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旅游

  今天是: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欢迎访问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网站
新闻查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老区动态

摸清老区实情 谋划帮扶新路

 
信息来源: 河北老促会   发布人: 河北老促会   发布时间: 2016-12-25 10:20:39

——廊坊市老促会开展“大调研”的报告

廊坊市老促会

根据国家民政部、财政部确定的革命老区的标准,参照省内各设区市对革命老区的划分,廊坊市全境属于革命老区。按照省老促会的部署,我市各县市区老促会专门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及时与县委县政府联络沟通,拟定调研方案和调研提纲,根据初步调研情况,筛选出分布在全市9个县(市、区)的最具典型性的17个村作为具体调研对象。在县委县政府及乡镇干部的支持配合下,调研组就这些村庄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新农村建设成效、产业发展现状及农民增收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调研,并对以贫困户为主的103户村民进行入户走访。结合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廊坊市老促会的同志们对谋划更具实效的帮扶之路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坚持科学布局,选准扶贫着力点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廊坊市、县(市、区)两级老促会的同志们在调研中达成共识:要推动老区发展,带动老区人民致富,就要坚持因村制宜,与美丽乡村等新农村建设活动相结合,大力推进农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科学制定脱贫规划,发展好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

1.基础先行,“物质扶贫”补齐民生短板

近年来,随着文明生态村创建、新民居建设、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等新农村建设活动的推进,廊坊市广大农村的面貌得到了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都在不断完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区域发展不均衡、后续发展资金不足等。

广阳区和安次区毗邻城区,受城区带动辐射,乡镇、村街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到位。安次区杨税务乡禅房村投资700万元修建了全村“八横三纵”水泥路8000米;为村民改水改厕,投资40万元把入户自来水全部更换了新管道;还建起老年活动中心、卫生室、图书馆、篮球场、公园等。该乡军芦村投资380万元为村里新修建了高标准水泥路,还为家家户户安装了天然气。广阳区北旺乡相士屯村不仅进行了修路改水改电,还实施了农田水网改造。

大厂县陈府镇威武屯村,作为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精品示范村,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向威武屯村投入660万元,实现了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并做了地上排水设施,对村内所有住户房屋进行墙体保温改造,对村内主街及小街小巷22000余平方米墙体外立面进行了全面粉刷,村庄绿化种植树木1.3万株,空闲地播种花草11000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使得这些村庄在项目引进上抢占了先机。

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与不足,也正在成为一些村庄的发展壁垒,使得当地村民求富无门。大城县东魏各庄村和田家庄村均属大尚屯镇所辖,位于该县西北,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均相对不足。目前,东魏各庄村主要街道只有5条,其中有31000米未硬化,村民出行困难;田家庄村主要街道8条,均破损严重,雨雪天出行困难。两个村都是传统农业村,之前因为交通不便,收获的瓜果等经济作物无法运出。直到后来国家为这两个村修了一条公路,村民出入才方便了一些。调研过程中,调研组的同志们还发现东魏各庄机井潜水泵有问题,村民吃水得不到保障,后及时与县水务部门联系,解决了该村吃水难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不仅使村民的生活质量难以得到提升,也带来了闭塞保守的思想氛围,使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遭遇瓶颈。

调研还发现,多数村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还是依赖政府投入。政府投入力度大的地区,可以在短期内高位推进。但是,单纯依赖政府投资也存在明显不足。近几年,已经有部分县(市、区)在尝试创新机制,拓展引资渠道,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香河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全面提升农村面貌。为确保资金投入到位,香河县按照“政府投资、平台融资、企业捐资、村民集资”的多元投入模式,以县政府公有资产经营公司为依托,县财政投入5.5亿元专项资金,成立了香河县荷香城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和香河县交通路桥发展有限公司两家融资平台公司,计划从农发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同时,还积极鼓励县内企业与村街结对,捐资兴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此外,还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各家各户进行筹资筹劳,集中力量办大事。

不断强化公共基础建设,打造良好的硬件环境,才能为百姓致富打下家底。在当前形势下,拓展筹资渠道,继续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民生短板,仍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当务之急。

2.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抓准扶贫“牛鼻子”

实施精准扶贫,规划必须先行。没有科学规划,就没有方向的指引,扶贫工作就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每个地区和村庄来说,因地制宜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至关重要,只有立足长远,才能少走弯路。

三河市经济发达,处于京津冀协调发展前沿阵地,其辖区内东、西八里沟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贡献很大,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生存环境较差,该地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三河中西部发达村街。

为了帮扶东、西八里沟村致富奔小康,三河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提出开发建设休闲旅游区的精准帮扶举措。三河市旅游局坚持四个定位的思路:一是东、西八里沟村毗邻京津,要把消费人员定位在京津两市的消费人群;二是休闲度假内容要彰显山区特色、民俗风情,融入历史文化,要把休闲旅游内容定位在运动休闲、民宿文化、拓展训练等方面;三是着力发现、挖掘、整合、创新村内资源,立足自然生态,做到重保护再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四是保护现有革命遗址遗物,新建传统教育场馆,要把红色教育阵地定位在党风廉政勤政建设常态化上。依据四个定位,三河市旅游局聘请国内知名的民俗专业公司制定了东、西八里沟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中体现出了合理开发、严格保护、规范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征,旅游市场和需求,规模和发展趋势,乡村旅游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避免了重复建设、无序开发的弊病。如今,东、西八里沟村正在朝着休闲观光旅游区和红色教育胜地的规划目标有序迈进。

广阳区是廊坊市城区所在地,“大城区、小农村”是广阳的基本区情。截至2015年底,全区总人口420201人,其中乡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5.7%。随着城区的扩容发展,特别是首都新机场建设,临空经济区核心区一半以上坐落广阳,将大大加快广阳农村城镇化步伐。调研发现,广阳区北旺乡相士屯村村民的工资性收入占到了全部收入的75.1%,这里的工资收入泛指非农收入,既包括工作或打工收入,也包括经商或从事服务业的收入。广阳区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都为农民进入大城市谋事创业、转移就业提供了便利。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广阳区农村以服务城市为中心,做好服务城市这篇大文章,对于今后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

本次调研发现,目前一个比较严峻的现实情况是,还有很多地区和村庄几乎没有规划、没有发展方向。其中,有些地区和村庄眼下发展还不错,但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却没有一个科学的指引,这就容易导致后续发展乏力。所以,精准扶贫工作当前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要让每个地区和村庄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和规划,在科学规划中找到脱贫致富的突破口。

二、激发“内生活力”,彻底拔除“穷根”

廊坊市、县两级老促会在调研中感到,只有激发老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内生活力,激发农村中蕴藏的脱贫致富潜力,才能使扶贫工作变“输血”为“造血”,才能确保脱贫攻坚拔寨的胜利。

1.抓好班子建设是基础,选好扶贫的“带头人”

人们常说,“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群雁高飞头雁领,书记带咱向前走”。要彻底拔除“穷根”,首先就要加强班子建设,让干部当好致富“领头雁”。

本次调研发现,在很多发展落后的村子,基层班子建设力量不足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基层班子有组织、无实力,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集体财力不足,难有实际作为,个别地方甚至因此导致党群关系紧张。而有些原本比较落后的村子,恰恰是因为抓好了班子建设,才拔掉了“穷根”。

2.强化产业支撑是关键,拓宽群众致富渠道

农民群众的钱包能不能鼓起来,关键在于农村产业能不能发展起来。没有产业支撑的扶贫工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引领群众精准脱贫,是夺取精准扶贫胜利的关键所在。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想脱贫致富奔小康,光靠传统农业绝对不行。本次调研发现,产业单一,特别是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村子,群众收入水平都比较低,而且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降。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是在农村土地等资源要素紧缺的情况下,转变传统经营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农业的根本出路。

推动项目引进,打开农民增收路。香河县将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全年引进多个现代农业项目。位于潮白河北岸由荣盛集团投资2.3亿元建设的“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区”,占地1200余亩,一期16个日光温室大棚和一个3024平米的玻璃智能温室正在建设中;安头屯镇潮白河现代农业示范区栽植大樱桃、苹果、桃、葡萄、树梅、香果等各种果树1500余亩,10个高标准草莓棚大棚已完工;集种植、休闲娱乐、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东方千年古葡萄庄园、乐农美联生态农场等项目初具规模。这些项目的引进,直接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将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为农民增收打通了道路。

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河市东、西八里沟村正在打造红色教育胜地和休闲观光旅游区;固安县确定将林子里村打造成“红色旅游小镇”,将杨家圈村打造为“桑园休闲古镇”,并把二者串联建成马庄镇“特色休闲旅游小镇”的游览线路;大厂县威武屯村已建成我省唯一的农村题材影视生产基地,并建成全长19.5公里的骑行绿道,打造京东骑行首选地……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全面推进了这些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更会带来餐饮、住宿等大量消费需求,为群众发家致富提供一条长远之路。

3.提升农民素质是根本,建新农村需要新农民

在扶贫开发之中,劳动力资源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脱贫致富说到底还是要靠广大村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本次调研发现,除了国家政策等宏观环境因素外,农民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其创收增收能力。

在很多发展落后的村子,群众普遍思想观念保守陈旧,小农意识强烈,有些村民还抱有“等帮扶”、“靠救济”的思想,脱贫意识薄弱,守着一亩三分地,得过且过。更有相当一部分村民,虽然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意愿,但由于眼界狭窄、观念落后,缺乏技能,求富无门,致富无路。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有关。本次调研发现,即使是在毗邻城区的广阳区,农村劳动力也有64.3%只有初中文化;高中文化的占28.6%;大中专以上学历仅占7.1%

三、完善社会保障,让扶贫的阳光普照老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短板必须补齐,否则影响全局。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全面小康路,绝对不能落下贫困户。

本次调研过程中,各县(市、区)调研组均对重点村中的重点户进行了走访,发现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现象突出。永清县龙虎庄乡杨迁务村和前店村的10户重点户中,5人有身体残疾,4人身患疾病,还有8人年老多病。文安县苏桥镇民主村,是个富裕村,2015年全村总产值1.8亿元,年人均收入1.4万元,集体收入50万元。但就在这样的富裕村,也不乏因病、因灾致贫的现象。该村10户相对贫困家庭人均年收入3500元,仅为全村人均年收入的25%。这10户相对贫困家庭中共有人口25人,劳动力仅6人,其中因病致贫有3户,因突发事故致贫的2户。

此外,因学致贫现象也局部存在。虽然目前国家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1万元左右,有些户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因此致贫。同时,还有不少学生由于家庭贫困,中途辍学,早早进入了种地、打工的行列。他们由于文化知识不足,将来更难脱贫。如此,就陷入了因学致贫、不学更贫的恶性循环。

针对这些现象,调研人员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将贫困地区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人人有社保。同时,还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并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标准差距,编织兜住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第二,对于丧失了劳动力,难以通过技术帮扶和就业扶持实现脱贫的,要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实现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有机衔接互补。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改变过去那种撒胡椒面式的补助,让各类补助更精准到位,同时,尝试加大临时救助制度的落实力度。第三,尝试构建政府部门救助资源、社会组织救助项目与特困户救助需求相衔接的帮扶信息平台,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开展脱贫帮扶和慈善救助。对于一些重点户、贫困户,可以进行跟踪帮扶,真正做到“帮一户,富一户”。

廊坊市县两级老促会人员在“大调研”活动中,不仅摸清了老区的实情,谋划了帮扶的新路,而且增强了对老区人民的感情。大家决心不辱使命,主动作为,用科学方法扶贫,以长远之道谋富,让老区人民早日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关于我们
老区概况
会长致辞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北扶贫开发办公室   冀ICP备11006963号
技术支持: 河北卓越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04号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