大山的地方。全村276户,9个村民小组,970口人。近年来大力发展果品产业,全村有大的采摘园3个,总面积3000多亩,户均果树300棵。果树大部分是苹果,另有板栗、核桃、大枣、梨、桃、杏、山楂等,年产量达60万公斤,人均收入超过9000元。每到金秋时节,都会有大批客商前来采摘。

深水河村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村东、西、北有三处古代遗址,分别为战国时期和辽金时期。而村内出土的最重要的文物,是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的辽代金银符牌。一样的形状,长方抹圆形,一样的文字,看似汉字却无人能识。不一样的颜色,一个金黄,一个银白;不一样的份量,金黄的略重,银白的略轻。后经文物专家鉴定,符牌上的文字是契丹文字,释文为“敕宜速”, 意思是接到命令马上行动。金牌代表皇上,用于发布命令,调发兵马粮草;银牌为前方领兵的大将掌握。金银二牌会合一起,方能生效。这对文物的珍贵,不仅在于金银本身,更在于存世极少。到目前为止,全国保留下来完整的辽代契丹符牌仅此一对。这对文物珍品现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深水河是远近闻名的老区村、贫困村、落后村。抗日战争时期,该村由于地处深山,被日本鬼子划定为“无住地带”即“无人区”,房子被烧光,物资被抢光,人都被赶到沟外的大村里,被一周高墙围成的“人圈”围在里面。在那些年里,穷苦百姓受尽了日寇的残酷迫害,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殊死的抗争。据统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村有20多人因冻、饿而死,有10多人被敌人杀害。在那血与火的年代里,暖儿河畔,大山丛中,到处响彻抗敌的枪声。老阳坡前、大冰沟里,都曾发生过战斗,有20多位烈士长眠在这片土地上。

抗日战争时期,深水河村中有地下党员李海森,以伪甲长的身份,为八路军办事,从(下转第33页)(上接第32页)日寇的屠刀下救下157个人,其中有普通百姓,也有八路军交通员。他的儿子李明仁,曾是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的部下,后来回来做地下工作,公开身份是伪满洲国运输站站长。因叛徒出卖,交通站被破坏,他和组织失去了联系,回到家乡,在“人圈”里染病,10多天后死去。

为了利用反面教材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新农村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深水河村保留了一段当年的“部落”即所谓“人圈”墙。

改革开放以来,深水河村的人民走上了摆脱贫困、共同致富的道路。根据村里的水源、土质和气候,大家认准了发展果品这条路子,大力栽植果树。2013年,村里成立了森河源果品合作社,入户果农167户。合作社主要协调果品管理及采摘、销售等,并开始对外接待采摘。几年来,通过对外联络,接待客商,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自2015年开始,村里每年都举办“有奖采摘”活动,同时进行了摄影作品和游记征文大赛,参与网上投票的超过20万人,大大提高了深水河村的知名度,也让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收入最多的果农,如李俊友、傅义、王义强等年收入达到12万元,收入最少的也超过2万元。

年年的10月金秋,都是深水河村最忙碌的时节。暖儿河畔人如潮涌,大山深处热闹喧嚣。村中的十几个大小果园里,到处是人流,到处是笑语。来自北京、天津、秦皇岛以及当地的游客,人声鼎沸,果农们每天一大早就扛着箱子来到园边等候。随着车流的离去,他们的钱袋子渐渐鼓起来。还有那十几家为游客安排吃饭的农家院,桌桌实惠,户户爆满,几十天下来,平均收入不下3万元,最多的王希申达到5万元。

采摘活动还带动了其他农产品的销售。游客们反映,深水河村的土质好,水量足,果品和其他特产的口感好,吃着放心。游客蜂拥涌入把核桃、山楂甚至大萝卜的价格都提上去了,核桃卖到每斤15元,小米卖到每斤8元,“就这样客人们还直说便宜呢!”

深水河村的果品采摘虽然起步较晚,却充分利用了网络,信息传播得非常快。近几年,村民们及时把果品情况上传到微信朋友圈,引导游客前来采摘。南梁二组傅军家有果园7亩,在县城工作的女儿傅丽平,每次回家都到果园转转,随时发布苹果态势,她的几千“粉丝”,再把信息扩散,影响力惊人。

近年来,深水河村大力加强村容村貌建设,投资6万元,建成村史馆,把金银符牌作为主题。建设文化墙450平方米,改造街道,修建观景亭,打造亭园式的村容村貌;拦河筑坝,形成既可垂钓又可观赏的水面景观。如今的暖儿河畔,村容整洁,河水清澈,果香满地,村民富足。一个个小村落,掩映在诗情画意的青山绿水当中。这个昔日的穷山庄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之乡。

 


 
关于我们
老区概况
会长致辞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北扶贫开发办公室   冀ICP备11006963号
技术支持: 河北卓越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04号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