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旅游

  今天是: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欢迎访问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网站
新闻查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老区动态

关于革命老区精准脱贫奔小康的调研报告

 
信息来源: 河北老促会   发布人: 河北老促会   发布时间: 2016-12-23 09:38:14

张家口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根据省老促会印发《关于开展革命老区“百村千户”精准脱贫奔小康的调研方案的通知》(冀老促(20163号)精神,张家口市、县两级老促会,从今年6月至9月,对辖区内的20个老区村脱贫致富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老区贫困村存在的问题及致贫原因

通过对10个老区县区的20个贫困村200个贫困户入户调查,我们发现,老区贫困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贫困户的主要原因如下:

1、患有各种疾病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大,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非常突出。崇礼区清三营朝阳村的143个贫困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和患病的有78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54.5%。涿鹿县卧佛寺存和大斜阳村入户调查的20户中,有15户都有病人,轻者为慢性病常年吃药,重者则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极为窘迫。阳原县骨町镇窑儿沟村在随机抽取的10户调查对象中,有90%是因病因残致贫。阳原县辛堡乡小关村在随机抽取的10户调查对象中,全部是因病因残年龄太大丧失劳动能力致贫。在老区的贫困户中,人们一旦患病,因为没钱医治,往往是小病拖,大病扛,结果是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到治不好。

    2、因孩子上学导致贫困。怀安县太平庄乡井儿湾村和梁家湾村都没有学校,孩子从上一年级起就得到乡所在地或县城上学,因为孩子小,需大人照顾,家里就得有人陪读。这样,大人不仅无法生产增加收入,还需要付出陪读的租房费用和生活费用,造成家庭贫困。蔚县宋家庄镇嗅水盆村也是这种情况,村里无学校,学生从上小学就得到镇里或县城就读,家长包租车往返接送孩子,学生的学杂费、生活费等支出也较多,致使家庭因学致贫返贫。

3、基础条件差,脱贫难度大。阳原县揣骨町乡窑儿沟村有122人,860亩耕地,人均7亩耕地,也是多数为旱地,且地块随山势高低不平,不适宜现代化的机械作业,农业开发公司也不愿意承租这种土地,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土地甚至闲置也没人租种。沽源县莲花滩乡泉子沟村,至今没有手机信号和电视信号,根本无法与外界沟通交流,基本上处于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难以发展商品生产。基础条件的制约,使得老区贫困村脱贫难度很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困难重重。

4、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强了贫困难度。蔚县宋家庄镇嗅水盆村共有457人,全村60%以上的劳动人口或外出打工,或陪子女到城镇读书,待在村里的全是老弱病残,使得一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农村经济难以发展。阳原县揣骨町镇窑儿沟村除了外出打工青壮年和外出读书的青少年外,在村的人口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最年轻的劳动力也已有50多岁。其中有一户贫困户,老两口均已70多岁,和一个50多岁的残疾儿子生活在一起,毫无生产自救能力。崇礼区朝阳村共有87户,217人,常年在村的59人平均年龄已达68岁,目前村里有8个正常劳动力,最年轻的是村主任平绪,今年也已53岁。村庄的空心化和人口的老龄化,使得贫困村毫无生气,在农业生产层面,基本上只能维持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难以推进扩大再生产。尤其是在精神层面,许多老人已经精神麻木连脱贫致富的进取心也已所剩无几,甚至荡然无存。这就给整个脱贫工作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5、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差。怀安县太平庄乡井儿湾村和梁家湾村共有人口313人,其中小学文化和文盲和半文盲占47%,初中文化占50%,高中文化的仅为3%。农民缺少文化,劳动技能差,就业渠道窄,化解风险的能力低下。蔚县宋家庄镇嗅水盆村共有457人,初中以下和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到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的不足10%。由于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的能力弱,劳动力转移困难,外出打工也只能干粗活,县老促会认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

二、老区贫困村精准脱贫的典型引领

老区贫困村尽管存在种种困难和问题,但也有令人欣慰的发展和令人信服的先进典型。这些典型的可贵价值,不仅在于他们自身的脱贫致富,更在于对整个脱贫致富工作的引领。

1、认准优势,规模发展。蔚县草沟堡乡王喜洞村有1400亩耕地,180户,570人,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1743元,是国家级贫困村。最近九年,他们根据本村的条件,利用高寒冷冻和年均降雨量500毫米以上的优势,大力发展旱地大白菜。2015年,全村种植大白菜1250亩,占耕地总数的89%,平均亩产7000斤,总产达875万斤,全部销往石家庄、天津、保定等大中城市,销售收入达2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1743元增加到2015年的4054元。规模种植大白菜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2、科技扶贫,效果显著。崇礼区清三营乡朝阳村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0亩,其中退耕还林地900亩,农田650亩(均为旱地),人均退耕还林地4亩多,耕地3亩。2015年全村有87户,217人,其中贫困户61户,143人。

今年,省农科院负责帮扶该村,他们在全面了解该村情况的基础上,针对该村“土地多、产业少、外出务工多、村里劳力少、贫困人口多、致富能力少”的“三多三少”现状,确定了“精准扶贫、科技先行”的指导思想,以“发展生态农业,推动精准扶贫,凝聚集体力量,建设富裕朝阳”为工作方针,按照“立足现实,着眼明天,面向未来”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制定了力争在2—3年内让朝阳村全面脱贫的工作计划。

首先,他们邀请了中国农大、北京市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和张家口市农科院的专家进行会诊,讨论产业和项目的可行性。在经过国内知名水利专家确认该村无地下水资源后,决定以发展旱作高产农业为主攻方向,制定了“更新农作物品科,养殖特种动物和提高林果质量”同步进行的实施方案。

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工作组为贫困人口67%的耕地实施了品种更新换代,并对部分品种签订了种子回收合同,预计今年农民增收20%以上。为拓展增收渠道,工作组又从国内外优选了产值高、市场前景好、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新品种作物,主要有藜麦、中草药、荞麦、芸豆、豌豆、油菜等1221个品种,委托张家口金麦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有代表性的123亩土地上进行了试种,全部种植到位。在养殖业上,为了响应崇礼区全面禁牧,大力发展黄羽鸡的号召,工作组经反复调研,从外地引进700只北京油鸡(黄羽鸡的一个种类),全部分配给了贫困户。该鸡肉蛋兼用,经济价值极高,目前发育很好,预计成品率100%。在林果业上,为了提高林地的效益,工作组针对当地气候特点和林果资源现状,从辽宁农科院引进1059株多品种、多树龄的平欧大榛子,并配套围栏、滴灌设施进行建园管理,目前长势良好,预计明年见效。山杏是当地山场的主要绿化树种,面积达3000多亩,处于半野生状态。工作组聘请林业专家,对部分山杏进行了嫁接大杏扁试验,目前嫁接长势良好。所有这些工作,为农、林、牧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把朝阳村打造成精品专业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创新模式,加快发展。阳原县辛堡乡小关村有182户,588人,其中贫困户67户,58人。全村耕地面积3003亩,其中水浇地700亩。从2012年以来,该村采取“股份制养殖+设施农业”的模式,建立了“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兴农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肉羊养殖和设施蔬菜。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350元,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他们的做法是:

第一、差异性补贴的方式覆盖全体农户。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五保户免费入股,贫困户低价入股,创业户平价入股,村集体资产入股”的方式,整合资金410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肉羊养殖园区。园区确定,每股资金5000元,参股方式分为三种:补贴股全村每户均可认购1股,用国家项目资金适当补贴,普通户每股补贴2000元,贫困户每股补贴4000元,五保户、特困户全价补贴,全村104户参股。集体股国家项目资金补贴农户的剩余部分,再加上土地折算成股份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控股141股。创业股此股不享受补贴,农户自愿出资参股,也可用肉羊折价入股,同时每股缴纳公益金300元,用于全村公益事业。村民自愿认购575股。

第二、村党支部引领发展,集体控股。园区从谋划立项、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发动农户入股,到开工建设、投入运营,都是在党支部带领推动下完成的。同时,合作社还对每户自愿入创业股的上限作了硬性规定,每个农户最高不得超过80股,在股权转让时必须经党支部研究同意。以确保集体股始终是最大股东,掌握控股权,在园区的投资、运营、管理和发展上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第三、以科学的管理方式保证园区健康发展。合作社制定了“社员大会负责决策,理事会员负责管理,监事会员负责监督”的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运行民主、公开、透明。社员大会全体参股村民组成社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并对合作社的章程、投资方向、运营管理等重大事项进行决议。

第四,合理分配收益,坚持可持续发展。养殖园区的收益分配分为4部分,即: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和股权分红。具体内容是:公积金占当年盈利的1%,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园区建设补贴。公益金占当年盈利的1%,用于社员的技术培训以及文化福利事业。风险金占当年盈利的1%,用于投保入险抵押经营风险。股权分红当年盈利扣除上述“三金”后的剩余部分按股分红。集体股分红归村委会支配,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时积累一部分抗御风险基金,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养殖园区已拥有养殖圈棚14个,可存栏肉羊7000只。他们已开始探索养殖肉牛、肉驴,意在实现多元化发展。

小关村还成立了“兴农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设施蔬菜。目前已建成春秋大棚170个,占地230亩,涉及农户33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8%。主要种植西红柿和西芹,供应北京市场。合作社实行了“三金一补”的共富机制,,即每建一个大棚,都要利用扶贫资金配套3000元的共富股份,种植户则每年每棚向合作社交纳“三金一补”即:100元公积金用于基础设施维护;100元公益金用于社员的技术培训和聘请技术人员的费用;100元风险金用于抵御生产经营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200元帮扶补贴用于资助村里的贫困户。这种机制,即保障了贫困户享有扶贫资本的权益,又推动了种植户的创业致富,成为股份合作共富机制的又一成功实践。

上述两项收入相加,在正常年份,每个贫困户每年可增加收入1500元左右。

三、对老区贫困村精准脱贫的意义和建议

1、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老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过去建成的道路、饮水工程因自然灾害或年久失修,有的已严重损坏,有的已无法使用,需要重新整治、修理、完善。再就是老区村普遍缺乏水浇地,许多村基本连一亩水浇地也没有,应当扶持他们发展一些旱水窖和滴灌工程,每户起码建成一亩水浇地,种植一些高效农作物或经济作物,以便使他们在大旱之年也能有一定收入。

2、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在老区适当增加一些小学,让老区的儿童能就近入学

这个问题可能是全国性的,因此,在国家尚未作出政策调整之前,全省应当在多市、县搞一些试点,探索经验,逐步推广。学校的房舍、教室都是现成的,上世纪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各村都建立了高标准的学校,当时的口号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结果学校建成了,一个教改又都撤销了,实在是个浪费。师资力量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就可以调剂一部分,搞少量试点足以满足需要。另外,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完全可以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根本不存在师资缺乏问题。

3、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老区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由于自然条件、政策因素、历史原因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制约,造成了老区群众普遍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的现实。文盲半文盲比例很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除了加强学校教育之外,比较现实可行又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可以由县、乡组织专业科技人员、在农闲时到乡、村巡回培训,主要培训一些实用的农村种、养业技术,市场营销知识。在有条件、有需要的地方,也可以培训一些互联网知识和技能,逐步推进网购,发展互联网经济,使老区贫困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4、创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在这个方面,除了前述阳原县辛堡乡小关村的成功范例外,赤城县则在全县进行了大范围的成功探索。该县采取“公司+村委会+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村委会+农户”,“科研院校+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迅速调整,全县把30多个产业基地整合为“六大产业园区”(即: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优质果品、中药材种植、生态养殖和食用菌示范园区),将全县70%的务工人员向园区集中,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扩大。该县镇宁堡乡中所村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吸纳80户农民自愿参股,每户入股1个蔬菜大棚,每棚入股10000元(其中国家扶贫专项资金补助5000元),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合同,由合作社提供籽种,进行管理,销售,农户可到棚内务工,参股农户年均增收1.4万元,带动全村人均年增收1028元。该县雕鹗镇上虎村与弘基绿色循环产业园区合作建立蔬菜基地,基地年均纯收入80万元,农民年分红16万元,全村230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560元。合作社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可以聚集企业、集体和农民的力量,形成合力,促进农业经济的规模化经营,以规模优势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老区贫困村的这种模式还比较少,应当通过各级政府的支持,大力促进其发展。

5、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

许多老区村都蕴藏着一定的旅游资源,既有以革命题材为主的红色旅游资源,又有以自然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比为涿鹿县的三祖堂,赤城县的大海陀纪念馆,蔚县的空中草原,阳原县的鹫峰等,但是,现实的情况是都比较单一,尚未形成足以吸引游客的旅游环线,旅游经济的发展效果尚不突出。以张北县草原天路为例,经媒体炒作,已名扬全国。但是,与之毗邻的崇礼区翠云山则寂寂无闻,七、八月旅游旺季,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将草原天路挤得水泄不通,但翠云山则游客寥寥。翠云山风景美丽,绝对不亚于草原天路,但是大多数游客根本不知道。因此,借助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机会,应统一整合旅游资源,开辟若开条旅游环线,加大宣传力度,把旅游扶贫作为促进老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来重点扶持发展。

 


 
关于我们
老区概况
会长致辞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北扶贫开发办公室   冀ICP备11006963号
技术支持: 河北卓越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04号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