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旅游

  今天是: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欢迎访问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网站
新闻查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老区动态

五轮驱动 新风新貌

 
信息来源: 河北老促会   发布人: 河北老促会   发布时间: 2016-12-24 09:47:52

——关于滦南县胡各庄镇沈营村

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调查

滦南县老促会

    滦南县胡各庄镇沈营村共有356户、1296口人、党员52名,耕地2784亩,是以种、养为主导产业的中等农业村,过去曾因经济弱、人心散、村风乱、环境差而全县闻名。2007年被确定为唐山市老区重点帮扶村,次年3月组建了新两委班子。在老促会、当地镇党委和有关单位帮扶下,该村用六七年的时间,实现了由、由、由后进先进的可喜变化,一举成为市级文明生态村和县级党建示范村。支部书记张树丰也因此荣获河北省和唐山市优秀共产党员、滦南县一好双强党支部书记等称号。

以前的那些揪心事

    沈营人不会忘记他们的昨天,那些寒酸又寒心的日子:

——村集体负债143万元,其中欠本村村民124万元,涉及184户。原村干部擅自将村里180亩机动地以低价承包给本村少数债权户,抵顶修路工程和人工费欠款,引发多数村民不满和集体上访,矛盾升级。随后,村干部撂挑子两委运转瘫痪,村里乱到极点,村民苦不堪言。

——村民使用了20多年的自来水因失修供水不畅,近半数农户吃不上自来水,只得用不卫生的老式压水井,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由于水电配套设施不完备,村里耕地旱不能浇、涝不能排,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村民增收致富步伐缓慢

——村内道路破损严重,侵街占道屡见不鲜,垃圾随处可见,生活环境糟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革命老区村沈营的路何在?

被唐山市、滦南县两级老促会确定为老区重点帮扶村后,镇党委下定决心,用五轮驱动让沈营迈过这道坎儿,走出一条改变落后面貌、村民共同富裕之路。

第一个轮子:选准带头人

过去,村集体穷、问题多,干部难当成了恶性循环,几十名党员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也没能扭转散、瘫、乱的局面。

2008年春天,老促会与镇党委着手酝酿组建沈营村新的支部班子,经过走访摸底,本村多年在外做生意的能人、正在曹妃甸承接工程的张树丰成为全村党员群众推荐的村支书最佳人选。镇领导多次到访其工地,苦口婆心做工作请他出山。张树丰有年收入20的营生,着实不愿淌这片浑水,一直未应。农忙在即,村里生产上的事急需有个挑头儿的,群众万分焦急。一次,张树丰施工间隙回家,镇领导得知后将他在家里再次做工作,许多村民也闻讯涌来劝说。面对大家的真诚和企盼,张树丰终被感动:就冲大家伙儿,就冲我是沈营人,就冲我是共产党员,我干了!

张树丰懂得,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如一个班子。走马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他以强化两委班子自身建设为第一要务,狠抓支部成员的教育和管理,同时,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村里实际需要设置了环境卫生维护岗、民事纠纷调解岗等岗位,使党组织的凝聚力显著提升。村两委严格实行党支部领导权,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权,落实村委会执行权,完善群众监督权的四权一体运行模式开展工作。凡村务决策,都是先召开支部会或两委班子联席会商议,拿出初步方案,再交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研究决定,让大家说了算,公示后付诸实施,自觉置身于群众监督。两委班子成员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成为沈营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组织保证

第二个轮子:治穷先治窝

    村子要发展,村民共致富,要从改变村容村貌脏乱差做起。

在老促会等相关单位扶持下,该村把农村环境面貌提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共争取帮扶资金110多万元,兴建了村民活动中心、文化广场,修村水泥路14条共7000多米,砌边沟500米,打通了3条多年不通的死胡同,安装路灯42盏,栽植火炬树、香花槐等景观树6000棵,植环村林75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村两委还大力引导村民普及新能源,兴建沼气池196个、改厕196个,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在村内道路修建过程中,全村男女老少充分发扬出自力更生的老区优良传统,包括周末回家休息的中学生,年过花甲的大爷大妈,还有在外务工听到消息专门请假回来参与的青年壮汉,在修路过程中共奉献义务工1300多个,为村里节约施工成本30多万元。

第三个轮子:致富要选路

近年来,该村在老促会的引导帮助下,立足本村实际,不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是在种植业上抓突破。通过新打机井11眼,架低压线2300米,铺设节水管道1500米,清淤排水沟4200米,改造电气设备36套,修农田钢渣路1600米等措施,极大改善了生产条件,全村共建温室大棚148个,发展果树面积580亩,使原来单一的大田传统种植模式变为现在的高效农业模式,农民增收显著。二是在养殖业上抓突破。利用可用土地和农户庭院大力发展养殖业,共新建养殖场6个,全村年出栏肉鸡达40多万只、生猪3100头,狐、貉等皮毛动物存栏12600只。三是在劳务输出上抓突破。依托县、镇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广集曹妃甸工业区等地用工信息,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全村每年有300多人外出务工,劳务收入600多万元。

2007年以前,该村人均纯收入仅有6620元,到2015年底达到12100元,8年翻了近一番。

第四个轮子:产业要升级

沈营村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特色农业产业上档升级。重点实施了投资1000万元、占地200亩的葡萄农庄工程建设,以设施葡萄种植为主,兴建了连拱智能温室,突出农业工厂化特色,已成功举办两届葡萄采摘节,吸引了大批京、津、蒙等地游客,收益突出,还被北京农林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确定为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命名为教学示范基地。今年3月,该村又与河北康吉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甘草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由北京众森圣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依托中国三农事业发展中心提供资金支撑,国家农业部农业环保科技监理所和北京农博丰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着力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重点从事农业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生产

目前,该村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务工人员达30多人,收入2万多元,一些贫困户也从中受益。村民张春景因病致贫,其妻在葡萄园区务工,年收入18000元,几年下来,有了积蓄,发展起养殖业。

第五个轮子:文明筑和谐

物质富裕不算富裕,只有精神、物质都富裕,才算真正富裕。

该村积极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思路,创办好人大看台宣传阵地,布置在主街道显著位置,集好党员、好村民、好媳妇、好少年等内容为一体,用评选标准促进村民践行新风尚,半年一评选,发布当选者照片和事迹树立榜样。此外,该村还把破陈规、改陋习、树新风活动与十星级文明户科学发展示范家庭孝亲敬老模范环境卫生模范等创评活动结合起来,使群众的觉悟提高了,荣辱感和上进心增强了,全村上下充满正能量。几年来,该村未出现一例上访事件,以前的闹心村如今变成了上级的放心村和谐村

沈营村变化的启示

    一、支部班子是根本。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沈营村的大转变,与张树丰带领的班子分不开。老区村要发展,选好、用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第一要素。领头羊选好了,基层基础工作才能真正强起来。

    二、党员队伍作保证。在农村工作中,党员是群众的标杆,党员做到位,群众就跟到位。在沈营村的变化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十分突出。在环境面貌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等诸项工作中,党员的先进性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村风民风是条件。民风推进村风,村风带动和谐文明。沈营村用各项评比活动,提高村民文明素质,提升村庄风气风尚。正是有了这样的正能量,才有了全村的和谐稳定。

四、产业发展做后盾。沈营村始终大跨步变化着,是以产业发展为后盾的。由传统农业到现代高效农业,村民们实现了由贫困到富足的嬗变。富裕了,各项事业发展就有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五、各界帮扶是动力。从沈营村的发展变化看,社会各界的帮扶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几年来,该村先后得到老促会、老科协、县委组织部、市公安局、镇党委及社会各界的资金扶持,累计461.5万元,为该村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关于我们
老区概况
会长致辞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北扶贫开发办公室   冀ICP备11006963号
技术支持: 河北卓越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04号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