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旅游

  今天是: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欢迎访问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网站
新闻查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老区动态

承德县老区贫困村情况调研报告

 
信息来源: 河北老促会   发布人: 河北老促会   发布时间: 2016-12-23 16:55:49

承德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根据省老促会《关于开展革命老区“百村千户”精准脱贫奔小康的调研方案》和市老促会、市扶贫开发办《关于在全市开展革命老区“精准脱贫调研”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承德县老促会对全县39个老区贫困村中的桲椤台村、黑沟门村、二道营村、牤牛叫村、深水河村、南沟村等实地调查,并对其他老区村村情综合分析,形成报告如下:

一、全县老区贫困村基本情况

承德县有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乡(镇)14个,老区村105个,共辖村民小组902个,25917户,110385口人(其中贫困人口51104人)。承德县被列入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片区县),在全县129个贫困村中,被列入精准扶贫的老区村(即老区贫困村)有39个。在这39个老区贫困村中,2015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申报情况是:2400元以下的5个村,24002600元的7个村,2600元—27009个村,2700元—290015个村,2900元以上的3个村。精准扶贫工程实施后,39个老区贫困村同其它90个贫困村一同派驻了工作组,经工作组与各村认真调研,计划实现脱贫时间是:2016年底计划脱贫17个村,2017年底计划脱贫10个村,2018年底计划脱贫12个村。

39个老区贫困村中,经工作组精准摸排,尚有贫困户4593户,13598口人。其中一般贫困人口9929人,低保贫困人口3495人,五保贫困人口174人。

二、老区贫困村致贫原因

老区贫困村致贫的原因,从大的层面讲有政治历史的、自然地理的、人文偶发的多种因素,是诸多因素积累、叠加的必然结果;从县域微观角度看,立地条件差、人口素质弱,应是致贫的主要原因。

1、地理条件差,人口居住分散,全县39个老区贫困村中有80%的村处在较偏僻山区,如:下板城镇牤牛叫村距县城只有9公里,全村18个村民小组,分布在918叉,21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像牤牛叫这样立地条件差,人口居住分散的地方,给脱贫致富带来先天不足的境况。多数老区村通组公路大多仍是土路,交通不畅;用水困难,特别是灌溉用水困难,缺水源,少提灌设施,且耕地少,地力差,基本上是靠天收。靠传统农业无法摆脱贫困局面。

2、文化水平低,科技素质差。多年来,因环境所限和历史传统所困,老区贫困村中,贫困人口大多受教育程度低,主动学习技艺意识差,接触外界机遇少。本地能人出而不归,又缺乏优势资源,无法吸引外来人才投资创业。一些外出打工劳力因文化水准低,缺少一技之长,只能做一些短工、力工,无科技含量,无法获得更高收入来改善家庭贫困状况。例如承德县境内第一个党支部(19424月建立)所在的大营子乡幸福村,全村9个组、14个自然村,分布在柳河两岸上下30华里区域内,全村230户,830口人,男女劳力510多人,外出打工者约250多人。由于文化程度低,大多数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加之均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培训,几乎没有获得职业技术证书的人,外出打工只能在建筑、筑路行业打小工、出力工、干零活,所获得的报酬与技工大工相比,俩不抵一个。

3、思想解放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老区贫困村中绝大多数贫困村人口结构失衡,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三“留”(留守儿童、妇女、老人)人员多,贫困户中有的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有的因病拖累,有的因灾因祸不幸,还有的因家庭变故失而导致贫困。如桲椤台村4组在河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专科)上学的学生金继鹏,家中4口人,父亲金德军(52岁)身体弱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母亲患有红斑狼疮病需常年治疗,借遍亲朋四友的钱用于医疗费用。因此金继鹏无钱支付上大学费用,靠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又如:桲椤台3组李凤满,本人年迈无劳动能力,妻子有病,儿子早年去逝,儿媳改嫁,孙女上高中就真的体现“因学致贫”了。再如桲椤台1组李丰军,家庭4口人年收入8500元左右,本人有病,妻子残疾,孩子正念初中,家里经济困难,上学的孩子当然就“因学致贫”了。这部分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加之人们思想守旧,小农意识强,等靠要思想较重,致使39个老区贫困村人口中一般贫困人口占总贫困人口的73%。其余鳏寡孤独、伤残等无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口占25.7%,五保人口占1.7%。如刘杖子乡二道营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7户,798口人,其中低保户61户,236口人,五保户2户,7口人,低保五保人口占了该村贫困人口的30%。从数字来看,全县老区贫困人口中有27%(两保人口)靠国家兜底脱贫,其余73%的贫困人员需靠自身努力及国家优惠政策扶持才可能实现脱贫。

三、精准脱贫举措

目前每个贫困村均有工作组进驻并已进行了精准调查,建档立卡,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脱贫计划和途径,需要认真组织实施。如:二道营村缺少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问题,扶贫工作组正在强力推进该工程的全面建设,并已收到了初步成效。根据调研中所遇情况分析我们认为:要做好精准扶贫,实现按期脱贫,首先工作组派出单位领导要重视,在资金、物资和项目建设上,给予倾力支持协调;其次,工作组人员要带着对老区人民的真情厚意,扑下身子真扶贫,千方百计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精心组织因户施策,强力实施“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强基带动、教育扶智、易地搬迁、政策兜底”等“七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确保按时脱贫;再次,是培养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建好村级班子,加强培训和传帮带,增强村班子带领全村脱贫不返贫的能力。省检察院驻我县桲椤台村扶贫工作组“以全力扶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以十五件实事为抓手,经过两年不懈努力,使该村发生了显著变化”的经验做法,就是最具说服力的例证。

四、需协调探讨解决的问题:

1、易地搬迁脱贫。应统筹协调国土、城建部门解决易地搬迁占地的土地规划和城建规划问题,否则易地搬迁脱贫将无法实施。

2、脱贫不返贫问题。需要研究制定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因灾、因病返贫的救助政策机制。

3、农村环境整治,垃圾处理问题。应由环保、城建部门按流域做好规划,选设垃圾处理场,解决农村垃圾乱倒、乱放的污染问题。

4、农村道路问题。村村通建设前期国家补助少,标准低,给村组带来很大债务负担,后期虽标准提高一些,但大部分只是通到行政村,组组通没有全面实施,通组道路大多还是土路,交通条件尚需下力改善。

5、农村幼儿(学前)教育问题。由于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导致农村学前教育缺投入,少设施,没专职教师编制,大多是以快退休的老教师代教,形成了爷爷、奶奶教孙子、孙女的格局,大部分农村幼儿园缺少午休午餐设施,实现不了日托制。

6、统计数字科学性问题。根据承德县各乡镇统计申报的2015年各村农民人均收入,全县378个村中,人均收入低于2800元的有157个;全县105个老区村中,人均收入申报低于2800元的村有54个;而列入扶贫帮扶的老区贫困村只有39个,其中又有人均收入申报超过2900元的村3个,如此,就有182015年统计申报人均收入低于2800元的老区村不在扶贫帮扶之列。此问题症结在于统计申报数字的失实,引导不当。按逻辑关系,贫困村中的贫困户人均收入低于2800元是正确的,但全村除少量贫困人口,还有大多数非贫困人口,那么,全村申报的人均收入就不应低于2800元,必须高于贫困线数字才合乎逻辑。在今后统计申报时,各乡镇和主管部门应注意引导,科学把握。

7、弘扬老区精神,激发内生动力问题。老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弱是客观现实,如何在扶贫中弘扬老区精神,激发内生动力,实现思想观念上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激发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斗志,才是脱贫后不再返贫的思想基础和行为保障。

 

 


 
关于我们
老区概况
会长致辞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北扶贫开发办公室   冀ICP备11006963号
技术支持: 河北卓越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04号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