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旅游

  今天是: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欢迎访问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网站
新闻查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促进会通讯

承德县青年农民李铜——

 
信息来源: 河北老促会   发布人: 河北老促会   发布时间: 2016-02-22 15:22:58

踏遍青山觅实物

自费建起抗日纪念馆

  承德市老促会

编者按:从小听着抗日故事长大的承德县五道河乡建厂村农民李铜,为了一段不应让人忘却的历史,不仅在村里自费建起了承平宁抗日纪念碑,还采取网上发帖、村里贴公告、实地踏访等方式,征集承平宁抗战实物,并自费建起了抗日纪念馆,馆里的每件实物都讲述着一个故事……

上山捡到日军手雷

2013819,承德县五道河乡建厂村青年农民李铜等人,到该村二梁沟参观八路军后方医院遗址,遗址上还残留着地基,地基上堆放着盖房子时用的石头。李铜绕到了房子后面。后面的山体很陡峭,长年的雨水已冲出了一个槽子。李铜突然在槽子边上看到了一个铁质物体,“这是个啥东西?”

“这是个手雷!”有人经过辨别后告诉李铜。李铜很兴奋,但考虑到安全,他们没有动这个“铁家伙”。

过了一夜,李铜有些不放心。“手雷是难得的历史见证,山上老有人去放羊,万一羊给蹬掉了,不仅找不回来,也实在太危险了。”李铜给他的两位好友每人写了一封信,告诉朋友自己要“将手雷拿回来”,“如果发生意外,请朋友们帮助照顾家里。”

当日下午6点多,李铜对媳妇谎称上山浇树苗,瞒着媳妇一个人上了山。他找到那颗手雷,用纸包好并封上了胶带,李铜小心翼翼地捧着这颗手雷艰难地下了山。

后方医院遗址距离村子有8公里远,李铜说,那是他这辈子走过的最艰难的一段路,“害怕它真的响了。”

3个多小时后,李铜终于下了山回到了纪念碑前,他将碑下的一块大理石揭开,挖了一坑,将手雷放到了坑里,然后又把大理石重新铺在了上面。做完这一切,李铜身体像散了架一样,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浑身全是汗水。

为了安全处置这颗手雷,李铜向派出所报了案,经专家鉴定,这是一枚抗战时期日军遗留的手雷。

山上经常发现子弹壳

在建厂村发现日军手雷并不奇怪。

2014年腊月,李铜又收到了一件日军当年使用的刺刀。李铜想要立碑建馆的事迹不径而走,附近百姓经常会给他提供一些抗日物证。去年腊月的时候,村里小卖部卖菜的师傅告诉他,年初的时候圣祖庙村拐棒沟自然村的一户村民在地里干活,居然刨出了一支带有刺刀的日军步枪,枪把已经腐烂,但刺刀完好。李铜听说后,让卖菜的师傅找到这户村民,好说歹说将刺刀拿了回来。

李铜所在的五道河乡建厂村是革命老区。1943年春,中共冀东地委和军分区在赤峰南部建立了承()、平()、宁()联合县,建立了冀东军分区第三区队,高桥任区队长,杨雨民任区队政委。他们带领抗日游击队和广大群众,发展建立了承平宁抗日根据地,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如今五道河乡境内存有杨雨民办公地点等遗址。而抗日群众纪玉峰为掩护杨雨民不惜牺牲亲生儿子的事迹更为感人。

李铜家里穷,初中没毕业便辍学回家放牛。出了家门就是绵延的大山,天天赶着牛上山,李铜用一年的时间把附近的山走了个遍,“那时候山上随处可见子弹壳,那都是抗日时候留下的子弹。”

当地老人说,建厂村的许多地方,都曾埋过枪支弹药、铁锅、银元、粮食等军用器械和物资。

自费建起抗日纪念馆

李铜用攒下的3万元积蓄,经过市县有关部门的审批,在当地林场的支持下,2012821日,在原林场废弃的院内建起了纪念碑,纪念碑后竖起一根旗杆,升起了五星红旗。碑的正面雕刻着“承平宁抗战纪念碑”8个大字,背面刻有史实简介。

为了让过往的人们知道这里是革命老区,李铜找来施工队在村外垒起了一堵墙,这堵用钢筋水泥建起来的墙上写着“承平宁抗日根据地遗址群”。

究竟有多少烈士牺牲于承平宁抗战,至今没有完整的史料记载。据《冀东革命史》载:“1943年承平宁联合县建立时,第三区队、地方游击队和地方干部约有600多人,到194410月,陆续撤回基本区的已不足百人。”但战争中随时减员、补充、再减员、再补充,牺牲的烈士自然远不是以上两数字之差。

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在慢慢淡忘抗日先辈的事迹。李铜担心,有一天,人们再也叫不出先烈们的名字。于是在纪念碑建好后,李铜又着手利用林场废弃的房屋建承平宁抗日烈士纪念馆。

2013年起,李铜开始苦苦搜寻那段尘封的历史。他从网上发帖征集文献文物,还大量印制文物史料征集公告到附近村庄张贴……两年多的时间里,李铜不仅跑遍了承德县的各个乡镇,隆化、宽城、平泉、唐山、内蒙古宁城等地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无论是哪儿,无论信息的准确程度有多大,他只要听说哪里有人能跟杨雨民、高桥有关系,哪里有承平宁抗战的亲历者或者后人,哪里有承平宁抗战的史料文物,李铜都会立刻上路寻访。

如今,李铜已收集文献资料近千份,已经有数位抗日英烈家属和知情者提供了回忆录、证明信及其他有价值的线索,他甚至还顺着线索找到了杨雨民当年的警卫员。

件件实物见证日军侵华历史

521下午,记者来到了纪念碑前。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很远就能看得到。

打开抗日烈士纪念馆一间屋子,里面赫然陈列着十几件实物,包括:联合县办公桌、抬伤员的门板、日军刺刀和手雷等等。李铜为每一份实物都写上说明文字,注明来源。屋内的墙上则贴上了展板,详细记述了热河沦陷以及承平宁抗战史料,以及牺牲在这里的烈士名录。

“尽管目前实物较少,但每一件实物都讲述着一段故事。”李铜指着一个石杵子告诉记者,这件藏品他跑了四趟才收藏回来。李铜说,他有个小施工队,常年给村民建房。有一次,他给村民家安窗户。主人告诉他,邻居家“有一个石杵子很有来历”。干完活,李铜便找到了这户刘姓人家,向主人说明了来意。“那个石头早就没有了”,主人矢口否认。

“怎么会没有呢,我去给他们家帮工,还看着他们挪动过那块石头。”干活这家主人对李铜说。过了几天,李铜又走进了刘家门,这一次李铜给主人讲,他并不是想拿这个东西去赚钱,而是为了充实纪念馆的藏品,完全是公益的,“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日伪军的暴行和抗战的历史。”尽管好话和道理讲了一箩筐,主人还是没有要拿出来的意思。

随后,李铜利用干活的机会,又接连跑了两次,主人才答应将实物交给他。李铜说:“老爷子今年60多岁了,亲手交给我的时候,眼里含着泪。”据介绍,1943年春,日伪军实施集家并村和大规模制造“无人区”的计划,便抓了好多当地百姓修筑围墙、岗楼,刘姓村民的爷爷便是被抓走的壮丁之一。李铜告诉记者,老人向他介绍,当时日伪军认为他爷爷干活不卖力气,用石杵子砸向了老人的后背,10多天之后,老人吐血而死,当时只有10多岁的父亲偷偷将这个石杵子偷了回来,藏在家中。

李铜说,日本侵华罪行罄竹难书,“这些实物就是最好的见证。”

 


 
关于我们
老区概况
会长致辞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北扶贫开发办公室   冀ICP备11006963号
技术支持: 河北卓越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04号

          总访问量