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旅游

  今天是: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欢迎访问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网站
新闻查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促进会通讯

展开腾飞的“金翅膀”

 
信息来源: 河北老促会   发布人: 河北老促会   发布时间: 2020-07-28 12:21:28

——走近海兴县革命老区村张常丰

右一第一书记张巍婷

  李兆新   孙运广

张常丰是海兴县重点革命老区村,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过巨大贡献。然而受自然环境和其它各种条件的限制,这里仍是全国重点扶持的贫穷村,全村438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25户;且村里都是盐碱地,粮食亩产低,一直是全县脱贫攻坚的老大难。

20185月,国家信访局副调研员张巍婷作为扶贫工作队长进驻该村并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旧观念”换“新思想”

张巍婷,博士学位,尽管无数次想象过贫困村的样子,但双脚踏上张常丰的土地,张巍婷还是吃了一惊:这里地碱、水苦、人闲,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村民一直靠传统种植为生,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有的连电费都交不起。没有产业,村里人就只能出门打工,一旦生病住院,一两万元的救命钱都拿不出来……

怎么办?

入户,走访,找答案。

通过调研她发现,村民穷在缺信息、缺技术、缺思路上。

要拔掉穷根,帮钱、帮物,更要帮他们换“思想”。

心急火燎地,张巍婷跑到北京请来专家,培训村民。然而没有多少人愿意来听。

“观念”是堵看不见的墙,隔开了村子与外面的世界,也隔着她和村民的心。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张巍婷就是这脾气。

怎样让“旧观念”变“新思想”呢?

在村民看来,张常丰不穷才怪呢:“辛苦大半年,一亩小麦收300斤,都卖了才300多块钱。”

“请进来”不行,她就“走出去”。

张巍婷自掏腰包1万多元,带着村里26名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参观西柏坡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考察正定县塔元庄全国文明村、去平山县泓润生态园参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看到人家住楼房乘轿车、村里建得像花园,种地全是机械化、让人们大开了眼界,都说“和人家比,咱确实要换思想了!”

张巍婷做的第一件事,是把村口闲置多年的小学旧址改建成村史馆和文体中心。在新的形势下,她要发扬光荣传统,重振老区精神。

“碱坷垃”变“金疙瘩”

求发展的思想有了,可发展的路子在哪儿呢?

张巍婷认为“只有形成自己的产业,才能拔掉穷根”,在村民代表座谈会上,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张常丰都是盐碱地,能有什么好产业?除非让‘碱坷垃’变成‘金疙瘩’!”

座谈会无果而终。

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张巍婷,偏要挑战这个“碱坷垃”。

一次走访,有村民把新出锅的馒头塞到她手里,咬一口,真香,真筋道!一问才知,村里普遍种植的旱地小麦“大红王”,因长在盐碱地里,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浇水,产量虽低,口感却非常好。

张巍婷兴奋得像发现了宝贝:这不就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吗?

她请河北农科院专家化验小麦成分,钙、钾等元素及植物蛋白、面筋含量比普通小麦都要高。“这么好的东西不卖出去,太可惜了,越是大城市越能卖出高价钱!”

一家家走访,一户户谈心,张巍婷发现村里的“宝贝”还真不少:代淑凤做的辣椒酱,亲朋邻里都爱吃;马玉娟压的面条,不加盐就很筋道;张常丰面食在当地有名,家家都会做好吃的面花、窝头……这不就是产业吗?只要组织起来把这些东西卖给城里人,还愁村民富不了?

于是她帮农户改善生产加工环境,办理食品加工许可证;为了把农村特色产品做成品牌,他们提出“中国好面在海兴,海兴好面出常丰”的口号! 一口气推出了以石磨面粉、面花、面条为特色的三“面”红旗,推出了以牛肉酱、辣椒酱、黑豆酱、芝麻酱为特色的四缸好“酱”,以及当地瓜果等为主的一系列不打农药、不浇水的盐碱旱地特色农产品,并成功注册了“张常丰”牌商标。

在打造特色农产品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拓展产品销路,增强村民商品意识和质量意识。张巍婷邀请专业团队对农产品设计包装,请来北京高校的学生,教会村民网上开店卖货;委托有关公司培训30余名村民开展网上直播销售,开通村“好人好面张常丰”抖音号,初步形成了近20种产品的电商产品矩阵。

张常丰村还成功入驻淘宝网、邮乐网、融E购、人民优选等平台,列入国务院扶贫办等单位采购目录,举办了“中国工商银行融e购扶贫年货节—— 张常丰专场消费扶贫活动”,开启了央企和部委联合消费扶贫的新模式,为特色农产品的远走高飞插上金翅膀。

紧接着,他们又培养致富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让特色农产品形成拳头产业。

张常丰村“卡通面花”制作人王金明从小就喜欢美术,张巍婷鼓励他创新面花类型。现在,他制作的果蔬面花供不应求,实现了月销售收入9000余元。

擅长做辣椒酱的“辣椒姐”代淑凤,把辣椒酱进行包装,放到商城上卖,这一上线,让代淑凤可忙了起来,每天都有人从网上下单买她的辣椒酱。每个月收入近万元。不但还清了外债,还成为村里致富带头人,当选上妇联副主席。

手工挂面加工户马玉娟,除了压面条、蒸面花,还负责盯网店的后台。成为村电商中心主任,她说“自从俺村的农产品上了电商,销量可就搂不住了。日销售额都在一万四五!”

“面条哥”齐福田全家4口总动员,改良制作的蔬菜挂面通过微商全部卖到了北京、吉林、云南,他高兴地说,这可是从前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儿!

还有“黑麦大王”刘树海等10余户致富能手,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并影响了更多的村民致富。

他们坚持绿色发展、突出特色养殖、盘活闲置土地、加强网店推广……

人们说,张常丰农产品的特色就在于盐碱旱地不浇水,全靠降雨,这样长出来的农产品营养更丰富。

2019年他们争取专项资金200万元,在张常丰建起一座现代化石磨面粉加工厂;投资240万元,建成占地100多亩的旱地蜜桃果树园。蜜桃成果后很快进驻沧州各超市。

通过转变加工方式和延长产业链,面粉价格提高了两倍。同时以“张常丰”面食文化为杠杆,撬动了村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张常丰富了,但他们仍不满足,他们请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教大伙儿面食造型艺术,“一团面”转眼间颜值大增;他们还引进塑料插花加工项目,让大伙儿守着家门轻松赚钱。

芳芳是村里贫困户的孩子,父母都有智障,这让她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她的老师介绍:“这孩子小学6年,我没听她说过一句话。”

张巍婷记挂着芳芳,一有空就去她家,给她和奶奶买新衣服、新围巾,陪她写作业、做家务,带她跳广场舞。春节也在芳芳家过,为她全家办理了兜底扶持政策。

终于,芳芳开口了,要给“张阿姨”读课文:“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小河边,小溪欢快地流着……”芳芳这边读,张巍婷那边抹眼泪,对她来说,“那一刻最幸福”。

于是,张常丰开展了 “最美妈妈”评比活动,为的就是更好地关爱儿童,在奔小康的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

村妇联主席刘淑芳还建起“姐妹连心”微信群,与大伙儿交流健康生活常识、创业致富点子,大伙儿的精神文化追求火热起来;

全部贫困农户都加入到村合作社里来。他们还把全村整体推进和美好未来写进《张常丰村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中。

张常丰人乐了,面粉还是那面粉,身价却翻了倍,合作社成员在加工厂打工,每天都能领到60元工资,年底还有收益分红。

全村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不足2000元增长到7500元,2019年实现全村整体脱贫。

老百姓说:“没想到咱盐土地的‘碱坷垃’真的变成了‘金疙瘩’!”

“庄稼人”上“大舞台”

如今走进张常丰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村民精神抖擞干劲十足。

一间间农事体验馆、一条条面食文化长廊、一个个农家餐厅,一项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系列,打造着独一无二的“面食文化村”……

张常丰村成立了青年创业志愿者团队,外出打工、上学的年轻人回来了,组织他们为村子发展出点子、介绍外地经验。

这里成立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经常性培训,尤其趁农闲,讲习所办的红红火火……

村里成立了秧歌队,开展了“美丽庭院”评比活动, “不仅要富起来,还要活得精彩!”

村外,更有百亩绽放的桃花园,生态林下的各种养殖,整齐划一的光伏发电项目让你看到了现代化农庄的希望。

张常丰村第一次走出县城参加全国农产品展销会,村电商中心主任马玉娟,在齐鲁卫视出色地讲述张常丰特色农产品的形成发展故事。

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节目,是益智类综艺大舞台,“张常丰”这些普通人带着自己的特色农产品,走上了央视大舞台,通过多种艺术挖掘,尽展自己的人性光辉,通过道道闯关,实现自己的家庭梦想, “张常丰”特色产品不仅在央视主流媒体亮相。还让“张常丰”人在这个大舞台上着实过足了瘾,大开了眼界。

尝到甜头的“张常丰”人,又受约登上了央视二套《第一时间》大舞台,通过展示他们的特色产品,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份“有意义”“有意思”的消费早餐。

为了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讲述“张常丰”人自己的人生故事和情感记忆。他们还登上了重庆卫视《谢谢你来了》的大舞台,通过讲述普通老百姓的人生故事,充分展示“张常丰”人关于奋斗、事业、困惑的心路历程,抒发了情怀、传递了正能量。

“张常丰”这些普普通通的“庄稼人”,多次登上央视及各新闻媒体的“大舞台”。

秋风拂大地,传递丰收的喜悦。

革命老区张常丰,由于有一双腾飞的“金翅膀”,一跃从一个贫困村变成了“示范村”,先后荣获“海兴县美丽庭院示范村”“沧州市基层党建示范村”“河北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第一书记张巍婷还荣膺“全国三八红旗手”。

 


 
关于我们
老区概况
会长致辞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北扶贫开发办公室   冀ICP备11006963号
技术支持: 河北卓越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04号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